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頁
這時左正誼帶隊埋伏,反抓一手,立刻搶回節奏,又把優勢打了回來。
如果說第一局是運營水平的比拼,那麼第二局就是偷襲與反偷襲的鬥智鬥勇。
CQ有CQ的套路,SP也有SP的破敵之法。
幾經交鋒,CQ終於還是黔驢技窮,敗下陣來。
2:0的結果一出,現場氣氛更熱烈了。
第三局就到了SP的賽點局。
不知是誰出的主意,SP的粉絲不再喊「3:0」,轉而開始喊「4:0」,意思是冠軍杯要3:0拿下,EPL那一局也要贏。
一鼓作氣,直接登頂。
但當BO5的比賽進行到2:0的階段,由於優勢巨大,勝利近在眼前,領先一方的精神狀態特別容易鬆懈或膨脹,這也是BO5比賽很容易出現「讓二追三」情況的原因之一。
剛才兩局都很冷靜的程肅年這時有點坐不住了,他是教練,狀態好一點壞一點都無所謂,但他要把選手的狀態調節好,這是教練的職責。
如果調節不好,也要在陣容上留有後手,不能太冒險。
但現場的氣氛實在太熱,理智上大家都知道該冷靜,越關鍵的時刻越要小心行事。但什麼多巴胺、腎上腺素,都不受控制地分泌,台下沒完沒了的「4:0」呼喊聲就如火上澆油,令氣氛更加沸騰。
此時此刻即使往SP的頭上潑冷水,也會立刻被蒸發成熱氣,頃刻消散。
沒有人能把他們的狀態壓下來。
程肅年只好順勢而為,放棄所謂的安全陣容,在進攻的基礎上,打更凶的進攻。
這個決定是瘋狂的。
但人會在某些特定時刻,感受到一種冥冥之中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念指引。
比如此時,有一個聲音在程肅年心裡說,SP就該打極端進攻流,他一開始的決定就是正確的,只是遇到了各種難題,被迫妥協,沒能堅持下去。兜了一圈,現在又繞回了原點。
程肅年兀自感慨,左正誼的心情更加奇妙。
——左正誼出道第一年,第一次拿到的大賽獎盃,就是神月冠軍杯冠軍。
捧杯的時候,他十九歲,是WSND的天才少年,而那天的對手恰好也是CQ。
意氣風發的他根本不把CQ放在眼裡,揮霍著極致的天賦,打出了一個碾壓性的3:0。
而今往事早已模糊,左正誼的人生也兜了一圈,又回到了冠軍杯的決賽夜。
命運是一個圓嗎?
或許吧。
比賽還沒打完,不到談論命運的時候。
左正誼壓下所有不合時宜的感想,只留對冠軍的渴望,將全部信念匯聚於十指之間,殺向了第三局。
簡直難以形容這一局裡SP打出的狀態。
CQ不是那種毫無意志力的戰隊,湯米調教選手很有一手。他們雖然0:2落後,但竟然維持住了心態——SP越是極端,他們越要沉穩。
為應對SP核彈般的輸出流陣容,CQ選出了好幾個肉,甚至連射手都沒有選,直接打雙邊戰術,即上下兩路都用戰士,保證陣容厚度,在前期也具有足夠的攻擊性。
這種陣容是有效的。
——如果SP的狀態不這麼好的話。
用一個詞來形容SP的攻勢:密不透風。
左正誼的大腦幾乎變成了機器,以前他還需要隊友報技能、報線上情況,但今晚的他仿佛開了上帝之眼,頻繁切屏,自己就能關注到大部分信息,並在隊友還沒反應的時候,就已經做出決策,直接提升了SP的運營效率。
以至於CQ的邊路是射手還是戰士,也不過是砍一刀和砍兩刀的區別。
不只左正誼一個人狀態奇佳,今晚打BO5+BO1,紀決知道自己是全隊最有風險的人,為避免這種風險,他必須發揮出百分之一百二的實力,越快結束比賽越好。
有中野做節拍器,遊走於上下兩路之間,SP根本沒給CQ打出邊路優勢的機會。
這局和第一局的情況十分相似,CQ拼命地搶節奏,想靠優秀的運營水平挽回一點局勢,儘可能地把比賽往後拖延。
但這局CQ的打法不變,SP的打法卻變了。
主要是更極端的陣容意味著更高的輸出,CQ連「被逼退」的機會都沒有,只要線上選手走位稍微靠前一點,就是死路一條。
不出塔也不等於絕對安全,塔下被強殺是常有的事。
——SP哪怕極限一換一,也要越塔強殺。
這樣的瘋癲操作極大地震懾住了CQ,讓他們從一開始的沉穩打得越來越束手束腳。
氣勢一丟,氣數就快盡了。
最後一波決定性團戰發生在CQ的中路二塔下。
SP三人來推塔,CQ的打野撤退不及時,被控在了高地防禦塔外圍。
隊友不得不救人,但救了打野,差點把中單搭上,其他人迫不得已前來支援,5v5團戰當場爆發。
中路兩側都是圍牆,狹窄的小路通往野區。
SP的陣容輸出高但脆,並不適合正面打大團,於是誘敵深入,把CQ的人往野區裡面引,想靠野區崎嶇的地形來靈活逃竄,也更方便切後排。
但CQ學聰明了,不深追,見勢直接開撤,繼續拖延時間。
就在CQ撤退不注意站位的時候,SP殺了個回馬槍。
紀決紅蜘蛛的大招一下兜住了四個!
