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剛到淮郡時,對沐耀還有些不服氣,到現在,跟沐耀的差距,已然是天壤之別,也沒有了不服氣。

  人家憑本事立的戰功,橫斷江一役跟著陛下打得全軍覆沒都沒退,以極為懸殊的兵力硬是把對方打了個全殲,打得西邊諸郡再不敢從水路來犯。

  沐瑾讓人給沐省上茶,道:「剛才我回老宅轉了圈。」

  回老宅轉了圈?沐省立即反應過來,這次召見估計不是軍中的事,而是族裡的事。

  沐瑾說:「清郡是沐氏一族的祖地,是我們的根,先人的骸骨還都埋在這片土地上,總不能真就拋棄掉,任其荒廢。」

  提到祖地,沐省的心裡直發酸,想到當初被迫遷族,再想到這一路看到的景象,眼圈都紅了,喉頭有些哽咽。

  沐瑾說:「我已經讓老管家安排人收拾宅子,重立門匾。只是老宅再安排給人做家宅居住,或者是空置供起來都不合適,我打算將其建為學府。」

  建為學府?沐省震驚地抬起頭看向沐瑾,把老宅建為學府?何意?有這操作?

  沐瑾說:「以前府里是有學堂的,你們、沐耀都是從裡面出來的,為沐氏、為清郡、為淮國培養了許多人才。在這裡建學府,比淮郡的昭武堂更有意義,也不會讓這座宅子就此沒落。」

  沐省反應過來,起身,抱拳,俯身,行了一記大禮道:「沐省請纓參與建造學府一事。」

  軍中人才濟濟,他想從中斬露頭角,太難了。在軍事學府任教,同樣是有品級,能有建樹,且在沐氏老宅建學府的意義非凡,於沐氏一族、於清郡都是能蒙蔭後世的福澤。

  沐瑾說:「不是讓你參與,是讓你主持,你擔任學政一職,執掌學府大小事務,包括人才招募、教學科目、教規制定等,干好了,封侯,干不好,輕則捲鋪蓋走路,重則人頭落地。」

  沐省用力抱拳,大聲道:「若干不好,沐省提頭來見。」

  沐瑾指了指手邊的一箱金子,道:「這些你先拿去用,算是我個人支助,後續開銷,找朝廷。府學可以參照昭武堂,但我希望,它能比昭武堂更好,成為大淮國最頂尖的殿堂級學府。」

  沐省心潮澎湃,大聲應道:「是。沐省誓不辱命。」

  沐瑾把寫好的調令給沐省,道:「忙去吧。」

  沐省接過調令,重重地行了一記大禮,這才退出去。

  方易是真沒想到沐瑾去了趟沐氏老宅,回來就安排建這麼大一座學府。把自家祖宅蓋成學府,他真是頭一遭聽聞。

  沐瑾敢安排,沐省敢接。

  方易想像下,太上皇哪天要是回來,突然發現,家宅變成莘莘學子進進出出的學府,不知道陛下會不會挨親娘一頓錘。

  即便要建學府,城裡這麼多宅子、地皮,哪裡不能蓋?

  他轉念一想,學府乃培育人才之地,按照陛下重視教學、人才培養的做法來看,將沐氏祖宅蓋成學府,這座宅子定然是人丁昌隆,代代人才源源不斷地培育出來。從這座府學出身的學子們,對於沐氏皇族會有極大的歸屬感,其榮譽感也與尋常府學出身的大不一樣。

  陛下沒忘根,清郡沐氏一族生長在這裡,自然也忘不了根,哪怕他們已經在他鄉紮根立足,也會派人回來進行投資經營建設,待學府建成之後,甚至會安排家中子弟回來讀書。

  就在這裡的人能得到休養生息,離開的人帶著錢財物資回來進行投資發展,方易相信,用不了多少年,清郡又能成富庶繁華之地。

  文興之地,必是繁華昌隆之地,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方易思量過後,對沐瑾的安排,打心底佩服。

  侍衛長賴泉領著一名驛兵進來,呈上書信:「陛下,淮郡有信到。」

  沐瑾接過賴泉轉呈上來的信,一眼認出是蕭灼華的字跡,臉上頓時帶了三分笑,當即拆信看她寫些什麼。

  信上先是說了下南邊的戰況,蕭灼華讓他把楚尚或者是方稷調一個過去。

  南邊富庶,不能每個郡縣都推平了,得留些懂經營建設的人才。

  屠嬌娘跟沐耀都是打仗的好打,但對經營建設並不擅長,方稷和楚尚都當過郡守,知曉如何治理一地,且因為販鹽,跟南邊諸郡的往來多,對那邊的情況更清楚。

  有他們在,哪些地方直接平推,哪些地方可以接受投降,也更為有數。地盤要占,穩經濟、搞發展則至為重要。

  沐瑾要打東陵,京城千里平原廢了,僅靠西邊諸郡維持不了這開銷,南邊不能再讓戰征打廢了。

  蕭灼華的看法是,將南邊諸郡結盟分化瓦解,拉攏一批跟淮國有往來、能接受他們這一套的,穩住南邊發展,捶死那些冥頑不化的。

  方稷得負責征東陵運糧的事情,這麼長的糧線調派,沐瑾不放心交給別人,還是安排自家姐夫上。

  楚尚在賴瑤麾下,打東邊五郡那幾個窮地方,既沒去南邊能出戰功,且也不是非楚尚不可。

  沐瑾決定安排楚尚過去。

  他繼續往下看,說的是給新占的各郡縣安排官員的事情。調派名單已經定下來了,蕭灼華給他附了份,考慮到他不熟悉朝中官員情況,後續會把這批官員的履歷文書抄一份給他。

  官員多,履歷檔案的數量自然少不了,驛兵送信,帶不了那麼多的文書檔案,得另外安排人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