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頁
他們想用東安關來消耗底下重臣的實力,國土失守,百姓遭殃,而他們自然也失了天下。
老百姓是國之根基,若百姓沒了,國也沒了。
民富則國強。
沐瑾讓大軍走官道往東安關去,他則帶著衛隊和路上吃用的物資繞行鄉道。
鄉道窄,有些地方連馬車都過不去,只能是輕車簡行,糧食用馬拉。
他到了鄉里之間,總算能看到些人煙。
這些地方都很偏,打仗過兵搶地盤都不往這邊來,居住得極分散。其耕地也不是連成片的,而是繞著山腳、河流開闢出來的地方,稍微大些的,還能連成片,大部分都是在山林、野地里開闢出一小塊。
通過有莊稼耕作的地方,找到有人煙居住的房屋,但搜遍房前屋後根本找不著人。
這一看就是躲避兵荒馬亂的有經驗的,藏到輕易讓人搜不到的地方。
沐瑾在經過的鄉里,讓人貼告示,告訴這些人,清郡沐氏出了一個皇帝,帶著兵回來了,以後清郡不會再打仗,安穩了,讓他們放心過日子。
因為要到各處逛,沐瑾走了一個多月才到清郡郡城。
郡城裡的人比其它地方稍微多一些,但也是極度蕭條,跟戰後的京城差不多。
沐瑾回到沐氏老宅,家都讓人抄了。
宅子裡只剩下一個老管家和幾個僕人,還都是在齊軍逃走後,收到消息回來的。清郡淪陷,齊軍進城後,城中的大戶人家,哪怕是早就遷走沒人的,也都查抄了一遍。
他家的老宅是整個郡城中占地最大的,被人來來回回翻查過無數遍,那些搬不走的笨重家具都讓人砸了,上面的鑲嵌的銅邊、銅把手等都沒了。空蕩蕩的宅子,到處都是爛家具、破木板、碎瓦片,再加上落葉雜草,顯得格外破敗蕭條。
這是他阿娘的家,對阿娘來說,意義非凡。
沐瑾知道,他阿娘對於放棄清郡之地,遷族一直耿耿於懷,若是有機會,她一定會再回來看看的,甚至會想遷一部分族人回來的。
這是清郡沐氏一族的祖地,世代生存之地。
沐瑾逛了大半天,才把宅子轉完。
他從隨行攜帶的金子布帛銅錢中挪出一些,交給老管家,讓他安排人修葺宅子,毀壞的家具物什都重新添置上,門口掛上「沐氏祖屋」的牌匾。
他以後紮根在京城,不會再回來,這宅子意義非凡,留給大的,大的也不會來住,留給小的,容易惹事,而宅子是要靠人養的,久不住人的宅子會成為蛇蟲鼠蟻的窩,用不了幾年就破敗了。
沐瑾讓人把沐省招來。
沐省,以前在清郡擔任郡監,後來遷去清郡參軍入伍,進了中軍大營,到現在已經是千總。以他的才學、本事、出身,升千總是十拿九穩的事,升得並不費勁。
在軍中,千總升營將是一個坎。
一萬個人里出一個營將,沐瑾麾下二十多萬大軍,也才二十多個營將。這些營將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有戰功爵位的,且全都是伯爵。
幾乎可以說,哪怕有獨當一面的能力,有帶兵的才能,那還得看沐瑾給不給機會。
打仗的地方確實多,但沐瑾手底下可用的將才太多了,派誰去,不派誰去,全看沐瑾想用誰。他用誰,誰才能有機會立戰功。
蕭灼華把屠嬌娘派出去打南邊,是信不過沐瑾沒能力給她報仇麼?不是,那是想給她手裡的兵將一個搏戰功得爵位的機會。她要是把屠嬌娘留在淮郡,功勳殿二十四公的位置,可就沒她的份了。
