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直到前些日子,刑部尚書在早朝上宣讀了俞漢通敵叛國、企圖謀逆的罪行後, 孫海震驚之餘,嚇出一身冷汗。
因為, 他管轄的地界——并州城中, 那個被他關停的賭場,竟也是替俞漢斂財和打探消息的。
孫景陽這兩年沾了賭,指不定哪天輸錢太多還不起就會被賭場威脅著偷他的官印。
萬一他的官印被用在旁門左道上成了俞漢通敵的一份助力, 那如今, 他孫家就是滿門抄斬的下場!
他雖然沒有什麼流芳百世的大志向, 卻也不能接受在史書上留下通敵的罪名而讓列祖列宗都被狠戳脊梁骨啊。
孫海越想越覺得後怕,端著茶盞的手都有些不穩:
“多謝小將軍將我那逆子拉回正道,若不是您,恐怕那兔崽子現在連小命都不保。”
并州城南樹林裡的屍體,不是因為還不起賭債,而是解手時抄小路聽到了不該聽的東西,才被賭場的人打死。
就算孫景陽有分寸,知道官印不能拿,可他三天兩頭往賭場裡跑,說不準哪天無意間聽見什麼就被人家給滅口了。
孫海現在除了心有餘悸,就是慶幸。
慶幸當初顧灼為了辦書院而忽悠他,把孫景陽帶去了軍營,早早離了賭場那個鬼地方。
所以,他今日才專程來登門道謝。
關於“忽悠”這個事兒,孫海也是最近才想明白。
地方主政官員九年一換,這個典制他是知道的。
可是他看俞漢和姚懷雍在北疆一待就是十幾二十年,就以為北疆州府不循此律。
其實,他輾轉著托關係想調離并州時,還曾托人拐著彎兒地問過吏部。
不過,或許是被問的人嫌他急於求成,也或許是壓根就不知道為何涼州幽州太守十幾年不換,只讓人帶給他一句模稜兩可的敷衍:
“你先踏踏實實地在并州待幾年,等再碰上一個被貶的官員,品級合適的,不就能像你換掉前任并州太守一樣,把你也換走嗎。”
於是,孫海就對自己以為的更加深信不疑,覺得如果不打點吏部,他就得在并州任上待到致仕。
可他前幾天才知道,北疆州府並不是例外,一樣要遵循九年一換的典制。
涼州太守十八年未換是因為俞漢使了計謀。
幽州太守二十年未換則是因為幽州是駐軍州府。
也就是說,他孫海這個并州太守,即使什麼都不做,五年後,到了九年之期,也是要調任的。
可當初顧灼來府上忽悠完他的時候,他是真打算要在并州紮下根來待個十幾年的啊。
顧小將軍,當真是畫餅高手,雄辯之才。
孫海感嘆著將茶水一飲而盡。
顧灼要是知道孫海最近才反應過來她在忽悠他,那她必定是要誇他一句“天真”的。
當初她壓根兒就沒打算靠那一籮筐客套話來說服孫海啊。
那明擺著是為了給後面要說的重點做做鋪墊嘛。
能讓孫景陽不再去賭場,才是她跟孫海做交換最有分量的籌碼。
可她總不能一上來就直接說“我有辦法讓你兒子戒賭,你只要答應書院的事兒,我就告訴你”吧。
這不純粹得罪人嘛。
威脅別人也得講究方式方法啊。
此時,顧灼看著孫海帶來的謝禮——一個配著紫檀木蓋的青玉條紋獸耳簋,有些糾結。
想了想,還是把孫景陽去賭場的目的告訴了孫海。
孫海聽完後愣怔許久,回過神時,略有些慌張地端起了茶盞。
那茶盞是空的。
顧灼只當沒看到這位太守大人想掩飾卻掩飾得不怎麼好的用袖口抹眼角的動作,適時開口:
“孫太守將這東西拿回去吧,您不必謝我。孫小公子是個好孩子,您作為父親,以後別讓他這般煞費苦心替您善後才是。”
孫海卻是站起來,頗為鄭重地拱手:“小將軍的話,孫某銘記於心。您對孫家有恩,這點謝禮不成敬意,您切莫推辭。孫某便先告辭了。”
顧灼倒是沒再說別的,叫來於管家送人出府。
-
孫海回進奏院的路上,腦子亂糟糟的,心裡充斥著對他兒子的愧疚,腳步也稍有些踉蹌。
撞到了行人才倏地想起,他今日去將軍府,除了道謝外,還有一事想向顧灼請教。
幾天前,他被召至刑部,回憶交代他查禁并州那個賭場的來龍去脈和辦案細節。
說到有人潛進太守府給他送了帳本,還把屍體拖到了衙門外時,孫海才被告知——
這個“善良的好心人”是攝政王的手下,做這些事兒也都是聽從攝政王的吩咐。
而且,賭場早就知道孫海在暗中查他們的把柄,所以放帳本的地方才只有兩個人守著——
就是為了防著他找高手摸進賭場後院。
只有這樣,才能讓他有東西可查,不至於像沒頭蒼蠅似的一通亂找找到賭場更隱蔽的秘密,賭場才好繼續暗渡陳倉。
孫海知道這些事兒後,也想起了他當初看賭場帳本時覺得奇怪的地方——
那個賭場是這兩年才開始匿稅的,都冒這般大的風險了,匿稅數額卻並不多。
怪不得呢。
原是為了應付他而故意露出的破綻。
因為, 他管轄的地界——并州城中, 那個被他關停的賭場,竟也是替俞漢斂財和打探消息的。
孫景陽這兩年沾了賭,指不定哪天輸錢太多還不起就會被賭場威脅著偷他的官印。
萬一他的官印被用在旁門左道上成了俞漢通敵的一份助力, 那如今, 他孫家就是滿門抄斬的下場!
