第126頁
嗯,這下他哭得稍稍真誠了些。
周少忱收回目光,自己也開始醞釀感情。
六萬大軍圍在城牆之外,城中戒嚴,百姓關門閉戶,做臣子的心中本就焦躁不安,這一醞釀,周少忱的眼眶頓時紅了起來。
因為有城牆的優勢,守城遠比攻城容易,需得三倍、五倍乃至十倍十五倍的兵力才可能被攻破,如今京中有三萬軍士,理應不懼六萬攻城軍,可皇城之戰又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在一坐城池的攻守之戰中,最重要的並不是這城牆內外的打殺,而是在於時間。
守軍有一城之力作為後備,有糧商儲備的米麵,有河流井水、有房屋醫館,還有百姓親朋,他們無需瞻前顧後,只管守住這座城。
守城在於「守」,守得越久,越能等到援軍。
而攻城軍不同,他們需要後勤源源不斷運送糧草,需要住在簡陋的帳篷營地里,需要圍困、需要熬,熬到城中彈盡糧絕,不戰而勝。
攻城在於「熬」,熬得越久,越能攻下城池。
這是一場關於時間和耐心的對決,可這一次,守城的是皇城,要守住的便不僅僅是這一座城池。
大寧內部生亂,四方虎視眈眈,如今除了在北境同狄人的戰事以外,西北突厥、遠東夷族、嶺南百越蠻族也都躍躍欲試,若京城開戰陷入僵局,他國難免趁機生事。
皇城或許有時間守,四方百姓卻只有一條命,人命經不起煎熬。
他們等不起。
「誒!想什麼呢。」
胳膊被人猛地拍了一下,周少忱一驚,把自己從思緒中抽離出來,抬眼往身側看去,是安鳴。
他眉頭皺得死緊:「安大人,這是先帝出靈大典,你休要失儀!」
安鳴搖搖頭,悶笑一聲:「周大人您打這兒發呆呢,不也挺失儀的?反正陛下和娘娘都不在乎,用不著那麼死板,就問你這一臉愁容是在想什麼?」
「還能想什麼?不就趙王那些事。」周少忱默認了他的說辭,視線移向宮牆外,「今晨太陽還未升起,城下就打了起來,雖說只是小打小鬧,兩方兵士傷亡不過十餘人,卻終究是兩兵相接,若傳出去,邊境怕是會不穩。」
安鳴笑道:「是啊,趙王那裡應該也收到了邊境的消息,但他已經走到了這一步,要麼登帝要麼身死,今日攻城不為攻城,而是在逼迫宮裡那幾位儘快做出決斷。」
周少忱默然片刻,瞥了他一眼,還是沒有憋住話頭:「你說,陛下會做出什麼決斷。」
安鳴挑眉問:「敢問周大人怎麼看?」
周少忱想了想,認真地說:「趙王為謀權位不顧大寧百姓安危,對外敵進犯之憂視而不見,不是好人,不堪為伍。」
安鳴頷首:「也就是說,周大人也不贊同趙王殿下說的『清君側誅祁遇』之舉咯。嗯,周大人果然仁善。」
這些日子,朝中關於祁遇和周書禾的風言漸起,周少忱本就心中煩悶,雖然旁人只是說說,沒幾個當真,可他是個知曉內情的,越不情願想,越是從心裡就默認了真。安鳴此話一講,他就跟被咬了尾巴似的跳了起來,引來周圍幾個臣子不贊同的目光。
周少忱尷尬地低下頭跪坐回原位,梗著脖子小聲斥道:「還是那句話,我不會放任奸佞挾幼主令天下,無論是王侯還是閹豎都與我無關,我只看誰死誰活對大寧子民更有利。」
安鳴垂下眼帘,淡笑道:「是啊。」
午時過後,先帝的靈柩從皇宮被移到了殯宮,周書禾回到永寧宮,換下一身累贅的朝服,叫寄月把她私藏的鮮肉酥端上來。
國喪期間不可沾染葷腥,但反正又沒人發現,偷吃點肉算不得什麼。
拿到鮮肉酥,她招呼寄月:「要不要一起吃?」
寄月嘆息一聲,滿目愁容:「娘娘怎麼還吃得下。」
周書禾悶頭咬了一口酥,放在嘴裡細細咀嚼著,含混道:「有什麼吃不下的。」
寄月小聲說:「趙王大軍壓城,要殺祁掌印,娘娘就不擔心麼?」
「擔心,但我有自知之明。」
她放下咬了一半的鮮肉酥,顰眉道:「我這人是有些小聰明,但政事、軍事、他國外務……這些事我都一竅不通,既然不懂行,沒法提出好的建議,看著還容易自己氣自己,不如乾脆不管。」
「我能做的就只有管好自己,然後相信祁遇,等他想出應對的法子。」
殿中地龍彌散熱意,把人燒得又暖又懶,周書禾強壓下心頭不安,看了看窗外,雪還在下。
「寄月,幫我卸妝散發吧,咱們去做屜梅花酥,秋天那會兒他還念叨呢,正好這幾日梅花也到時候了。」
*
而祁遇想出的應對趙王的法子,不能說好不好,只能說幸好周書禾不曉得,不然定是要被他氣死。
自從趙王入京,養心殿幾位議事大臣商議的都是如何穩住他,如何避免兩軍開戰,如何防止他國進犯。
這是為守成之道。
而祁遇的法子比這些都要簡單直接。
——斬叛賊、殺趙王。
只要趙王死了,這群八成以上都是由新兵組成的叛軍,便會立刻土崩瓦解,叛亂如果能迅速平息,就和沒有叛亂是一樣的,四海諸國亦不敢妄動。
這話說來簡單,邏輯上也沒有漏洞,只是若談起實行,難免會讓人覺得說這話的人狂妄自大、狗屁不通。
周少忱收回目光,自己也開始醞釀感情。
