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崇明對兩廣開荒是全力支持的,蕭瑾是將開墾兩廣土地作為夏國發展的一大助力,張崇明則簡單純粹多了,他只想把兩廣當成夏國的新糧倉。如今天下還不太平,保不齊什麼時候又起戰事,多一個糧倉,對夏國不是壞事兒。

  不過說歸說,蕭瑾還是有點自知之明的,就這麼吆喝別人去建設兩廣,肯定不會有多少人應和,但若是強行徵集百姓南遷,又會引起民心動亂。

  如今最好的法子,其實是利誘。

  “馮愛卿,你手底下的能人最多,這些日子在坊間引導輿論,多說說兩廣的好話,撿好處說。”

  馮慨之眨了眨眼,有些懵:“比如……”

  蕭瑾思來想去,不得不下血本:“若是前往開荒,朝廷會提供農具,至於住處,也會有人替他們建好。雖說只是遮風避雨的棚子,但也好過無家可歸。以後若是他們賺了錢,自個兒還能再建新的”

  這是蕭瑾所能做的最大的讓步了,要是再多,朝廷也負擔不起。光這一項開支,就得讓朝廷大出血,今年一年都得緊的花。

  馮慨之卻覺還得不太夠。若是那些百姓租種地主的田,地主也會提供這些,那這些優勢根本算不了什麼,他側了側頭:“還有呢?”

  蕭瑾:“……”

  還有?這不是為難他嗎,他只能想到這麼多了。

  蕭瑾問:“這些,還不夠嗎?”

  張崇明一嘆:“若只有這些,最後招的還是些不願意去的。”

  蕭瑾撓了撓臉頰。

  顧淮南這時卻開了口:“聽聞兩廣濕熱,那稻穀定能一年兩熟了?”

  蕭瑾眼睛一亮:“豈止?!若算上稻麥輪作的話,一年可以三熟!”

  馮慨之也忍不住心動了,這要真難一年三熟的話,那肯定有人願意去的。

  糧食可是保命的東西,一年三熟還吃不飽嗎?不僅不會吃不飽,還綽綽有餘呢。

  不過邊上盧揚又問:“兩廣地帶多丘陵,恐怕難以耕種。”

  “那倒未必。”韓攸開了口。

  盧揚詫異地看了一眼這位新科狀元,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韓攸謙遜道:“不敢不敢,下官也只是道聽途說。兩廣多山多水,山區可造梯田,河岸可建淤田,靠海則是沙田,湖上可做架田。凡此四種農書上皆有,只需稍稍費心,便能將兩廣一帶變成第二個糧倉。且此地多丘陵,適宜種茶,除了開墾良田,興建茶園亦是個不錯的選擇。”

  馮慨之被他說的一愣一愣的。

  沒想到啊,這老狐狸肚子裡面多少還是有些貨的。

  蕭瑾撫掌,對啊,他怎麼就沒想到呢。

  種茶的經濟效益甚至還要更高一些,不過這個後面再說,眼下最要緊的還是糧食。

  眾人集思廣益,可比蕭瑾一個人在那苦思冥想有用多了。

  半天功夫,這章程就基本敲定下來了。

  臨近中午,蕭瑾高高興興地放了其他人離開,獨留下徐庶。

  徐庶正等著他又要責怪什麼,沒想到蕭瑾卻道:“徐大人回去之後,替朕去城外轉一轉,問問柳大人那水車做的怎麼樣?”

  徐庶拳頭一緊。

  這哪裡是問柳承智,分明是在給他施壓!

  蕭瑾接連嘆氣:“柳大人可是下了軍令狀,說一定會帶領小徐大人等,在十日內完成水車改造。時間緊的很,徐大人覺得他們能完成不?若完成不了的話,朕可是要罰的。”

  徐庶皮笑肉不笑:“您放心,以柳大人的聰明才智,多半不會讓您失望。”

  “那就好。”蕭瑾長舒一口氣,“有徐大人這句話,朕也就放心了。”

  徐庶被噁心的不輕,等回來工部還是半點胃口都沒有,趕緊叫了馬車準備去城外看看。

  他們徐家幾時變得這麼倒霉,如今已經徹底被人捏住了,真是不爽!

  工部為著水車日夜不眠的時候,朝野內外就忽然颳起了一陣兩廣開荒的風。

  有人說,兩廣一帶能夠一年三熟,只要去那兒待上一年,就能收穫三年的糧食。

  有人說,兩廣那邊山水極好,山上河灘都可以種田,比之揚州益州也差不了多少了。

  還有人說,朝廷這回準備招人前去,兩廣開荒農具都已經準備齊全了,連遮風避雨地住所都給他們準備妥當。只要人去了那兒,便是衣食無憂了。

  更有人道,兩廣現在地廣人稀,去了那兒之後不僅能發家致富,更能親手建設兩廣地區。以後他們開墾的土地就是自己的田,他們建設的家園變成自己的家園。

  這些消息都傳的有鼻子有眼的,仿佛人人都去過兩廣,人人都在那兒種過地。

  傳來傳去,最後不少人都信了。尤其是那些佃戶,本就流離失所,如今忽然聽說有這麼一塊寶地,又都燃起了希望。在這呆著也是蹉跎歲月,還不如咬牙過去,給自己拼個前程。

  引導輿論這件事情,馮慨之還從來沒有失過手。

  想去兩廣的人越來越多,蕭瑾見渲染得差不多了,也正在此時下傳聖旨,號召民間無地百姓前往兩廣進行開荒。

  才不過兩三日,各地已經收集了十六萬主動過來報名的百姓。大多都是家裡一貧如洗的,若非如此,他們也不會如此焦急地尋求吃飽飯的法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