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來討粥喝的,竟沒有一個人是過得好的。”

  窮困潦倒,時運不濟,命途多舛,且每個人的慘劇都不一樣,聽來叫人唏噓不已。

  而他們呢,真正貧苦人家出生的也沒有多,便是有,也並非真的赤貧。真正一貧如洗的人家是供不起讀書人的,與這些需要領著朝廷救濟糧才能度日的人來說,他們吃的苦實在是太少。

  季讓也在感慨:“原以為十年寒窗苦讀,已經足夠苦了,不曾想到了他們那兒卻是小巫見大巫,不值得一提。”

  唯有餘子謙稍稍清醒一些,他問:“為何我總覺得今日怪怪的?”

  季讓回頭:“怪在何處?”

  餘子謙指了指過來領粥的人:“這些人,怎麼都問什麼答什麼?”

  自古不是有家醜不可外揚這句話嗎,今兒這些人怎麼偏偏把自己肚子裡的苦水倒得一乾二淨?

  季讓擺了擺手:“興許人家只是日子過的太苦了,好容易找到願意聽他們說話的人,這才吐露了心聲,總不至於是他們自己瞎編的吧,編出來做什麼呢?為了多領兩碗粥?”

  餘子謙撇嘴笑了笑,心想也是。

  若一個人編胡話還可信些,總不至於這麼多人都商量好了一起編胡話糊弄他們吧,哪有人那麼閒呢?

  不過今日過來施粥,到時讓他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什麼是民間疾苦。

  蕭瑾隱藏身形聽了個正著,他對馮慨之道:“你這番安排還真是不錯,明年可以接著用。”

  馮慨之想,明年說不定他又能想到的點子了,保不齊比這個更能糊弄人呢。

  蕭瑾本來還擔心這群進士因為高中便有些自視甚高,如今見他們被馮慨之忽悠得找不到北,持續沉浸在夏國百姓正處於水深火熱的覺悟中,便不再擔心了。

  這沒經歷過官場的人就是單純天真,也好糊弄,若是一直這麼天真就好了。

  天真意味著有一顆赤子之心,但願他們往後幾年、幾十年依舊能保持這份初心。

  蕭瑾看過之後便將進士丟開手,徹底交給馮慨之負責,自己回宮之後又思索起了這茶會。

  若是大操大辦的話,自然是來的人越多越好,越能揚名越好。如何揚名,也是個問題。

  蕭瑾想過無數熱場子的好主意,最後都一一否定,直到宮女種玉一語驚醒夢中人:“想要揚名還不簡單,請幾個有名的、德高望重的人不就成了?”

  蕭瑾一拍腦袋,他明白了!

  既然要大辦,為何不把司徒恭請過來呢,還有誰能比一國皇帝更有名?

  蜀國那邊,林檀肯定是要請的,兩邊畢竟還是合作關係,而且他也有點想韓攸了。至於蜀皇朱庭玉,直接越過他似乎也有些不合適,那就連他一起請吧。

  至於朱庭玉願不願意跟林檀同往,那他就不管了,他只負責下帖子!

  蕭瑾想通之後,立馬道:“快研磨,朕要寫信!”

  第156章 應邀 ◇

  ◎去見一見也無妨◎

  蕭瑾想要宴請這三個大佛的消息還是將張崇明給唬住了。

  有時候張崇明倒是挺好奇的, 他好奇自家聖上的腦子究竟是怎麼長的,怎麼就跟平常人不一樣呢?

  信都寄出去了,還志得意滿地跑來問他:“如何, 朕如今寫的這些信可沒給夏國丟人吧?”

  一開始, 張崇明他們別提有多嫌棄他的書法跟文筆了,蕭瑾一路走到今日,也是備受折磨, 雖然沒有脫胎換骨,但也進步良多了。最起碼, 寫幾封信他還是能寫得體體面面,不會叫別人看了笑話。

  張崇明幽幽地說:“寄都寄了,如今說這些還有用嗎?”

  蕭瑾後知後覺地意識到張崇明好像不是很贊同這件事情, 他撓了撓臉頰,頗為費解:“先前朕與你說著茶會的事情, 你不是挺贊同的嗎?”

  張崇明心裡冷笑,直截了當地指出:“可您沒說要請燕國皇帝浴蜀國皇帝。”

  “朕這不是……”蕭瑾欲言又止,習慣性地想給自己找個藉口,但以他的口才實在找不出來, 索性他就破罐子破摔了, “既然要辦就辦個大的, 朕想著將他們請過來也能熱鬧許多。”

  馮慨之涼涼地來了一句:“是啊,不僅熱鬧, 還嚇人呢。”

  蕭瑾的肩膀一下子就塌下去了。

  他知道張崇明擔心的是什麼, 君子不立於危牆, 更不必說他還是一國之君。貿然地請這三個人過來委實有些不妥, 若是他們心存歹意的話, 興許還會有麻煩。

  但蕭瑾又想著, 倘若他們過來便能趁機宣傳宣傳,拉動一下穀城縣當地的經濟。且來都來了,怎麼可能不與他們做一做生意?

  蕭瑾自問他們江南的茶天下無敵,原先齊國那些人喜歡,想必燕國跟蜀國也一樣。趁著茶會的東風,便可以讓江南的茶銷遍兩國境內。

  至於危險什麼的,蕭瑾這般勸說張崇明:“這茶會是在夏國境內舉辦的,咱們是東道主,屆時圍在朕身邊的自然也是咱們的人。應該是這樣都還叫別人有了可乘之機,那朕也實在沒什麼好的了。”

  蕭瑾說完,話鋒又是一轉:“再者說來,如今信雖送過去了。但他們卻還沒有回覆,誰知道來還是不來。司徒恭日理萬機,不一定會應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