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茶水不等晾涼了,直接裝桶裝車。

  一切準備就緒,景逸想著跟爹娘說一聲立馬出發了。

  一扭頭就看見景父推著車一副要一起去的樣子,滿臉堅決,左眼寫著必須,右眼寫著一起,景逸想了想,雖然顧忌那個管事兒,但是我們自己做自己的買賣,坦坦蕩蕩。

  況且碼頭勢力多,就算小概率真碰上了,幾個勢力運作好了指不定誰吃虧呢。

  想著想著跟娘說道:「娘,我們走了您回屋再睡會兒,估計他倆還得睡一會兒才起呢。」

  景父也跟著囑咐景母:「對,你再去躺躺,中午別等我們爺倆吃飯了,不定賣到幾點回來呢。你們娘仨中午吃飯可不能湊合,吃點好的。」

  「行了,知道了,你們快出門吧。」景母不放心的幫忙扶著板車送出了家門,又沒忍住囑咐:「別著急趕路,去了鎮上仔細著點,中午留鎮子上買點好的吃啊。」

  直到看到父子倆走遠了,才回了院子關上院門,家裡就剩下老弱婦孺,等晌午了再打開。

  景母想著回屋睡也不踏實,就一直在院子裡歸置東西,打掃打掃。

  心裡七上八下的,他們一走就開始惦記了,怕東西賣不出去,又怕遇見惹事兒的,想東想西沒個消停。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景父和景逸推著板車走在村間的小路上,天早,路上也沒什麼人,他們從村子東邊直接繞了大路上。

  景逸拉著板車,肩膀上套著板車的麻繩還能省些力,景父在後面推著,兩人合作,倒也都沒太感覺吃力。

  邊走邊商量著這些湯品、涼茶的價格,不過景父雖然去過鎮上做工,但也只是個略有見識的農村漢子,如今大兒子的主意正,那肯定就聽大兒子的。

  景逸之前考察了價格,鎮子集市上的涼茶是一文錢一碗,糖水是兩文錢一碗,糖水就是粗糖加水熬的。

  不過去集市的都是普通百姓,買的不多,一天可能也就掙個辛苦錢。他去的是碼頭,想著既然不固定客戶群,那麼價格最好也以經濟實惠為主,酸梅湯是新鮮物,價錢可以高點。

  所以定下來涼茶同樣是一文錢一碗。綠豆湯的主料雖然是綠豆加粗糖,但是甜味比不上純糖水,也賣兩文錢一碗。

  最後酸梅湯有點難辦,烏梅甘草雖然是山上采的,但是他知道最好還是一樣按照市場價格算在本錢內,要不以後有了變故需要花錢買原材料,再想提價就難了。

  所以算來算去,酸梅湯賣五文錢一碗。

  他心裡是對於這個定價還是很肯定的,沒覺得太黑,鎮上人的生活水平跟村里本就不一樣,花錢的方式自然也不同。

  新鮮又好吃的玩意兒自然能吸引到人,再別家研究出酸梅湯之前,他賺的就是個新鮮獨家。

  果然,景父聽見後更加憂心忡忡,不過他也沒怎麼表現出來,不想還沒實戰就打擊了自家的士氣。

  一路相安無事,中途換著景父拉了一段時間,讓景逸歇歇肩膀。由於拉著車,比往常慢了一刻鐘到達鎮上,景逸領著景父直接來到了碼頭。

  這會兒碼頭這邊已經是人聲鼎沸,做買賣的、賣苦力的已經熱火朝天的幹了一段時間了,但是景逸家的買賣不著急,他們本來賣的就是消渴的涼茶、涼湯,那肯定要等天熱了,人累了的時候才好賣呢。

  碼頭上的集市來晚了肯定就沒好地兒了。

  景逸之前早就看好了一塊地兒,這地方離碼頭港口不太遠,又是在進鎮子的必經之路,旁邊有一棵大柳樹,天氣熱了也能躲躲陰涼。

  他發現這塊地兒每天這都有一個夫郎帶著兩個十歲左右的小漢子賣東西,夫郎看著三十多歲也正是壯年,長相清爽又秀麗,兩個小漢子是難得的雙胎,小小年紀看著眉清目秀的,小身板也有了英姿挺拔的雛形。

  他們賣的東西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候是家裡的雞蛋蔬菜,有時候是山里摘得曬好的栗子榛子,甚至景逸還看到過賣繡品,不過大多時候賣的是野雞、野兔之類的獵物。

  更重要的是,他觀察他們每天早早出攤,賣到巳時就會收攤,也就是差不多上午十點。所以他上次買山果的時候,跟這位夫郎聊了聊。

  這個攤位附近的人流量雖然沒有緊挨著碼頭的那麼密集,但是好在周圍地方寬敞,也遠離了碼頭附近的海貨攤子,沒那麼腥氣。

  所以問了問這位夫郎,想每天接替他們的攤位,看能不能請他們幫他占著地方,等景逸家來了再收攤,一天給他兩文錢的幫忙費用。

  這位夫郎面相和善,說話溫和,行事出乎意料的爽快,略一思考就一口就答應了下來。

  所以今天,景逸和景父剛出現,這位夫家姓林的林夫郎便打招呼說到:「景家小子來了,這位是景家大哥吧。你們來的剛好,我們這邊正好賣完。小江小山,快著幫你們景大伯和景大哥把車卸了。」

  林夫郎話剛一說完,那對雙胎男孩就立馬開始走過來幫忙,別看年紀不大,但是行事幹活都麻利的不行,尤其是那個叫小江的,看著穩重得很。

  讓景逸不得不感嘆,家裡的小安需要再教育了,時不時也得拉出來遛遛,見見世面,別天天跟個皮猴兒似的。

  景父雖然奇怪為啥這林家的家裡漢子不出來擺攤,但是人與人相處很忌諱交淺言深,所以就沒有問出口,萬一問到了人家的傷心事兒,這場面一時還難以收場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