他雖然沒有什麼流芳百世的大志向, 卻也不能接受在史書上留下通敵的罪名而讓列祖列宗都被狠戳脊梁骨啊。
孫海越想越覺得後怕,端著茶盞的手都有些不穩:
“多謝小將軍將我那逆子拉回正道,若不是您,恐怕那兔崽子現在連小命都不保。”
并州城南樹林裡的屍體,不是因為還不起賭債,而是解手時抄小路聽到了不該聽的東西,才被賭場的人打死。
就算孫景陽有分寸,知道官印不能拿,可他三天兩頭往賭場裡跑,說不準哪天無意間聽見什麼就被人家給滅口了。
孫海現在除了心有餘悸,就是慶幸。
慶幸當初顧灼為了辦書院而忽悠他,把孫景陽帶去了軍營,早早離了賭場那個鬼地方。
所以,他今日才專程來登門道謝。
關於“忽悠”這個事兒,孫海也是最近才想明白。
地方主政官員九年一換,這個典制他是知道的。
可是他看俞漢和姚懷雍在北疆一待就是十幾二十年,就以為北疆州府不循此律。
其實,他輾轉著托關係想調離并州時,還曾托人拐著彎兒地問過吏部。
不過,或許是被問的人嫌他急於求成,也或許是壓根就不知道為何涼州幽州太守十幾年不換,只讓人帶給他一句模稜兩可的敷衍:
“你先踏踏實實地在并州待幾年,等再碰上一個被貶的官員,品級合適的,不就能像你換掉前任并州太守一樣,把你也換走嗎。”
於是,孫海就對自己以為的更加深信不疑,覺得如果不打點吏部,他就得在并州任上待到致仕。
可他前幾天才知道,北疆州府並不是例外,一樣要遵循九年一換的典制。
涼州太守十八年未換是因為俞漢使了計謀。
幽州太守二十年未換則是因為幽州是駐軍州府。
也就是說,他孫海這個并州太守,即使什麼都不做,五年後,到了九年之期,也是要調任的。
可當初顧灼來府上忽悠完他的時候,他是真打算要在并州紮下根來待個十幾年的啊。
顧小將軍,當真是畫餅高手,雄辯之才。
孫海感嘆著將茶水一飲而盡。
顧灼要是知道孫海最近才反應過來她在忽悠他,那她必定是要誇他一句“天真”的。
當初她壓根兒就沒打算靠那一籮筐客套話來說服孫海啊。
那明擺著是為了給後面要說的重點做做鋪墊嘛。
能讓孫景陽不再去賭場,才是她跟孫海做交換最有分量的籌碼。
可她總不能一上來就直接說“我有辦法讓你兒子戒賭,你只要答應書院的事兒,我就告訴你”吧。
這不純粹得罪人嘛。
威脅別人也得講究方式方法啊。
此時,顧灼看著孫海帶來的謝禮——一個配著紫檀木蓋的青玉條紋獸耳簋,有些糾結。
想了想,還是把孫景陽去賭場的目的告訴了孫海。
孫海聽完後愣怔許久,回過神時,略有些慌張地端起了茶盞。
那茶盞是空的。
顧灼只當沒看到這位太守大人想掩飾卻掩飾得不怎麼好的用袖口抹眼角的動作,適時開口:
“孫太守將這東西拿回去吧,您不必謝我。孫小公子是個好孩子,您作為父親,以後別讓他這般煞費苦心替您善後才是。”
孫海卻是站起來,頗為鄭重地拱手:“小將軍的話,孫某銘記於心。您對孫家有恩,這點謝禮不成敬意,您切莫推辭。孫某便先告辭了。”
顧灼倒是沒再說別的,叫來於管家送人出府。
-
孫海回進奏院的路上,腦子亂糟糟的,心裡充斥著對他兒子的愧疚,腳步也稍有些踉蹌。
撞到了行人才倏地想起,他今日去將軍府,除了道謝外,還有一事想向顧灼請教。
幾天前,他被召至刑部,回憶交代他查禁并州那個賭場的來龍去脈和辦案細節。
說到有人潛進太守府給他送了帳本,還把屍體拖到了衙門外時,孫海才被告知——
這個“善良的好心人”是攝政王的手下,做這些事兒也都是聽從攝政王的吩咐。
而且,賭場早就知道孫海在暗中查他們的把柄,所以放帳本的地方才只有兩個人守著——
就是為了防著他找高手摸進賭場後院。
只有這樣,才能讓他有東西可查,不至於像沒頭蒼蠅似的一通亂找找到賭場更隱蔽的秘密,賭場才好繼續暗渡陳倉。
孫海知道這些事兒後,也想起了他當初看賭場帳本時覺得奇怪的地方——
那個賭場是這兩年才開始匿稅的,都冒這般大的風險了,匿稅數額卻並不多。
怪不得呢。
原是為了應付他而故意露出的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