六萬大軍圍在城牆之外,城中戒嚴,百姓關門閉戶,做臣子的心中本就焦躁不安,這一醞釀,周少忱的眼眶頓時紅了起來。
因為有城牆的優勢,守城遠比攻城容易,需得三倍、五倍乃至十倍十五倍的兵力才可能被攻破,如今京中有三萬軍士,理應不懼六萬攻城軍,可皇城之戰又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在一坐城池的攻守之戰中,最重要的並不是這城牆內外的打殺,而是在於時間。
守軍有一城之力作為後備,有糧商儲備的米麵,有河流井水、有房屋醫館,還有百姓親朋,他們無需瞻前顧後,只管守住這座城。
守城在於「守」,守得越久,越能等到援軍。
而攻城軍不同,他們需要後勤源源不斷運送糧草,需要住在簡陋的帳篷營地里,需要圍困、需要熬,熬到城中彈盡糧絕,不戰而勝。
攻城在於「熬」,熬得越久,越能攻下城池。
這是一場關於時間和耐心的對決,可這一次,守城的是皇城,要守住的便不僅僅是這一座城池。
大寧內部生亂,四方虎視眈眈,如今除了在北境同狄人的戰事以外,西北突厥、遠東夷族、嶺南百越蠻族也都躍躍欲試,若京城開戰陷入僵局,他國難免趁機生事。
皇城或許有時間守,四方百姓卻只有一條命,人命經不起煎熬。
他們等不起。
「誒!想什麼呢。」
胳膊被人猛地拍了一下,周少忱一驚,把自己從思緒中抽離出來,抬眼往身側看去,是安鳴。
他眉頭皺得死緊:「安大人,這是先帝出靈大典,你休要失儀!」
安鳴搖搖頭,悶笑一聲:「周大人您打這兒發呆呢,不也挺失儀的?反正陛下和娘娘都不在乎,用不著那麼死板,就問你這一臉愁容是在想什麼?」
「還能想什麼?不就趙王那些事。」周少忱默認了他的說辭,視線移向宮牆外,「今晨太陽還未升起,城下就打了起來,雖說只是小打小鬧,兩方兵士傷亡不過十餘人,卻終究是兩兵相接,若傳出去,邊境怕是會不穩。」
安鳴笑道:「是啊,趙王那裡應該也收到了邊境的消息,但他已經走到了這一步,要麼登帝要麼身死,今日攻城不為攻城,而是在逼迫宮裡那幾位儘快做出決斷。」
周少忱默然片刻,瞥了他一眼,還是沒有憋住話頭:「你說,陛下會做出什麼決斷。」
安鳴挑眉問:「敢問周大人怎麼看?」
周少忱想了想,認真地說:「趙王為謀權位不顧大寧百姓安危,對外敵進犯之憂視而不見,不是好人,不堪為伍。」
安鳴頷首:「也就是說,周大人也不贊同趙王殿下說的『清君側誅祁遇』之舉咯。嗯,周大人果然仁善。」
這些日子,朝中關於祁遇和周書禾的風言漸起,周少忱本就心中煩悶,雖然旁人只是說說,沒幾個當真,可他是個知曉內情的,越不情願想,越是從心裡就默認了真。安鳴此話一講,他就跟被咬了尾巴似的跳了起來,引來周圍幾個臣子不贊同的目光。
周少忱尷尬地低下頭跪坐回原位,梗著脖子小聲斥道:「還是那句話,我不會放任奸佞挾幼主令天下,無論是王侯還是閹豎都與我無關,我只看誰死誰活對大寧子民更有利。」
安鳴垂下眼帘,淡笑道:「是啊。」
午時過後,先帝的靈柩從皇宮被移到了殯宮,周書禾回到永寧宮,換下一身累贅的朝服,叫寄月把她私藏的鮮肉酥端上來。
國喪期間不可沾染葷腥,但反正又沒人發現,偷吃點肉算不得什麼。
拿到鮮肉酥,她招呼寄月:「要不要一起吃?」
寄月嘆息一聲,滿目愁容:「娘娘怎麼還吃得下。」
周書禾悶頭咬了一口酥,放在嘴裡細細咀嚼著,含混道:「有什麼吃不下的。」
寄月小聲說:「趙王大軍壓城,要殺祁掌印,娘娘就不擔心麼?」
「擔心,但我有自知之明。」
她放下咬了一半的鮮肉酥,顰眉道:「我這人是有些小聰明,但政事、軍事、他國外務……這些事我都一竅不通,既然不懂行,沒法提出好的建議,看著還容易自己氣自己,不如乾脆不管。」
「我能做的就只有管好自己,然後相信祁遇,等他想出應對的法子。」
殿中地龍彌散熱意,把人燒得又暖又懶,周書禾強壓下心頭不安,看了看窗外,雪還在下。
「寄月,幫我卸妝散發吧,咱們去做屜梅花酥,秋天那會兒他還念叨呢,正好這幾日梅花也到時候了。」
*
而祁遇想出的應對趙王的法子,不能說好不好,只能說幸好周書禾不曉得,不然定是要被他氣死。
自從趙王入京,養心殿幾位議事大臣商議的都是如何穩住他,如何避免兩軍開戰,如何防止他國進犯。
這是為守成之道。
而祁遇的法子比這些都要簡單直接。
——斬叛賊、殺趙王。
只要趙王死了,這群八成以上都是由新兵組成的叛軍,便會立刻土崩瓦解,叛亂如果能迅速平息,就和沒有叛亂是一樣的,四海諸國亦不敢妄動。
這話說來簡單,邏輯上也沒有漏洞,只是若談起實行,難免會讓人覺得說這話的人狂妄自大、狗屁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