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頁
要打仗,那不是還有安北侯、馮將軍他們嗎?
禮部加緊步伐,很快把章程定了,交給趙繁過目。
有了準確的章程,後續事情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下去。
永寧侯府里,宮裡來了人,替秦鸞量衣,預備做婚服、冠服等等。
隨著幾場綿綿雨,竹筍冒尖,人間入春。
徐太傅作為正使,萬承為副使,來侯府里行納采問名禮。
秦鸞不再隨意外出,連進宮看望皇太后都得停了,靜靜等待正日子的到來。
前後數月,說長不長。
晨起練早課,再練功夫,日復一日行事,與在山上時並無多少不同,而這樣簡單、重複的日子,她在山上過了好幾年。
可是,說短也不短。
備嫁,也到底不是山上修行。
大禮定在了八月初,趕在中秋前。
京城吹了秋風,除了正午時,白日已經沒有那麼炎熱了。
趙繁起得很早,奉先殿中祭祖,又拜見皇太后,待時辰到了,便在禮官的示意下,接受百官朝賀。
之後,與正副使一起,從南宮門出皇城,彩輿、大樂,浩浩蕩蕩前往永寧侯府。
全城的百姓都趕來觀禮。
普通老百姓家接親,大伙兒都見過,達官貴人家迎親,也曾遇見過。
可皇家婚儀,難得啊!
尤其還是皇上娶皇后,親自來接親的,更是頭一回見。
大街兩側,水泄不通的。
劉獻安親自帶人,指揮秩序,臉上笑容不斷,心裡愁得要命。
一定要順順利利的,要不然,不用皇上摘他的烏紗帽,他自己先摘了吧。
儀仗進了侯府前的胡同。
永寧侯帶著一家人來迎駕。
到底是皇上大婚,自然沒有攔門的說法,得恭恭敬敬請進去。
秦鸞著一身精美婚服,於祠堂里拜別先祖。
蓋頭覆面,她看不到趙繁,但這並不妨礙她知曉現在的各種狀況。
小小的符靈,就藏在她的衣領旁,盡力表達著各種意思。
於是,秦鸞知道了。
趙繁著紅色婚服,很好看。
當然,不用符靈告訴她,她也知道。
她認得趙繁的時候,他還是赤衣衛指揮使,他就官服一身紅,很好認,也很好看。
震天鞭炮聲中,禮樂齊鳴。
花轎出府,一路往皇城去。
百姓歡呼不已,隨行禮官們沿途散著銅板與飴糖,越發熱鬧。
趙繁坐在高頭大馬上,回頭看了眼身後的花轎,彎著眼笑了起來。
真好啊。
他與他心儀不已的阿鸞,成親了。
第438章 碧梧棲老鳳凰枝(正文完)
花轎內,秦鸞能清楚地聽到外頭的動靜。
那些歡呼聲,傳入她的耳朵里,帶著滿滿的雀躍。
為了銅板,為了飴糖,又或是為了湊熱鬧,那都沒有關係,只這一番熱鬧,就能當新人歡喜。
可惜,秦鸞不能悄悄地往花轎外頭看。
儀仗從南宮門入皇城。
花轎抬進去,一路到金鑾殿外,才穩穩落地。
稍等了一會兒,秦鸞聽到了腳步聲。
明明,外頭有不少動靜,可她依舊能從其中分辨出趙繁的腳步聲。
趙繁走到了花轎前,停駐腳步。
下一步,無疑是起轎簾了。
那些章程,秦鸞都看過,心裡有數,也正是因著有數,忽然之間,她竟有些緊張。
心臟噗通噗通的。
視線被蓋頭遮擋著,眼前只有紅彤彤的一片。
可期待的心情,哪怕是被蒙著,亦在不停發酵。
像是一鍋小米粥,一點小柴火,咕嘟咕嘟著,很慢很慢,但熬著熬著,翻滾的米湯就頂起了鍋蓋,往外冒著。
這就是秦鸞的心情。
怕撲鍋,卻也按捺不住。
於是,在這小小的花轎鍋子裡,化作了緊張。
事實上,花轎外頭的趙繁,也很緊張。
別人都看不出來,只他自己清楚,他的手心在冒汗。
若按著原本的規矩,掀轎簾、扶皇后出轎,這些都輪不到他來,他只要等著禮官把皇后交給他就好了。
偏趙繁不願意,改了些細節,想要親力親為。
余尚書「好說話」,趙繁想怎麼樣,那就把章程改成怎麼樣。
反正,最不合適的親迎,皇上都親自去了,後頭這些細枝末節,無傷大雅,還堅持個什麼勁兒?
