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頁
西涼已不足為懼,真正需要防範的是南蜀。
南蜀固然是牆頭草,見縫插針想謀好處,可是,唇亡齒寒的道理,南蜀人也不會不懂。
一旦大周完整地把西涼納入版圖,下一步的目標,無疑就是南蜀了。
大周皇位的交迭,太順利,也太快了,沒有給南蜀一丁點添亂的機會,如果南蜀不再西涼王庭滅亡前下手、儘量拉扯大周兵力,那等待他們的,就是幾年後單獨面對大周。
徐太傅看完,又給其他幾人過目。
「您的意思是……」他試探著起了話頭。
「南蜀可能遲遲不動,也可能隨時都會動,」趙繁道,「朕的意思是,南境各處必須小心應對,何時向西涼動手,也得多加謀算。」
說完這幾句,他倏地笑了起來:「幾位老大人神色這麼凝重,莫不是以為朕要說親征吧?」
「不會的,」趙繁道,「朕剛登基,朝中大局為重,不可能親征西涼、南蜀。」
這話出口,御書房裡的氣氛,卻沒有鬆弛多少。
徐太傅很直接戳穿了他:「但您想親迎皇后。」
說了這麼多,繞了一大圈,從頭到尾就這個意思。
房頂可以不掀,窗戶總得給開。
這人吶,就是這麼煩!
第437章 親迎
當然,這絕對不是什麼威脅。
以前同朝為官,現在輔佐趙繁快兩個月了,徐太傅也算對他的性格了解了七七八八。
即便他們這些人堅持不同意親迎,趙繁也不會真的就去親征。
他是新君,雖然過渡得很平穩,但也需得坐鎮朝堂。
真有哪一日,他坐不住了,要親自率兵征戰,那起碼也得過幾年,確保內里穩固之後。
絕不是現在這種時候。
這點輕重,趙繁還是很分得清的。
那趙繁為何還要這麼說?
說到底,是一個台階。
親迎畢竟不在章程里,皇上率性而為,而他們當臣子的,總歸得勸吧?
勸不住要讓步,也得有個明確的理由。
趙繁不僅想好的親迎,連讓他們讓步的台階,都給他們搭好了。
這都不順著往下走,多傷皇上的心吶!
徐太傅脾氣再耿直,遇著個笑臉迎人、給穩穩扶住梯子的趙繁,他都不好意思固執地唱反調了。
所以,這人很煩!
徐太傅看得越清楚,就越覺得煩。
想到那些曾在趙繁手中吃大虧的同僚,徐太傅撇了撇嘴,那虧吃得真不冤。
罷了、罷了。
他也不想當個煩人精了。
親迎就親迎吧。
皇帝娶皇后,不也是男人娶媳婦兒?
人家兩公婆的事兒,他們當哪門子的討厭鬼?
徐太傅放棄了繼續勸說趙繁。
黃太師與范太保也不傻,這裡頭的因由品得明明白白。
對趙繁的「體貼」,兩人都是哭笑不得。
行吧。
回頭誰有意見,就讓誰陪皇上親征,一個個點兵過去,千步廊里也就都閉嘴了。
見三公不吱聲了,年邁的余尚書亦只好搖了搖頭。
他若再堅持,等出了御書房,他得被三公你一言、我一語地念叨一個時辰,他也是老頭子一個了,不做那等丟人事。
「臣回去對一對禮書,看看親迎都是個什麼章程。」余尚書道。
趙繁笑著應了聲好。
大小事情說完,甘公公送幾人出去。
沿著宮道,老大人們一路走,一路說。
說到最後,徐太傅笑著罵了句「帳算得是真明白」。
黃太師也笑。
范太保背著手,道:「會算帳好,不會吃虧。」
都是老頭兒了,日子就得有些「生氣」,才不會死氣沉沉的。
以前,廢帝在位時,氣是真氣,氣得心痛胸悶,那是催命。
現在這氣,全是啼笑皆非,好氣又好笑的,反倒是讓人精神奕奕起來,每天不被煩那麼兩三次,天黑下衙時還渾身不得勁兒。
御書房裡,趙繁抿了口茶。
如果方天聽到剛才的那一番對話,又得說他「騙人」了。
當然,老大人們也沒有被他騙住,他們都看穿了,就是退了一步,由著他在能使性子的事兒使性子而已。
並非是誰能說服誰、誰又說不服誰的事,而是,萬事掌握了一個度。
趙繁行事有度,老大人們輔政,亦有度。
度在這裡,誰都不亂行,誰都很遵守,自然也就願意在不傷到度的狀況下,給予對方更多的自由。
余尚書回到禮部衙門,召集了下屬,表達了皇上要親迎的想法。
一時,收穫震驚無數。
「這事兒,事兒,三公都點頭了,你我也不用去當那等惡人,」余尚書已經理好了思路,「再說,沒有那位未來的皇后,也就沒有皇上的今日,皇上這麼重情重義的人,他想親迎,也正常。
何況,永寧侯府離皇城能有幾步路?比我們好些人從衙門回京還近呢!
