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韓仲文:“……”

  蕭瑾:“可是還沒有聽清?那朕再說的具體一些。”

  得了,再具體下去他就真的糊塗了, 韓仲文趕忙表示自己已經領會了他的意思。

  蕭瑾滿意了:“那愛卿好好辦事兒,朕就拭目以待了。”

  韓仲文心事重重地離開了, 為了這事兒,他是幾日幾日地沒睡好,可能想到的題目卻總不叫人滿意。

  正所謂一人計短二人計長,韓仲文意識到自己興許無法滿足蕭瑾的要求後, 便及時尋來張崇明。

  張崇明雖然不是聖上最器重的, 但卻是最能揣測聖意的, 為人處事又極為精明,這也是為什麼韓仲文獨獨只過來尋他的原因了。

  韓仲文對著張崇明訴了一通苦水, 張崇明聽罷, 立馬知道問題的癥結在哪。

  他點出:“聖上竟然說了那麼多, 只能證明他自己沒想好要出什麼樣的題。”

  “可不是麼?”韓仲文發著牢騷:“正如此才最叫人頭疼, 這天底下的題目這麼多, 該出什麼樣的才能讓聖上滿意?這不是難為我嗎。”

  張崇明也見識到了蕭瑾的小心眼兒。

  他站起身點燃薰香, 待一縷青煙徐徐升起後,他心裡已經有了主意,遂轉身同對方道:“那就得看聖上的如今最關心的事兒是什麼了。”

  韓仲文微微眯著眼睛。

  張崇明順著椅子坐下,怡然自得地替韓仲文將話給說了:“這殿試無非是為了選官,選官無非是為了解決眼前官員不足的困境,你只要想想哪些地方需要用到什麼樣的官,便知道該出什麼樣的題了。”

  韓仲文凝神片刻,而後豁然開朗,撫掌道:“原來如此!”

  新得的燕京山東一帶已經派了不少官員過去,如今各地運作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那地方離臨安府山長水遠,哪怕中間有一條運河相連,消息想要傳到這兒也不是一件易事。這些地方可不僅僅是派了官員之後就能一了百了了,許多地方除了夏國的人,還有原先齊國的官員。兩邊的官員可是互相監督,但是這還不夠,最重要的是要安插直接對朝廷負責的耳目,直屬中央,也就是聖上一直看重的監察。

  臨安有御史,可以聞風奏事,地方也應該有督察使,負責監察各地行政官員,如此才能保證政令通達,南北一氣。

  另有東北一處,如今是蘇大人統攬全局。但那是個苦寒之地,若要開荒沒個大幾年想來也完成不了。蘇大人的確有自己的班子,但人手肯定是不夠的,所以這回的殿試中若有熟知農事的,自然更好。其他諸如算術、律法,皆不可少。雖篇幅不大,但有了就是一個態度,表廷看重實幹能力。

  韓仲文想通之後,整個人都通達了。他謝過張崇明,趕忙召集禮部眾人商議考題。

  韓仲文當了這麼多年的禮部尚書,雖然為人中庸但才華還是有的。禮部在他的治理之下行事穩當,可能人卻也不少。一群人合計了一天一夜,便將考題大致合計出來了。

  捧著考題,韓仲文懸著的心終於落下大半。不知為何,雖然聖上還沒有過目,但他總覺得這件事情已經四平八穩了。

  休息片刻,韓仲文便進宮復命。

  果然,蕭瑾看到這些考題之後,龍心大悅。

  他覺得這就是自己之前說的那些考題,他當時腦子裡面還沒有對應的題目,如今看過這份卷子,蕭瑾覺得自己當時就是這麼想的。

  看來,他這表述的口才還是不錯的,看吧,韓仲文通過他的寥寥幾句話就已經清楚明了地掌握了他話里的精髓。若不是他描述得好,韓仲文也想不出來這等切合的考題。

  見蕭瑾不住地點頭,那廂韓仲文便心裡有數了。

  蕭瑾對於前頭的這些題目沒有什麼意見,待看到農事時,見考題太難,其中一道若是不常下地的話只怕答不出來,遂他大手一揮,直接把題目給改了,改成了常識題。

  只要稍稍有些經驗的,都能答的出來。

  他道:“雖說科舉已有兩年,但尋常百姓能考中舉子的還是少之又少,大多都是家有恆產之輩。這樣的人,指望他們對農事有多精通是不可能的。朕只希望最後被選中的不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之徒,至於他們能懂幾分,是否熟練,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左右都是要下地做兩個月農活才能去任上的。兩個月一過,他不會也得會。”

  韓仲文一時又想起來那個在聖上跟馮慨之干預下,越來越辛苦、越來越艱難的“崗前培訓”。這個詞還是他們聖上自己造的,聖上對這件小事兒還十分在意,每年培訓的時候都得去伸個頭看看。倘若誰表現的好了,還會格外提拔;若是被盯到有什麼不好,沒準就真要回爐重造了。

  條件越來越艱難,希望這一屆的進士能儘快度過吧。

  從蕭瑾手上取回了考題,就聽他又說:“這幾日,各地的考生想必都已經趕到臨安城了吧?”

  韓仲文這些日子只顧著出題,真沒注意這些,不過算算日子應該是到了:“定然是都到的差不多了。”

  蕭瑾從奏書裡頭抬起頭,囫圇著道:“來都來了,得尋個時機出門見一見,興許還能發現什麼滄海遺珠。”

  韓仲文嘴角幾不可察地撇了一下,還什麼滄海遺珠,怕是自己在宮裡呆久了想出去放放風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