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再一看周圍,好啊,這群人都暗搓搓盯著他呢,賊眉鼠眼的,一看就心思不正!

  豈有此理?!

  蕭瑾怒目相對,張崇明王從武幾個立馬若無其事地挪開目光。

  可蕭瑾還是決定自己被冒犯了,他今兒非要治一治這群正經事不干、只知道胡思亂想的狗東西!

  “馮尚書,你戶部稅都收完了嗎?”

  馮慨之冷不丁被發難,愣在了原地,收應該是收完了,只是他這些日子忙著整治齊國,還沒來得及看帳本。

  蕭瑾嫌棄:“看樣子就知道你不靠譜,一天到晚就知道瞎蹦噠!”

  他轉頭:“陳大人,你那市舶司這幾月收益可增多少?之前還吹噓要擴大衙門,如今錢都沒有,朕看你如何再吹牛。”

  這段時間忙著跟馮慨之耍陰謀詭計的陳疏才:“……”

  他怎麼突然被噴了。

  蕭瑾轉頭又把矛頭對向張崇明:“此番朕遇難,京城守衛不力也是實情,丞相還不自省?”

  張崇明沉默半晌,最後道:“是,微臣自省。”

  蕭瑾冷酷地對著王從武:“軍中能頂上的軍官不夠,別說跟燕國比了,就算跟蜀國比也不得。王尚書還是多上點心吧。若是明年還沒有立得起來的將軍,那就別怪朕無情了。”

  王從武張了張嘴,最後啥也沒說。

  ……他方才不該笑的,這不就遭報應了嗎?

  一來二去,一圈看熱鬧的人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報應。

  等目光落到韓攸身上時,蕭瑾忽然心裡一動。

  韓攸是個有本事的,這點毋庸置疑,只是如今重要的位置都沒有了,把他放在如今的朝中難免施展不開。若他有心思,放他去江陵府那邊跟蜀國皇帝朱庭玉鬥法不妥當不妥當。

  這麼一想,蕭瑾忽然露出了笑臉:“朕正好有事找韓愛卿呢。”

  方才都得了冷臉的諸位大臣忽然眯起了眼睛,大家都被罵了,為什麼韓攸還能得個笑臉?

  這不公平!

  第111章 回鄉 ◇

  ◎江陵府多了一個韓攸◎

  不管這幾個如何好奇如何憤懣, 蕭瑾還是把他們都給轟走了。不是他無情,一天到晚不干正經事就知道八卦的人,只能被這樣對待。

  被攆出去的馮慨之等人顏面掃地, 本來以為能歡歡喜喜地演一出君臣淚目的感人戲碼, 結果這才過了多久就被趕出去了?

  馮慨之不惜以惡意揣測韓攸:“這傢伙不會背著咱們搞出什麼名堂了吧?”

  陳疏才翻了一個死魚眼:“他日日都在咱們眼皮子底下,能弄出多大的動靜?”

  馮慨之問:“你倒是風雨不動安如山。就他一個被留下,你們不介意?”

  王從武懟了一句:“你以為都跟你似的小肚雞腸?”

  馮慨之氣得鼻子都歪了。

  他小肚雞腸是吧?要是聖上只專寵韓攸一人, 這老貨指不定蹦躂得比他還要高呢,真是烏鴉笑豬黑!

  幾個人乘興而來, 敗興而歸。

  獨自被留下的韓攸也覺得奇怪,他自問這段時間沒做出什麼能叫聖上另眼相待的,怎麼就只留了他?

  蕭瑾不僅讓他留下, 還殷切地招待他入座。

  這般態度,韓攸心思便活泛開了, 篤定聖上這是有求於人。

  多半還不是什么小事。

  蕭瑾接下來的話果然證實了這一點。

  蕭瑾倒也沒明著說,畢竟他得先問出韓攸的意見,若是人家不願意他還開口,那不就是仗著身份逼著人去蜀國嗎?所以蕭瑾委婉地問了韓攸在京城裡待著可覺得舒心、衙門中可曾有人怠慢於他, 又問及他往後可有什麼想法。

  韓攸將這最後一問給聽進去了。

  聯想到聖上在江陵府的布局, 聰穎如韓攸, 一瞬間便明白了過來。

  原來為了這個麼……

  韓攸哭笑不得。也是難為聖上了,繞著這麼大的彎就是想問問他有沒有出去的意思。

  若是他初至京城, 韓攸自然不會想著這麼快就離開。但是在禮部呆了這麼久, 韓攸的想法早就變了。他去了禮部之後一直未能做出什麼功績, 並非他做不出來, 而是朝中能人太多。能被聖上選中的人, 都不是等閒之輩, 有他們珠玉在前,哪怕韓攸亦是聰慧過人,卻也難有出頭之日。

  如此,還不如去那江陵府闖一闖,興許會有意外之喜也說不定。

  既然知道蕭瑾所求,韓攸便坦然多了,主動道:“便是聖上不問,微臣也是想說的。臨安城雖好,但微臣還是想去外頭看一看。”

  蕭瑾果然立馬就來了精神:“你果真想外放?”

  韓攸點了點頭:“人生漫漫幾十年,總得去外頭歷練歷練方才能有所收穫。”

  “你能這麼想最好了。”蕭瑾等的就是他這一句話:“如今倒是有一個極好的地方。”

  “聖上說的可是江陵府?”

  蕭瑾一驚,可回頭想想,又覺得以韓攸的聰慧看出來也是理所應當。他方才彎彎繞繞地說了一大堆,只怕都說給自己聽的,人家心裡早就一清二楚了。

  跟聰明人說話,還是簡單一點的好,蕭瑾道:“朕也不瞞你,此次朕在途中遇險,全賴蜀國跟齊國。齊國馮尚書等已經挖好了坑,等著他們往裡頭跳,可蜀國,一時半會兒也想不出什麼好法子,但就這麼放過他,朕也不情願。蜀國的那位平陽縣主是個難得的女中豪傑,性情爽利,有股豪俠之風,還先後救過朕兩次,朕允諾要助她一臂之力,讓她自立一城與蜀國朝廷對峙。平陽縣主朕是信得過的,只是那二十萬的林家軍恐有別的想法。比起夏國,平陽縣住肯定是更信自己的親兵。所以朕才想找一個信得過的人前去江陵府,一則是為了幫襯平陽縣主,二則,也是為了盯住那二十萬的林家軍跟蜀國朝廷。朕思來想去,這朝中能擔此大任的沒幾個。原本還擔心你會介意,如今你能這麼想,朕也解了一樁心頭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