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總之王從武覺得,張崇明不可信,信誰都不能信他。這人眼裡就沒有江山社稷、家國天下,你跟他談國家他只跟你談錢,簡直奸詐得無以復加。若是信這樣的人,他們不得被坑死?

  顧淮南沒吱聲。

  他反而覺得,燕國一定會幫忙:“自古多是遠交近攻,哪有近交遠攻的道理?想必燕國那位新君也是知道這一點的。”

  王從武跺著腳:“你怎麼也向著他了?”

  得了,是他的錯,顧淮南乾脆閉嘴不說話了,反正這會兒說什麼都是錯。

  蕭瑾卻將王從武勸住:“如今也沒有什麼更壞的情況了,再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若是瞻前顧後誰都不信,那麼朝中有幾個能用得上的人?”

  巧了,一牆之隔,馮慨之也在跟張丞相咬著耳朵,責怪他這回行事或許魯莽,苦口婆心地規勸:

  “咱們在外那是什麼名聲您又不是不知道?小皇帝如今對我是改觀了,可是對您卻還是跟從前一樣。您就這麼自曝其短,把別國的探子給擺到了明面上,這不是給別人留了一個天大的把柄嗎?萬一小皇帝要是真不信您,你豈不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虧大了!”

  張崇明反問:“他就算不信,也不能拿我怎麼樣。”

  馮慨之一臉迷糊,撓了撓下巴:“這又為何?”

  “蠢死你算了!”張崇明冷冷一笑:“想想他為什麼要咱們到這兒來。”

  不就是怕他們揣著錢遠走高飛麼,這才把他們牢牢綁在身邊。只要錢還在他手上,小皇帝是不會對他怎麼樣的。不得不說,雖然這法子挺無恥,但勝在有用。起碼張崇明現在確實走不掉。要是他還在京城,是絕對不會摻合這些事情。

  明哲保身,一直是張崇明的為官處事之道。但如今已經開口了,那他也不後悔。這小皇帝最近表現的確實還行,若是這回依舊處理得當,那麼稍稍給他一些信任也無妨。只盼著,這小皇帝不要讓他失望得好——

  蕭瑾還真沒叫張崇明失望。

  寫好信,讓那位叫陳三的暗衛送出去之後,蕭瑾便絕口不提張崇明與那探子的事,一心一意只盯著齊國。

  張崇明這才滿意了些。

  不過情況比他們當初預料的還要兇險。袁征意識到夏國的確沒有那可怕的火藥武器之後,便不再收著打了。

  戰事如今已經到這個份兒上,唯有一舉攻城,才是正好的破局之道。

  齊軍說是調派了百萬軍師來一次,但其實這裡面的袁家軍不過才二三十萬,精兵強將便更要少一半兒,只有十萬左右。剩下的這些人,要麼只是個充數的,要麼就是一些負責管理伙食、軍糧的士兵,雖然也叫兵,但卻沒有什麼作戰能力。只在人數上死死地壓到對面罷了。

  但哪怕如此,齊國也強了夏國太多。

  夏國也就在那三弓床弩的幫襯下,勉強又度過了兩日。

  但此時,齊國的援軍也陸陸續續都到了。

  袁征直接指揮軍隊,從側面登岸。臨淮關的確是他們南下入下國的必經之路。但是如今情況緊急,夏國死守之下,他們想要迅速拿下臨淮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袁征另闢蹊徑,從淮河南岸守衛力量薄弱的其他地方入手,指揮軍隊搶占臨淮關周圍的幾個縣鎮。臨淮關如今是夏國守衛的重點。夏國朝廷沒錢,養不了多少兵,把兵從別的地方抽調過來鎮守臨淮關,那別的地方的守衛自然也就弱了。

  剛好也方便了袁征謀劃。

  如此,臨淮關便被三面夾擊了。蕭瑾等人被圍困在中間,進退兩難。

  一天兩天……蕭瑾始終沒有等到燕國的回覆。明明送信過去的時候只需五日,怎麼回復還需這麼久,難道他想錯了,這個男主只想獨自吞下齊國跟夏國,並不願同他聯手?

  蕭瑾也問過張崇明,只是一向精明的張丞相如今也不知該如何回復了。

  顯然意見,如今的情況對他們十分不利。

  這段時間,蕭瑾急的沒睡過一天的好覺。他上輩子得知自己患上不治之症的時候都沒有這麼著急。畢竟那時候他只要保住自己的一條小命便足矣,如今,卻得想著如何保住千千萬萬人的命。

  繼續靠他們嚴防死守肯定是不行的,再這麼圍困下去,他們遲早都可以彈盡糧絕。然而燕國那邊卻遲遲沒有消息,蕭瑾沒辦法,已經決定尋求安王的幫助了。

  不管蕭元渙怎麼算計他都認了,只要肯出兵,那一切都好說。

  可結果是,京城那邊的援軍也遲遲未至。不僅兵沒到,連糧草都沒到。

  蕭瑾氣得破口大罵,要不是如今抽不開身,他恨不得直接轉回京城,把那些人都給砍了。

  終究是鞭長莫及,還是眼前事要緊。

  蕭瑾私下問王從武:“王大人你說,如今咱們到底還能撐多久?”

  王從武沒了前些日子的亢奮,鬍子拉碴,哪裡像是的意氣風發的將軍?聽到蕭瑾的話,王從武啞著嗓子回道:“若是朝廷的援軍還不來,興許只能挺個三日了。”

  他們折掉的士兵實在是太多了,後方糧草也不足,繼續熬著也熬不住了。

  除非他們能直接反打,可是兩邊兵力懸殊,直接反打,那是死路一條。

  蕭瑾唉聲嘆氣,頭髮都白了兩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