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完,他還膈應了徐庶一句:“柳愛卿一心向著朕,實在是個忠心不二的能臣,往後這些話徐尚書還是別說了,等你什麼時候學到柳愛卿十之二三再來尋朕吧。”

  徐庶自討沒趣,還被膈應得不輕。

  等他好不容易消化完這件噁心事兒,回了工部一看,他兒子又不見了。

  屬下來報,說是柳承智今兒一早過來的時候就發了瘋,又把人帶去了城外,說是要研製新水車。

  徐庶拍了一下腦門:“沒完沒了了這是!”

  他們工部的悠閒日子,徹底回不去了。

  工部整日鬧得天翻地覆,蕭瑾也看得起勁兒。他對柳承智有信心,農具既然解決了,如今就得想想,該不該將人牽往兩廣地區開荒了。

  這可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做好了利國利民,做不好怨聲載道,需得從長計議。

  蕭瑾吩咐:“去,將張丞相和六部尚書請過來議事。”

  八寶正待下去,蕭瑾又道:“將顧淮南跟韓攸也請過來。”

  第55章 開荒 ◇

  ◎鼓勵百姓建設兩廣◎

  不多時, 朝中諸位大臣齊聚一堂。

  顧淮南是常來議事的,蕭瑾並不介意他同李廷芳的關係,每每議事都會叫上他。可韓攸卻是頭一次來, 他環顧了一眼四周, 發現眾人坐得也極為講究且微妙。

  戶部尚書馮慨之還是一如既往地隨張丞相而坐;兵部尚書王從武離馮大人遠遠的,他身邊是一向不怎麼說話的禮部尚書韓仲文。吏部尚書姜明同工部那位徐庶坐在一塊兒。蕭瑾還未開口他們便頭抵著頭,小聲交流著。

  刑部尚書盧揚悶不吭聲, 沒挨誰的邊,自成一派。

  一屋子算下來也沒多少人, 但分的門派但是一目了然,涇渭分明。

  韓攸入鄉隨俗,坐在顧淮南身邊。

  顧淮南抬頭衝著他笑了笑, 他們倆身份最低,坐得最遠。

  蕭瑾見人都來了, 咳了一下,叫那兩個竊竊私語的回了神,這才說起了正經事:

  “想必諸位大人都已經聽說了,前頭襄陽城的那些降兵被派去了兩廣一帶屯田。這些士兵如今早已經抵達兩廣了, 單若只叫他們去開荒, 肯定是不夠的。所以朕打算召集無地百姓前往兩廣開荒, 眾卿意下如何?”

  王從武是無條件支持蕭瑾的,可他覺得這件事情沒必要仔細商量:“您直接下一道聖旨, 將一地方百姓圈起來, 征過去開荒就是了, 為國辦事, 他們豈敢不從?”

  蕭瑾對他這耿直的個性也真是無奈:“真這樣, 這昏君的名頭就跑不了了, 還是讓他們自願才好。”

  姜明第一個皺起了眉:“那地方誰會自願去?送死。兩廣多瘴氣,去了就是送死,聖上您又不是不知道?”

  蕭瑾就知道這又是個刺頭。討人嫌的,就他話最多了。

  蕭瑾雖然懶得搭理,但是這種事還是得解釋清楚的:“瘴氣乃是因為兩廣濕熱且林木多,一旦砍伐掉部分林木,這些瘴氣自然也就散了。姜大人若是連這個道理都不懂的話,還是趁早回去多讀讀書吧,畢竟讀書明智。”

  姜明被嘲諷了兩句,那份反對的心思不僅沒有下去,反而愈演愈烈了:“話雖如此,但是瘴氣致命的事兒民間人盡皆知。聖上您說服得了微臣,未必能說服天下所有百姓。”

  “朕幾時說過,要讓天下百姓都去兩廣開荒了?既然都是去開荒,必然是招那些連日子都過不下去的人。他們之所以會過去,都是為了生計,只要有一口飯吃,便是再毒的地方他們也願意去。但若家中有恆產,莫說那地方有瘴氣了,就算是魚米之鄉他們也輕易不會背井離鄉。”

  蕭瑾覺得自己說得夠明白了,是姜明這傢伙沒有搞清楚這次招募的對象:“朕說得夠明白了吧,姜大人懂了?”

  姜明神色難堪,無話可說。

  徐庶不忍姜明如此,幫著說了一句話:“聖上,姜大人也只是關心江山社稷。”

  蕭瑾見他還敢開口,自己先陰陽怪氣上了:“朕又沒罵他,怎麼徐大人就這麼護上了?”

  他見兩人坐在一塊兒,明白了:“原來徐大人跟姜大人關係如此要好啊,怪不得為人處事也多有相似,怕是都按著對方模子學的吧。學得可真像啊,朝中官員合該向二位看齊,要是百官都像您二位一樣的一心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江山社稷便不用愁了,是吧?”

  姜明跟徐庶被擠兌得恨不得找一條地縫鑽進去。

  真是作孽,他們方才為什麼要開口說話呢?要是閉上嘴,哪有這麼多的事兒。

  韓攸第一次見到了蕭瑾的戰鬥力。

  他也聽說過齊國皇帝的作為,這位齊皇也是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不過跟眼下這位剛登基不滿一年的蕭瑾比起來,齊皇那頭倒是顯得常規多了。

  姜明跟徐庶閉了嘴,剩下的人心也都齊了。

  蕭瑾這才開始跟他們商議起了開荒一事。他想著既然是開荒,那麼肯定是要有政策扶持的。

  蕭瑾決定五年不收稅,這個提議提出來之後就遭到了反對,而且是眾人一致反對。商量了半日最後定下來——開荒土地歸開荒人所有,前三年不收稅,第四年開始便照常收稅。

  即便如此,張崇明還是有些不滿意。不過轉念一想,若是真遇上的戰事要收糧,到時候收不收全在朝廷一念之間。朝廷真一張聖旨下去,還怕收不到糧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