軍中的營將位置上都有人,且營將上戰場,身邊都有護衛,且戰鬥力也都是極能打的,安全很有保障,且沐瑾挑的人,無論是人品,還是自律性都挺好的,瞎搞事把自己折進去的可能性也不大,那些千總級別的想等營將級別的人挪坑,望穿秋水都不見得能等到。
有不少千總,戰功、資歷都夠升營將了,但沒空缺,升不上去。
好在還有虛銜軍級和爵位籌功,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下,還有兵、士、軍士、尉、校、將等虛銜,這些都不看有沒有空缺,只看戰功多少,立了多少功勞,最直觀地體現在軍銜級別上。
沐省的軍銜升到少校級別,在千總中,只能算是一般。
當初沐氏一族在遷去清郡前,年輕一輩中,以主簿沐襄、功曹沐良、郡監沐省、兵曹沐陽、糧曹沐鑠最為出眾,但他們去到淮郡投軍後,在軍中幾乎埋得不怎麼顯眼了,因為戰功不夠,清郡遷民之功分到他們頭上的也不夠封爵,因此開國時封爵也沒有他們的份。
沐瑾看他們為人做事都還不錯,且無論是遷族,還是為淮郡安穩和建設,他們都出了不少力氣,如今有機會,就給安排上唄。
沐省在軍中只是不起眼的千總,有什麼事情,那都是從都尉,到營將,再到他,這樣層層傳達,陛下召見他一個千總,這讓沐省滿頭霧水。
他心頭忐忑,跑去找營將打聽。
營將哪知道,說:「既然陛下召見,趕緊去就是,想是不會是什麼壞事。」有壞事,那就該是軍中的督察找過來,或者是先找他。
沐省趕緊跑去沐瑾的帳中,得到通傳後,進帳,抱拳行禮:「沐省拜見陛下。」
雖說,名義上來講,陛下是家主,但他只在老家主跟前熟,在陛下這裡,頂多就是拜見老家主時遇到過一次,再就是安置族人時,跟著沐堅去見過陛下,連話都沒說上。
老百姓是國之根基,若百姓沒了,國也沒了。
民富則國強。
沐瑾讓大軍走官道往東安關去,他則帶著衛隊和路上吃用的物資繞行鄉道。
鄉道窄,有些地方連馬車都過不去,只能是輕車簡行,糧食用馬拉。
他到了鄉里之間,總算能看到些人煙。
這些地方都很偏,打仗過兵搶地盤都不往這邊來,居住得極分散。其耕地也不是連成片的,而是繞著山腳、河流開闢出來的地方,稍微大些的,還能連成片,大部分都是在山林、野地里開闢出一小塊。
通過有莊稼耕作的地方,找到有人煙居住的房屋,但搜遍房前屋後根本找不著人。
這一看就是躲避兵荒馬亂的有經驗的,藏到輕易讓人搜不到的地方。
沐瑾在經過的鄉里,讓人貼告示,告訴這些人,清郡沐氏出了一個皇帝,帶著兵回來了,以後清郡不會再打仗,安穩了,讓他們放心過日子。
因為要到各處逛,沐瑾走了一個多月才到清郡郡城。
郡城裡的人比其它地方稍微多一些,但也是極度蕭條,跟戰後的京城差不多。
沐瑾回到沐氏老宅,家都讓人抄了。
宅子裡只剩下一個老管家和幾個僕人,還都是在齊軍逃走後,收到消息回來的。清郡淪陷,齊軍進城後,城中的大戶人家,哪怕是早就遷走沒人的,也都查抄了一遍。
他家的老宅是整個郡城中占地最大的,被人來來回回翻查過無數遍,那些搬不走的笨重家具都讓人砸了,上面的鑲嵌的銅邊、銅把手等都沒了。空蕩蕩的宅子,到處都是爛家具、破木板、碎瓦片,再加上落葉雜草,顯得格外破敗蕭條。
這是他阿娘的家,對阿娘來說,意義非凡。
沐瑾知道,他阿娘對於放棄清郡之地,遷族一直耿耿於懷,若是有機會,她一定會再回來看看的,甚至會想遷一部分族人回來的。
