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姜善對於這一場大火表現的很平靜,腳都沒沾清竹軒的地兒,全然一個無關之人。福康福泰哭著給三秋入了殮,下葬的時候姜善去了。
福康福泰哭的很傷心,姜善一邊看著,沉默不語。他近來沉默的時候多了很多。
日子依舊像往常一樣過,雲獻走了,姜善就自己生活。
沒過幾日,王溶來信,問姜善要不要去臨沂小住——他與端瑋去的地方就是臨沂。
姜善回絕了。
沒過多久,姜善去找了成王,向他辭行,他要離開王府了。這是一開始太后為姜善鋪好的路,姜善可以留在王府,也可以隨自己的心意離開王府,總歸太后給他留了金銀房產田地,吃穿是不發愁的。
書房裡,半落下去的太陽在地面上灑下一大片光芒,金塵落在姜善眼睫上,遮住了他眸中情緒。
成王面色複雜的看著他,聯繫到之前端陽說姜善與雲獻交往緊密,成王很輕易的便想清楚了。
「你知道清竹軒的人是誰?你們聯手了。」
姜善輕聲道:「也算同病相憐。」
成王沉聲道:「你想清楚了,他可不是什麼好人。」
這句話很多人都跟姜善說過。
成王見姜善無動於衷,不由得搖搖頭,道:「平安順遂最是可貴,你何必賭上現在平靜的日子。」
「平靜的日子?做奴才麼。」姜善輕笑了一聲,「誰也不是生下來就是奴才的。」
成王臉色立即就變了,姜善抬頭看他,隱在陰影里的半邊臉忽然有了些雲獻的迫人氣勢,「成王兄,你可沒有什麼立場來阻止我。」
成王寒著一張臉,「你想走便走吧。」
姜善斂衣下跪,端端正正的拜了三拜。
姜善帶著福康福泰從王府離開了,離開的時候只帶了一些尋常衣物。姜善將雲獻給他的那些東西都收在一個箱子裡,冬日裡的大氅,四匣子東珠,兩匣子玉簪,一盒子的金錠。零零總總,一年的時光就都在這裡了。
他們搬進了正西坊的一處院子裡,院子很寬敞,三進的大院子,只他們三個人住綽綽有餘。
姜善重新打了家具,置辦了衣物。尋了個空兒,他去了府衙,給福康福泰重新登記了戶籍,都印在姜善這裡。三個人做兄弟,一家子過活。
這樣的生活對於姜善來說挺新鮮,對於福康福泰而言更是如此,他們有了自己的名姓,往後出去,也是個堂堂正正的人了。
都收拾好的那天,姜善請了沈難過來。說來慚愧,他活了這麼多年,竟沒多少朋友,王溶跟著端瑋去了臨沂,沈難還是長輩。
對於他從王府離開這件事,沈難挺開心的,問他以後有什麼打算。
姜善搖頭說不知道,他本來想的是陪在雲獻身邊,做什麼都好。
沈難搖搖頭,恨鐵不成鋼,叫他以後每日到沈難那裡,既然不知道要做什麼,讀書識字總是沒錯的。
姜善應了。
沈難看姜善這幅樣子,不由得又想起了端蘭洲,例行罵了他幾句,臨走的時候還交代姜善,說男人每一個好東西。
此後姜善便日日到沈難那裡念書,念完了四書五經,沈難就把當日雲獻學過的東西也教給他。
夏天慢慢的過去了,秋菊盛開的時候,沈難這裡辦了一場宴會,宴請了許多文人墨客。姜善從書房走出來,一路上金華遍地,璀璨奪目,好不熱鬧。他看入了神,不覺就走進了花園。轉過一條石子路,一眼便瞧見了許多公子湊在一起。
姜善一抬眼便楞在了那裡,人群之中,有一位穿荔紅色長袍的公子,那位公子頭戴玉冠,面容陌生,入秋的天兒還跟身邊那些個公子哥兒一樣握著摺扇,面上漫不經心的,眼睛卻看著姜善。
姜善聽見那幾位公子哥兒奉承他為國舅爺。
不知怎的,姜善忽然就哽住了,他隔著人群與那人對視,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那邊已經有人注意到了姜善,有幾個人往姜善這邊走來。忽然,姜善身邊站了一個人。他望去,原來是陸商。陸商同姜善說話,那些個公子哥兒便都不敢近前了。
姜善又抬頭看去,那抹荔紅色的身影,已經回到人群中間,被各種各樣的人簇擁著,看不分明。
陸商拉了他一把,「走吧。」
姜善點點頭,跟著陸商走出花園。
一路上,姜善都在沉默。
走到太湖石旁,陸商停下腳步,回頭看姜善,「不想問點什麼?」
姜善笑了笑,「一時之間不知道從哪裡問起。」
陸商看他笑的難看,便不再問他,只是道:「前些日子云獻送了一對姐妹入宮,那對姐妹很得陛下寵愛,其中一個有了身孕,為兄長向陛下請封。雲獻就是那個所謂的兄長了。」
姜善點點頭,「後來呢。」
「你不是看到了嗎,」陸商道:「雲獻入朝之後,很得陛下看重,兩月之內,連跳三級。如今我在陛下面前都沒有他得臉。」
說著,陸商忽然哼了一聲,「我當初還在想,他怎麼敢走這麼險的一步棋,原來是把你撇下了,無懼無畏啊。」
姜善疑惑的看向陸商,陸商負著手,面色有些冷,「你看著他現在鮮花著錦,不知道其實他是熱火烹油。齊王燕王都把矛頭對準了他,他又日日待在陛下身邊,陛下可是很了解他的人,一個不慎,滿盤皆輸,我們都要跟著他喪命。」