總之一句話,皇上大婚,務必辦得順順利利、高高興興。
趙繁伸手,掀向轎簾。
精美的轎衣,布料亦實在,趙繁只覺得沉甸甸的。
他知道,這是他太緊張的緣故。
明明,當日奇襲飛門關,站在崖頂上時,他都能夠談笑風生,不曾想到,今時今日,掀個轎簾,能讓他連胳膊都發僵了。
帘子掀開,外頭光線映進來,哪怕隔著頭蓋,秦鸞都下意識地眯了下眼睛。
從蓋頭下面,她看到了一隻手。
手指長且直,指節分明。
從手指往上,掌心寬大,再上頭,覆在手腕上的,是紅色的喜服的袖口,暗色的祥雲紋在料子上若隱若現。
這是趙繁的手。
握過殺敵的銀槍,也悄悄地握過她的手。
禮部加緊步伐,很快把章程定了,交給趙繁過目。
有了準確的章程,後續事情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下去。
永寧侯府里,宮裡來了人,替秦鸞量衣,預備做婚服、冠服等等。
隨著幾場綿綿雨,竹筍冒尖,人間入春。
徐太傅作為正使,萬承為副使,來侯府里行納采問名禮。
秦鸞不再隨意外出,連進宮看望皇太后都得停了,靜靜等待正日子的到來。
前後數月,說長不長。
晨起練早課,再練功夫,日復一日行事,與在山上時並無多少不同,而這樣簡單、重複的日子,她在山上過了好幾年。
可是,說短也不短。
備嫁,也到底不是山上修行。
大禮定在了八月初,趕在中秋前。
京城吹了秋風,除了正午時,白日已經沒有那麼炎熱了。
趙繁起得很早,奉先殿中祭祖,又拜見皇太后,待時辰到了,便在禮官的示意下,接受百官朝賀。
之後,與正副使一起,從南宮門出皇城,彩輿、大樂,浩浩蕩蕩前往永寧侯府。
全城的百姓都趕來觀禮。
普通老百姓家接親,大伙兒都見過,達官貴人家迎親,也曾遇見過。
可皇家婚儀,難得啊!
尤其還是皇上娶皇后,親自來接親的,更是頭一回見。
大街兩側,水泄不通的。
劉獻安親自帶人,指揮秩序,臉上笑容不斷,心裡愁得要命。
一定要順順利利的,要不然,不用皇上摘他的烏紗帽,他自己先摘了吧。
儀仗進了侯府前的胡同。
永寧侯帶著一家人來迎駕。
到底是皇上大婚,自然沒有攔門的說法,得恭恭敬敬請進去。
秦鸞著一身精美婚服,於祠堂里拜別先祖。
蓋頭覆面,她看不到趙繁,但這並不妨礙她知曉現在的各種狀況。
小小的符靈,就藏在她的衣領旁,盡力表達著各種意思。
於是,秦鸞知道了。
趙繁著紅色婚服,很好看。
當然,不用符靈告訴她,她也知道。
她認得趙繁的時候,他還是赤衣衛指揮使,他就官服一身紅,很好認,也很好看。
震天鞭炮聲中,禮樂齊鳴。
花轎出府,一路往皇城去。
百姓歡呼不已,隨行禮官們沿途散著銅板與飴糖,越發熱鬧。
趙繁坐在高頭大馬上,回頭看了眼身後的花轎,彎著眼笑了起來。
真好啊。
他與他心儀不已的阿鸞,成親了。
第438章 碧梧棲老鳳凰枝(正文完)
花轎內,秦鸞能清楚地聽到外頭的動靜。
那些歡呼聲,傳入她的耳朵里,帶著滿滿的雀躍。
為了銅板,為了飴糖,又或是為了湊熱鬧,那都沒有關係,只這一番熱鬧,就能當新人歡喜。
可惜,秦鸞不能悄悄地往花轎外頭看。
儀仗從南宮門入皇城。
花轎抬進去,一路到金鑾殿外,才穩穩落地。
稍等了一會兒,秦鸞聽到了腳步聲。
明明,外頭有不少動靜,可她依舊能從其中分辨出趙繁的腳步聲。
趙繁走到了花轎前,停駐腳步。
下一步,無疑是起轎簾了。
那些章程,秦鸞都看過,心裡有數,也正是因著有數,忽然之間,她竟有些緊張。
心臟噗通噗通的。
視線被蓋頭遮擋著,眼前只有紅彤彤的一片。
可期待的心情,哪怕是被蒙著,亦在不停發酵。
像是一鍋小米粥,一點小柴火,咕嘟咕嘟著,很慢很慢,但熬著熬著,翻滾的米湯就頂起了鍋蓋,往外冒著。
這就是秦鸞的心情。
怕撲鍋,卻也按捺不住。
於是,在這小小的花轎鍋子裡,化作了緊張。
事實上,花轎外頭的趙繁,也很緊張。
別人都看不出來,只他自己清楚,他的手心在冒汗。
若按著原本的規矩,掀轎簾、扶皇后出轎,這些都輪不到他來,他只要等著禮官把皇后交給他就好了。
偏趙繁不願意,改了些細節,想要親力親為。
余尚書「好說話」,趙繁想怎麼樣,那就把章程改成怎麼樣。
反正,最不合適的親迎,皇上都親自去了,後頭這些細枝末節,無傷大雅,還堅持個什麼勁兒?
總之一句話,皇上大婚,務必辦得順順利利、高高興興。
趙繁伸手,掀向轎簾。
精美的轎衣,布料亦實在,趙繁只覺得沉甸甸的。
他知道,這是他太緊張的緣故。
明明,當日奇襲飛門關,站在崖頂上時,他都能夠談笑風生,不曾想到,今時今日,掀個轎簾,能讓他連胳膊都發僵了。
帘子掀開,外頭光線映進來,哪怕隔著頭蓋,秦鸞都下意識地眯了下眼睛。
從蓋頭下面,她看到了一隻手。
手指長且直,指節分明。
從手指往上,掌心寬大,再上頭,覆在手腕上的,是紅色的喜服的袖口,暗色的祥雲紋在料子上若隱若現。
這是趙繁的手。
握過殺敵的銀槍,也悄悄地握過她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