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朝廷的援軍跟糧草其實都準備發了,只是半道上被人給截住了,按下了這事兒。

  蕭元渙前腳動完手腳,後腳便有人氣勢洶洶地衝進他的府門,替他主子質問自己為何攔下援軍跟糧草。

  蕭元渙還是不緊不慢:“急什麼?再熬兩天等他們熬不住了再去送兵送糧。我這麼辛苦一場,總得讓天下百姓知道誰才是真正的英雄吧?”

  蕭元渙並非真的想看夏國滅國,支援他肯定是會支援的,但是得在蕭瑾打了幾場徹頭徹尾的敗仗之後。也唯有那時他再出兵,才能讓百姓看到誰才是明君,誰才是聖主。

  援軍遲遲不至,蕭瑾每日都急的一個頭兩個大,這一日,他正收到消息,得知齊國再次召集人馬準備三面進攻,正抓耳撓腮想看看如何應對時,結果想了半日,卻一直沒聽到齊國那邊的響動。

  蕭瑾靈光一閃,該不會……

  他匆忙跑出去,剛好在岔路口碰到急忙趕來這邊的張崇明跟王從武。

  這兩人破天荒地站到了一塊!

  張崇明也終於不再是那副死魚臉,眉梢之間隱隱有些激動:“成了,事成了!”

  蕭瑾深吸了一口氣,連日來的憋屈終於散盡了。

  他轉向王從武:“組織剩餘兵力,準備反攻!”

  敵疲我打,敵退我追,他就不信了,兩國夾擊之下齊國還能有三頭六臂不成?

  作者有話說:

  今天上完了最後一天班,晚上回了家。

  第27章 背叛

  ◎李丞相的真面目◎

  臨安城內,只有識字且關心政事的人才知道國家如今的處境有多麼艱難。不過鑑於別的百姓還是如往前一樣過著日子,總覺得夏國應該可能會出大事兒,所以這擔憂的氣氛並不濃烈。

  其實前線的消息沒有傳過來,都是因為蕭瑾不想鬧的滿城風雨,人心惶惶,所以戰場上的那些事情他都讓底下人瞞著,也沒怎麼透露出去,

  比起這些百姓,蕭元渙的消息可要快上不少。他知道臨淮關對夏國的重要性,也知道光靠蕭瑾肯定是守不住臨淮關這一塊陣地的。但是蕭元渙更知道,自己還不能出手。還得等一等,等到臨淮關攻陷,等到蕭瑾成為夏國的千古罪人之後他外伸出援手、力挽狂瀾。也就只有那個時候,他才能把蕭瑾從皇上的位置上拉下來。

  但蕭元渙不急,自有旁人替他著急。這短短几日功夫,蕭元渙已經不知收到多少書信了,每封信都大同小異、內容毫無二致,無非就是勸他出兵,讓他不要棄江山社稷與不顧。

  蕭元渙理都沒理,不過那個人是個主意正的,被拒絕了兩次之後反而越挫越勇,派人過來的頻率也越發高了。

  這日,蕭元渙聽底下人回稟說有人正在他,不耐煩地合上書,轉身就聽到了腳步聲。

  看來他又是想要勸他出兵出糧了?可憑什麼呢?他還沒當上皇帝,這天下也不是他的天下。但是他在襄陽城的那些兵全都是他實打實養著的,也是真金白銀供出來的。這樣一隻優良的精兵,送去臨淮關那個地方豈不是白白糟蹋了他這麼多年的精兵強將?

  再說缺糧的問題,戶部早就已經被張馮二人給掏空了,如今都入不敷出,哪來別的閒錢給他買糧呢?還得他自掏腰包。所以,蕭元渙能同意才有鬼了。

  “怎麼,你家主子又等不及了?難道本王說的還不夠清楚?”蕭元渙頭稍微抬了抬,視線從下而上掃過,卻驚愕在原地——

  來了一個他意想不到的人。

  “丞相?!你怎麼還親自來了?”

  來人赫然就是李廷芳。

  李廷芳對蕭元渙這不緊不慢的態度失望至極。都這個時候了,他竟然還有心思看閒書,顯然是沒將涉及放在心上,虧他還覺得,這一位有明君的潛力。這麼一想,李丞相更覺得心中悲涼。

  新上任的新君是個反覆無常的,他看中的安王也是個不能顧全大局的。試問他當初怎會覺得安王沉穩、進退有度的?如今瞧著,這叔侄兩分明是半斤八兩。

  因為太過惱怒,李廷芳說話的時候不免帶了一些火氣:“難道王爺真的打算眼睜睜地看著臨淮關失守?臣若不來,王爺打算幾時發兵?”

  蕭元渙還是那套說辭:“你便是來了也沒用,如今我手頭既沒糧食也沒人,拿什麼發兵?”

  “襄陽城明明有那麼多的兵力,為何不用?”

  蕭元渙已然換了一副神色,變得冰冷異常:“李丞相,該做的事本王自然會做,你也別插手太過,弄得到最後誰面上也不好看。”

  李廷芳額角連青筋都冒起來了:“可您當年分明答應過我——”

  “李丞相!”蕭元渙一口打斷了他的話,語氣中全都是警告的味道,“記住你的身份,不該問的事情別問。”

  好,李廷芳深吸了一口氣,閉上了眼睛。可他仔細一想臨淮關被迫失守之後的惡果,他卻又忍住了,硬的不行那他就來軟的,李廷芳道:“不論如何,還請王爺以江山社稷為重。臨淮關絕對不可破,一旦臨淮關被攻陷,國將不國,再去爭大位還有什麼用處呢?”

  不料蕭元渙根本聽不進去半個字,只是隨口敷衍了一句:“行了本王知道了,若是沒事,你就先回去等消息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