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故意道:“夏國未經商議, 便私自占領好幾州,豈非將燕國的臉面放在地上踩?”

  賀辭雖然也是一切以燕國為先,但他與蒙陽這樣激進的武將顯然不是一路人, 見武將們抨擊夏國,將夏國貶得一無是處, 賀辭忍不住說了一句公道話:“他們雖然占領了幾州,但成都府眼瞧著是放手了。”

  “那又如何,是他甘願放的, 咱們又沒有逼著他。”

  賀辭覺得好笑:“這話說的未免太不講道理,他放棄成都府是他自認倒霉, 占了達州等地又是他內里藏奸,難不成夏國怎麼做都是錯?”

  蒙陽後頭的一眾將軍們聽著這話便不滿了:“丞相大人怎麼替他們說起了話?您究竟是站在哪一邊的?”

  “我不過就事論事罷了,諸位近來的說辭確實有些偏激。”

  蒙陽知道這偏激指的是什麼,可他並不覺得自己做錯了。相反, 賀辭這樣處處替夏國開脫, 才顯得別有用心。他們從前在草原上的時候, 便只想著一統南北,如今就差一個夏國了, 若不一鼓作氣拿下, 還得等到什麼時候?

  蒙陽不會放任賀辭動搖軍心, 所以他朗聲道:“不論丞相您如何替他們開脫, 夏國與咱們燕國不是一路人, 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若他真把咱們當成盟友, 願意和平處之,便不會為了楚國與咱們反目。是他先背離了燕國,可見是積怨已深了,留著始終是個禍患。不如趁現在這個機會,一舉端了楚國跟夏國,完成一統霸業。這不也是,陛下一直以來的心愿嗎?”

  司徒恭握緊了拳頭,被這話說動了。

  一統南北,的確是他一直以來的期望。他從草原那麼大的地方,一步步發展壯大,如今更是占據了齊國的大片土地,所求的,不過是統一南北,完成自己的雄圖霸業。

  賀辭見司徒恭如此,立即道:“陛下,統一也不在於這一時,眼下您統轄齊國舊地不久,國中民心不齊,若是再發動戰事,只怕會讓百姓惶恐不安。於情於理,眼下都確實不易再起戰事,還是等上兩年才好。”

  等?他們哪裡還等得了?蒙陽背後的驃騎大將軍粗著嗓子道:“眼下不易,兩年後便能打了?您也不看看夏國這兩年變化有多大,誰知道放任他們兩年還能不能打得贏?”

  說完,他又跟司徒恭道:“陛下千萬不要錯失良機,養虎為患啊。”

  司徒恭想了許多。

  誠然,眼下確實不是開戰的好機會,夏國與楚國都已經對他們有所提防,此番蕭瑾回去必定會陳兵於楚國、襄陽城一帶,他們的軍隊想要攻克,實非易事,且對蜀的戰事剛停,若是再生戰火,朝野內外並不安定。但眼下又似乎是最合適的時機。如今大軍正處於成都府,離江陵府並無多少的路程,他們此行也並未損傷多少士兵,精銳都還在,且蜀國剛過秋收,糧食也足,若無意外,足夠他們開戰一年之用。

  更兼……司徒恭不確定,兩年之後,自己還能不能有底氣滅掉夏國。就像武將們所言,夏國這兩年的變化有目共睹,他們既能造的出火炮這樣的武器,又豈會造不出別的?

  留著終究是個禍患,不如乘勢解決了這心頭大患。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頃刻間,司徒恭便有了決斷:“明日規整三軍,準備東進。”

  蒙陽一陣激動:“那是要先打夏國還是先打楚國?”

  司徒恭毫不遲疑:“先攻蜀國吧。”

  他也想看看,蕭瑾究竟會不會傾盡一國之力維護楚國,夏國的那些文臣武將們又願不願意如此庇護一個沒什麼關係的鄰國。

  燕國的動靜並不大,但蕭瑾有心,提前派了不少朱雀軍日日盯梢,所以成都府這邊的一切動靜,蕭瑾隔日便能收到。

  得知燕國正在查收成都府的糧倉鐵器後,蕭瑾便知道這場仗恐怕是不能免了。

  司徒恭那小子到底還是下令進攻了。真是沒人性!

  安頓好了林檀之後,蕭瑾便回了襄陽。

  他本來還在猶豫要不要回臨安的,如今可好了,燕國不當人,馬上就要打過來了,那他還回什麼回?

  便是回了臨安城,也一樣是要折回來的,還不如就在這兒留著,靜觀其變。

  只是蕭瑾也知道,如今並不是打仗的好時候,夏國才剛剛有了欣欣向榮的景象,百姓們也終於不用再忍飢受凍,他的養豬大業甚至才剛剛開始有了起色,結果轉頭就要面對燕國的百萬大軍。這可是燕國的百萬雄獅,跟當初齊國的那些軍隊完全完全沒有可比性。他們能靠著火炮中傷齊國,卻未必能靠著火炮擊垮燕國。

  尤其在得知如今火炮彈藥數量之後,蕭瑾更是憂慮。

  這麼一點兒,根本不好打,早知如此,他就不該在攻打蜀國的時候用掉那麼多。本以為打完蜀國就結束了,誰知才剛剛開始。

  還有,如今朝中也不知是何聲音,蕭瑾不大相信若是燕國先攻打楚國的話,夏國上下會同心協力,幫助楚國先抵禦外敵,哪怕有王從武的保證,他也是不信的。

  蕭瑾正唉聲嘆氣的時候,馮慨之已經日夜兼程,趕到了襄陽城。

  此行同他一塊兒來的還有財大氣粗的陳疏才。

  驟然聽到他們兩個過來了,蕭瑾還有點發懵,不過他還是連夜將兩個人請了過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