簡直是令人震撼的一幕,SP全隊幾乎所有技能同時落到蛛網上,輔助開啟狂暴,網內四個人瞬間蒸發了三個,還剩一個殘血,被封燦一槍收掉。
如果說第一局是運營水平的比拼,那麼第二局就是偷襲與反偷襲的鬥智鬥勇。
CQ有CQ的套路,SP也有SP的破敵之法。
幾經交鋒,CQ終於還是黔驢技窮,敗下陣來。
2:0的結果一出,現場氣氛更熱烈了。
第三局就到了SP的賽點局。
不知是誰出的主意,SP的粉絲不再喊「3:0」,轉而開始喊「4:0」,意思是冠軍杯要3:0拿下,EPL那一局也要贏。
一鼓作氣,直接登頂。
但當BO5的比賽進行到2:0的階段,由於優勢巨大,勝利近在眼前,領先一方的精神狀態特別容易鬆懈或膨脹,這也是BO5比賽很容易出現「讓二追三」情況的原因之一。
剛才兩局都很冷靜的程肅年這時有點坐不住了,他是教練,狀態好一點壞一點都無所謂,但他要把選手的狀態調節好,這是教練的職責。
如果調節不好,也要在陣容上留有後手,不能太冒險。
但現場的氣氛實在太熱,理智上大家都知道該冷靜,越關鍵的時刻越要小心行事。但什麼多巴胺、腎上腺素,都不受控制地分泌,台下沒完沒了的「4:0」呼喊聲就如火上澆油,令氣氛更加沸騰。
此時此刻即使往SP的頭上潑冷水,也會立刻被蒸發成熱氣,頃刻消散。
沒有人能把他們的狀態壓下來。
程肅年只好順勢而為,放棄所謂的安全陣容,在進攻的基礎上,打更凶的進攻。
這個決定是瘋狂的。
但人會在某些特定時刻,感受到一種冥冥之中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念指引。
比如此時,有一個聲音在程肅年心裡說,SP就該打極端進攻流,他一開始的決定就是正確的,只是遇到了各種難題,被迫妥協,沒能堅持下去。兜了一圈,現在又繞回了原點。
程肅年兀自感慨,左正誼的心情更加奇妙。
——左正誼出道第一年,第一次拿到的大賽獎盃,就是神月冠軍杯冠軍。
捧杯的時候,他十九歲,是WSND的天才少年,而那天的對手恰好也是CQ。
意氣風發的他根本不把CQ放在眼裡,揮霍著極致的天賦,打出了一個碾壓性的3:0。
而今往事早已模糊,左正誼的人生也兜了一圈,又回到了冠軍杯的決賽夜。
命運是一個圓嗎?
或許吧。
比賽還沒打完,不到談論命運的時候。
左正誼壓下所有不合時宜的感想,只留對冠軍的渴望,將全部信念匯聚於十指之間,殺向了第三局。
簡直難以形容這一局裡SP打出的狀態。
CQ不是那種毫無意志力的戰隊,湯米調教選手很有一手。他們雖然0:2落後,但竟然維持住了心態——SP越是極端,他們越要沉穩。
為應對SP核彈般的輸出流陣容,CQ選出了好幾個肉,甚至連射手都沒有選,直接打雙邊戰術,即上下兩路都用戰士,保證陣容厚度,在前期也具有足夠的攻擊性。
這種陣容是有效的。
——如果SP的狀態不這麼好的話。
用一個詞來形容SP的攻勢:密不透風。
左正誼的大腦幾乎變成了機器,以前他還需要隊友報技能、報線上情況,但今晚的他仿佛開了上帝之眼,頻繁切屏,自己就能關注到大部分信息,並在隊友還沒反應的時候,就已經做出決策,直接提升了SP的運營效率。
以至於CQ的邊路是射手還是戰士,也不過是砍一刀和砍兩刀的區別。
不只左正誼一個人狀態奇佳,今晚打BO5+BO1,紀決知道自己是全隊最有風險的人,為避免這種風險,他必須發揮出百分之一百二的實力,越快結束比賽越好。
有中野做節拍器,遊走於上下兩路之間,SP根本沒給CQ打出邊路優勢的機會。
這局和第一局的情況十分相似,CQ拼命地搶節奏,想靠優秀的運營水平挽回一點局勢,儘可能地把比賽往後拖延。
但這局CQ的打法不變,SP的打法卻變了。
主要是更極端的陣容意味著更高的輸出,CQ連「被逼退」的機會都沒有,只要線上選手走位稍微靠前一點,就是死路一條。
不出塔也不等於絕對安全,塔下被強殺是常有的事。
——SP哪怕極限一換一,也要越塔強殺。
這樣的瘋癲操作極大地震懾住了CQ,讓他們從一開始的沉穩打得越來越束手束腳。
氣勢一丟,氣數就快盡了。
最後一波決定性團戰發生在CQ的中路二塔下。
SP三人來推塔,CQ的打野撤退不及時,被控在了高地防禦塔外圍。
隊友不得不救人,但救了打野,差點把中單搭上,其他人迫不得已前來支援,5v5團戰當場爆發。
中路兩側都是圍牆,狹窄的小路通往野區。
SP的陣容輸出高但脆,並不適合正面打大團,於是誘敵深入,把CQ的人往野區裡面引,想靠野區崎嶇的地形來靈活逃竄,也更方便切後排。
但CQ學聰明了,不深追,見勢直接開撤,繼續拖延時間。
就在CQ撤退不注意站位的時候,SP殺了個回馬槍。
紀決紅蜘蛛的大招一下兜住了四個!
簡直是令人震撼的一幕,SP全隊幾乎所有技能同時落到蛛網上,輔助開啟狂暴,網內四個人瞬間蒸發了三個,還剩一個殘血,被封燦一槍收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