福康福泰哭的很傷心,姜善一邊看著,沉默不語。他近來沉默的時候多了很多。
日子依舊像往常一樣過,雲獻走了,姜善就自己生活。
沒過幾日,王溶來信,問姜善要不要去臨沂小住——他與端瑋去的地方就是臨沂。
姜善回絕了。
沒過多久,姜善去找了成王,向他辭行,他要離開王府了。這是一開始太后為姜善鋪好的路,姜善可以留在王府,也可以隨自己的心意離開王府,總歸太后給他留了金銀房產田地,吃穿是不發愁的。
書房裡,半落下去的太陽在地面上灑下一大片光芒,金塵落在姜善眼睫上,遮住了他眸中情緒。
成王面色複雜的看著他,聯繫到之前端陽說姜善與雲獻交往緊密,成王很輕易的便想清楚了。
「你知道清竹軒的人是誰?你們聯手了。」
姜善輕聲道:「也算同病相憐。」
成王沉聲道:「你想清楚了,他可不是什麼好人。」
這句話很多人都跟姜善說過。
成王見姜善無動於衷,不由得搖搖頭,道:「平安順遂最是可貴,你何必賭上現在平靜的日子。」
「平靜的日子?做奴才麼。」姜善輕笑了一聲,「誰也不是生下來就是奴才的。」
成王臉色立即就變了,姜善抬頭看他,隱在陰影里的半邊臉忽然有了些雲獻的迫人氣勢,「成王兄,你可沒有什麼立場來阻止我。」
成王寒著一張臉,「你想走便走吧。」
姜善斂衣下跪,端端正正的拜了三拜。
姜善帶著福康福泰從王府離開了,離開的時候只帶了一些尋常衣物。姜善將雲獻給他的那些東西都收在一個箱子裡,冬日裡的大氅,四匣子東珠,兩匣子玉簪,一盒子的金錠。零零總總,一年的時光就都在這裡了。
他們搬進了正西坊的一處院子裡,院子很寬敞,三進的大院子,只他們三個人住綽綽有餘。
姜善重新打了家具,置辦了衣物。尋了個空兒,他去了府衙,給福康福泰重新登記了戶籍,都印在姜善這裡。三個人做兄弟,一家子過活。
這樣的生活對於姜善來說挺新鮮,對於福康福泰而言更是如此,他們有了自己的名姓,往後出去,也是個堂堂正正的人了。
都收拾好的那天,姜善請了沈難過來。說來慚愧,他活了這麼多年,竟沒多少朋友,王溶跟著端瑋去了臨沂,沈難還是長輩。
對於他從王府離開這件事,沈難挺開心的,問他以後有什麼打算。
姜善搖頭說不知道,他本來想的是陪在雲獻身邊,做什麼都好。
沈難搖搖頭,恨鐵不成鋼,叫他以後每日到沈難那裡,既然不知道要做什麼,讀書識字總是沒錯的。
姜善應了。
沈難看姜善這幅樣子,不由得又想起了端蘭洲,例行罵了他幾句,臨走的時候還交代姜善,說男人每一個好東西。
此後姜善便日日到沈難那裡念書,念完了四書五經,沈難就把當日雲獻學過的東西也教給他。
夏天慢慢的過去了,秋菊盛開的時候,沈難這裡辦了一場宴會,宴請了許多文人墨客。姜善從書房走出來,一路上金華遍地,璀璨奪目,好不熱鬧。他看入了神,不覺就走進了花園。轉過一條石子路,一眼便瞧見了許多公子湊在一起。
姜善一抬眼便楞在了那裡,人群之中,有一位穿荔紅色長袍的公子,那位公子頭戴玉冠,面容陌生,入秋的天兒還跟身邊那些個公子哥兒一樣握著摺扇,面上漫不經心的,眼睛卻看著姜善。
姜善聽見那幾位公子哥兒奉承他為國舅爺。
不知怎的,姜善忽然就哽住了,他隔著人群與那人對視,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那邊已經有人注意到了姜善,有幾個人往姜善這邊走來。忽然,姜善身邊站了一個人。他望去,原來是陸商。陸商同姜善說話,那些個公子哥兒便都不敢近前了。
姜善又抬頭看去,那抹荔紅色的身影,已經回到人群中間,被各種各樣的人簇擁著,看不分明。
陸商拉了他一把,「走吧。」
姜善點點頭,跟著陸商走出花園。
一路上,姜善都在沉默。
走到太湖石旁,陸商停下腳步,回頭看姜善,「不想問點什麼?」
姜善笑了笑,「一時之間不知道從哪裡問起。」
陸商看他笑的難看,便不再問他,只是道:「前些日子云獻送了一對姐妹入宮,那對姐妹很得陛下寵愛,其中一個有了身孕,為兄長向陛下請封。雲獻就是那個所謂的兄長了。」
姜善點點頭,「後來呢。」
「你不是看到了嗎,」陸商道:「雲獻入朝之後,很得陛下看重,兩月之內,連跳三級。如今我在陛下面前都沒有他得臉。」
說著,陸商忽然哼了一聲,「我當初還在想,他怎麼敢走這麼險的一步棋,原來是把你撇下了,無懼無畏啊。」
姜善疑惑的看向陸商,陸商負著手,面色有些冷,「你看著他現在鮮花著錦,不知道其實他是熱火烹油。齊王燕王都把矛頭對準了他,他又日日待在陛下身邊,陛下可是很了解他的人,一個不慎,滿盤皆輸,我們都要跟著他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