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事兒別人都做不成, 唯獨市舶司,善於經商, 最適合同高句麗人談了。

  蕭瑾許久不說話, 馮慨之便嘴賤地問了一句:“聖上在想什麼呢?”

  “想陳疏才的事。”

  陳, 疏, 才?怎麼哪兒都有他?馮慨之一下變了臉色, 短短一句話的功夫就足夠他在心裡把陳疏才那個討人嫌地罵了千百遍了。

  這個老東西, 平日裡在朝中與他爭寵不說,等到了外頭還要給他添堵。

  真是氣死人了!

  馮慨之滿肚子牢騷,蕭瑾卻神清氣爽,如今最重要的事情辦好了,剩下的便是善後了。

  其實善後這種事情也用著他來操心,蕭瑾大可以將一切都丟給顧淮南,自己啟程回京,但比起回京城處理政事,還是留在這善後比較有意思。

  於是蕭瑾親自參與了穀城縣改造方案,眾人經討論後一致決定,往後這商業街一直保留下去,看看能不能發展成為地方特色,為了茶會所造之景也需留著。茶會雖說結束了,但是還可藉此宣傳,往後穀城縣便是旅遊之地。原先幾年,這等想法只能是空想,但是這兩年不一樣了,朝廷在賺錢,民間也在賺錢,有錢有閒的人越來越多了,這景點才有存在的可能性。

  蕭瑾對穀城縣抱有很大的期待,一如他期待周宜一定能把豬給他養好一樣,他對張瀚之也有這樣的期待。

  蕭瑾是個善於鼓勵後生的人,他道:“這穀城縣託付給你朕很放心,若有朝一日,這穀城縣的景致名聲能比肩臨安城,朕還得替穀城縣百姓跟張大人道聲謝呢。”

  張瀚之:“……”

  他快被“鼓勵”得不敢動彈了。

  就穀城縣這種地方,還比肩臨安城,給他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這麼想啊,聖上的心是有多大啊?張瀚之不敢應,又不敢不應,最後只能折中表了決心:“臣必全力而為。”

  馮慨之嚷嚷著說:“張大人你這可一點都不誠心。若是在臨安,這會子必定有許多大臣都開始立軍令狀了。”

  張瀚之冷汗直流。

  顧淮南見狀,與馮慨之道:“張大人天生靦腆,不會說那些話。”

  靦腆?誰信呢,不過馮慨之也就稍稍為難這個呆呆傻傻的張大人一下,他也並非故意找茬的。

  此事暫且揭過,張瀚之樂得鬆了一口氣。

  反正這事兒他先表了態,至於能不能做得到,那他就不能保證了。

  蕭瑾也咧嘴笑了笑,反正事情交代下去了,張瀚之肯定會動起來的。至於壓力……有壓力是正常的,有壓力才有動力嘛。

  再說了,張瀚之真做不到蕭瑾也不會怪他,畢竟的確是他強人所難。

  只是這樣一來,往後穀城縣往來的人便只會多不會少,縣衙的治理力度也得跟上,免得管教不成反生禍亂。

  蕭瑾又對張瀚之吩咐叮囑了好些,把張瀚之又給嚇唬得不輕。

  他恍恍惚惚甚至有種錯覺,自己比當朝丞相還要受聖上器重。

  可是這份器重他實在是無福消受啊……

  吳山長還嫌他不夠心亂,在那兒表示:“此次茶會眾人倒是結交了不少文人墨客,書院這邊還可以立一詩社,每月請幾位名人前來吟詩作畫,每三月出一本詩詞,興許也能替穀城縣立名。”

  顧淮南點點頭:“這倒也極好,詩社立起來往後若有需要幫助的地方,大可以向縣衙開口。”

  張瀚之沉默了他,這個縣令在一眾大人面前顯得唯唯諾諾,被安排了也不敢不點頭。

  這一場短會,除了張瀚之其他人都挺高興的。

  商議完了之後,蕭瑾又想起當初修這商業街的時候,附近的富商大賈可是出了不少的力,雖然他們可能不是心甘情願,但茶會能順利完成他們也功不可沒。蕭瑾這些年有意提高商人的地位,但卻受到了多方阻力,如今碰到這樣的事,他下意識地就想開恩,允許他們的子弟參與科舉。但是稍後一想,蕭瑾便打消了這不成熟的念頭。

  且不說這樣做對於其他商人來說不大公平,單單是捐錢給官府便能參與科舉的話,往後還不知要生出什麼事情來,若有朝一日借著替朝廷辦事的名義官商勾結,那可就因小失大了。

  蕭瑾於是退了一步,只給諸捐錢的商賈一些賞賜。

  皇家的賞賜,象徵意義實則是大於實際價值。那些商賈萬萬沒想到自己還能得御賜之物,等縣衙的官差帶著御賜的寶貝跟聖上的御旨登門的時候,幾個大商賈差點喜極而泣了。

  先前的確有人抱怨,可如今看來,這筆錢花的可真是太值了。

  不過仔細想想,為朝廷花錢的好像都不會白白浪費了銀子。第一茬給朝廷捐錢的人恰恰趕上了朝廷最窮的時候,所以給的賞賜也叫人眼紅。隨後眾人捐錢,便再無這樣的待遇了。不過凡事貴在第一次,他們倒是能理解,所以一個個都是千恩萬謝,感恩戴德。

  尋常百姓看足了熱鬧,大商賈得了體面,小販們也這短短半個月也賺夠了平常一年才能賺夠的錢,可謂是皆大歡喜。

  若不是茶會非他們所能決定,他們真恨不得一直辦下去。

  這穀城縣一行,蕭瑾雖然並沒怎麼露過面,卻已然盡收民心了。

  然而朝廷三催四請,蕭瑾等一切忙完了便再沒有藉口,只能領著人馬原路返回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