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同樣陷入沉思的還有貢院的其他考生。他們從前也不是沒考過齊國的科舉,不過那次基本上是給那些貴人們充數的。齊國的考題為難普通百姓,夏國的考題比之還要難,又或者說,是比較靈活。它考察的不僅僅是基本功扎不紮實,還有人夠不夠聰明,懂不懂變通。

  面對這樣靈活的題目,眾人評價不一,有人支持理解,甚至覺得這些比那些靠死記硬背就能答出來的題可要好上千百倍,起碼普通人也有機會答好;另有一部分卻覺得荒謬,無法忍受,甚至都已經不滿到想要當場離開。

  不過觀察了一番守在門口那群不好惹的帶刀侍衛,這蠢念頭還是先壓下去比較好。

  一群人只能埋頭苦寫。

  這一上來便是鄉試,眾人的學識差別可想而知。

  夏國科舉雖然已經辦了兩次了,不過這兩年間事物繁雜,科舉也沒有什麼大的變動,仍是鄉試加殿試。蕭瑾倒是很想在這相識前面再加一道考試,但一直沒有空布置這些,只一拖再拖,拖到了現在。

  如今版圖擴大,是再也拖不得了。他打算等這次科舉跟武舉結束之後便做做調整。

  各地的鄉試都在辦,不知燕京一處,就連臨安府的鄉試都已經正式開始了。

  誰都想掙頭名,可是各地的頭名只有一個,便是卯足了勁兒也未必可行,這事兒歸根到底還得看運氣。

  考試足足有三日,待眾考生出了考場之後,神色都顯得蒼白無力。不少人出來之後碰到熟人都會忍不住地搖頭,覺得自己這次肯定是不中用了。

  不過經過這一場考試,他們多少摸清楚了新朝廷的路子——那就是沒有任何路子。

  孔劉二人也是碰了面,見面之後神情凝重,且看到對方後也知對方答得肯定不好。

  本以為是無望了,誰想放榜之後,兩人皆在上頭。

  這倒是奇了。

  不過看到兩人皆在末尾,想著應該是情理之中。

  這畢竟是一樁喜事,哪怕山長得知此事後對他們破口大罵,將他們當做賣國賊一般準備將他們逐出書院,他二人也不曾後悔,反而更堅定了去臨安城參加殿試的決心。

  與他們來說。這也未嘗不是一次人生際遇。成與不成,其實已然清楚明了了,但是去臨安城親眼看看本朝都城是什麼樣的,比這次的殿試還要讓兩人期待。

  似他們這樣想的還有許多,殿試在歲冬。

  據說本該是明年春上的,但因為朝廷實在是缺人手,給提前了。

  於是過了鄉試的舉人片刻都不敢耽擱,連忙收拾行囊踏上了進京的路。

  韓仲文問順利回京復命了。

  蕭瑾見燕京一帶確實沒出岔子,暗道這老小子走運,真出現問題他肯定還得降罪的,誰讓他先前使壞呢?

  不過這老小子辦事倒是挺有一手,原先看他固守中庸之道,以為是個做事平平之人,不想卻有真才實幹,往後倒是可以多重用一番。

  只要他別提成親的事。

  絕了挑刺兒的心思,蕭瑾遂吩咐起了別的:“殿試在即,各地的舉子也即將進京,此間種種還得韓愛卿多費點心。”

  韓仲文怔了怔:“此次是科舉在前麼?”

  蕭瑾點了點頭:“國內才剛安定,將士們才剛論功行賞了一番,如今還不急著用人,往後拖一拖也使得。”

  如今要緊的,是收攏人心。

  殿試便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借著進京,可以讓這些各地趕來的舉子,尤其是燕京等地的舉子們了解臨安城。但凡來過臨安城的人,沒有一個不會對這裡流連忘返。

  他的臨安如此美麗富饒,又被治理得井井有條,放眼天下有哪個城可比得?

  只要看一眼,蕭瑾便篤定他們會折服於城內風光中。

  此外,還可以借著殿試,好好宣揚一下夏國的治國安邦之道。

  所以此次殿試題目需得斟酌再斟酌。

  蕭瑾小機靈是有的,但是大智慧卻未必有,殿試的考卷他還是沒本事出的,只能寄希望於真正的有識之士。

  譬如韓仲文。

  蕭瑾心思一動,忽然道:“此次殿試的考題,也由韓愛卿全權負責。”

  韓仲文一想,不過就是出份試題罷了,又不是什麼難事,便立馬答應了。

  不想蕭瑾接著又說:“不過這考題你還得仔細掂量,需得彰顯我夏國的國情國策,彰顯出我夏國的包容仁善。”

  韓仲文腦袋已經有些木了。

  蕭瑾還在那兒提要求:“再有,你還得讓這些應試的舉子們對夏國真心實意地認同和擁戴,最好是那種觸及靈魂的觸動,韓愛卿能明白朕的意思嗎?”

  作者有話說:

  韓仲文:不想明白,謝謝。

  第151章 出宮 ◇

  ◎考題最終確定◎

  韓仲文從來不知道, 一個人可以如此的可惡!

  他之前從未覺得蕭瑾過分,因為蕭瑾的過分往往都是對著別人,或是陳疏才, 或是徐庶, 在他禮部這兒卻每每十分好說話,如今這樣吹毛求疵,想來還是因為逼婚那件事兒。真小氣, 真記仇!

  韓仲文聽了一耳朵的要求,心中卻更迷惑了, 完全不知該出什麼樣的題才能讓蕭瑾滿意。

  這要求,根本就不是人能提出來的好吧。

  偏偏蕭瑾說完還自己為好說話地問了對方一句:“朕的要求說的夠清楚了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