這是清郡沐氏一族的祖地,世代生存之地。
沐瑾逛了大半天,才把宅子轉完。
他從隨行攜帶的金子布帛銅錢中挪出一些,交給老管家,讓他安排人修葺宅子,毀壞的家具物什都重新添置上,門口掛上「沐氏祖屋」的牌匾。
他以後紮根在京城,不會再回來,這宅子意義非凡,留給大的,大的也不會來住,留給小的,容易惹事,而宅子是要靠人養的,久不住人的宅子會成為蛇蟲鼠蟻的窩,用不了幾年就破敗了。
沐瑾讓人把沐省招來。
沐省,以前在清郡擔任郡監,後來遷去清郡參軍入伍,進了中軍大營,到現在已經是千總。以他的才學、本事、出身,升千總是十拿九穩的事,升得並不費勁。
在軍中,千總升營將是一個坎。
一萬個人里出一個營將,沐瑾麾下二十多萬大軍,也才二十多個營將。這些營將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有戰功爵位的,且全都是伯爵。
幾乎可以說,哪怕有獨當一面的能力,有帶兵的才能,那還得看沐瑾給不給機會。
打仗的地方確實多,但沐瑾手底下可用的將才太多了,派誰去,不派誰去,全看沐瑾想用誰。他用誰,誰才能有機會立戰功。
蕭灼華把屠嬌娘派出去打南邊,是信不過沐瑾沒能力給她報仇麼?不是,那是想給她手裡的兵將一個搏戰功得爵位的機會。她要是把屠嬌娘留在淮郡,功勳殿二十四公的位置,可就沒她的份了。
軍中的營將位置上都有人,且營將上戰場,身邊都有護衛,且戰鬥力也都是極能打的,安全很有保障,且沐瑾挑的人,無論是人品,還是自律性都挺好的,瞎搞事把自己折進去的可能性也不大,那些千總級別的想等營將級別的人挪坑,望穿秋水都不見得能等到。
有不少千總,戰功、資歷都夠升營將了,但沒空缺,升不上去。
好在還有虛銜軍級和爵位籌功,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下,還有兵、士、軍士、尉、校、將等虛銜,這些都不看有沒有空缺,只看戰功多少,立了多少功勞,最直觀地體現在軍銜級別上。
沐省的軍銜升到少校級別,在千總中,只能算是一般。
當初沐氏一族在遷去清郡前,年輕一輩中,以主簿沐襄、功曹沐良、郡監沐省、兵曹沐陽、糧曹沐鑠最為出眾,但他們去到淮郡投軍後,在軍中幾乎埋得不怎麼顯眼了,因為戰功不夠,清郡遷民之功分到他們頭上的也不夠封爵,因此開國時封爵也沒有他們的份。
沐瑾看他們為人做事都還不錯,且無論是遷族,還是為淮郡安穩和建設,他們都出了不少力氣,如今有機會,就給安排上唄。
沐省在軍中只是不起眼的千總,有什麼事情,那都是從都尉,到營將,再到他,這樣層層傳達,陛下召見他一個千總,這讓沐省滿頭霧水。
他心頭忐忑,跑去找營將打聽。
營將哪知道,說:「既然陛下召見,趕緊去就是,想是不會是什麼壞事。」有壞事,那就該是軍中的督察找過來,或者是先找他。
沐省趕緊跑去沐瑾的帳中,得到通傳後,進帳,抱拳行禮:「沐省拜見陛下。」
雖說,名義上來講,陛下是家主,但他只在老家主跟前熟,在陛下這裡,頂多就是拜見老家主時遇到過一次,再就是安置族人時,跟著沐堅去見過陛下,連話都沒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