你娶個心儀的媳婦兒都得去岳家接,當了皇上就不讓接了,那多冤啊!」
話說到了這裡,便是有遲疑之人,在聽說皇上要征南境之後,也都閉嘴了。
娶媳婦,趕緊讓他把媳婦娶了!
新婚燕爾的,就不用琢磨親征了。
南蜀固然是牆頭草,見縫插針想謀好處,可是,唇亡齒寒的道理,南蜀人也不會不懂。
一旦大周完整地把西涼納入版圖,下一步的目標,無疑就是南蜀了。
大周皇位的交迭,太順利,也太快了,沒有給南蜀一丁點添亂的機會,如果南蜀不再西涼王庭滅亡前下手、儘量拉扯大周兵力,那等待他們的,就是幾年後單獨面對大周。
徐太傅看完,又給其他幾人過目。
「您的意思是……」他試探著起了話頭。
「南蜀可能遲遲不動,也可能隨時都會動,」趙繁道,「朕的意思是,南境各處必須小心應對,何時向西涼動手,也得多加謀算。」
說完這幾句,他倏地笑了起來:「幾位老大人神色這麼凝重,莫不是以為朕要說親征吧?」
「不會的,」趙繁道,「朕剛登基,朝中大局為重,不可能親征西涼、南蜀。」
這話出口,御書房裡的氣氛,卻沒有鬆弛多少。
徐太傅很直接戳穿了他:「但您想親迎皇后。」
說了這麼多,繞了一大圈,從頭到尾就這個意思。
房頂可以不掀,窗戶總得給開。
這人吶,就是這麼煩!
第437章 親迎
當然,這絕對不是什麼威脅。
以前同朝為官,現在輔佐趙繁快兩個月了,徐太傅也算對他的性格了解了七七八八。
即便他們這些人堅持不同意親迎,趙繁也不會真的就去親征。
他是新君,雖然過渡得很平穩,但也需得坐鎮朝堂。
真有哪一日,他坐不住了,要親自率兵征戰,那起碼也得過幾年,確保內里穩固之後。
絕不是現在這種時候。
這點輕重,趙繁還是很分得清的。
那趙繁為何還要這麼說?
說到底,是一個台階。
親迎畢竟不在章程里,皇上率性而為,而他們當臣子的,總歸得勸吧?
勸不住要讓步,也得有個明確的理由。
趙繁不僅想好的親迎,連讓他們讓步的台階,都給他們搭好了。
這都不順著往下走,多傷皇上的心吶!
徐太傅脾氣再耿直,遇著個笑臉迎人、給穩穩扶住梯子的趙繁,他都不好意思固執地唱反調了。
所以,這人很煩!
徐太傅看得越清楚,就越覺得煩。
想到那些曾在趙繁手中吃大虧的同僚,徐太傅撇了撇嘴,那虧吃得真不冤。
罷了、罷了。
他也不想當個煩人精了。
親迎就親迎吧。
皇帝娶皇后,不也是男人娶媳婦兒?
人家兩公婆的事兒,他們當哪門子的討厭鬼?
徐太傅放棄了繼續勸說趙繁。
黃太師與范太保也不傻,這裡頭的因由品得明明白白。
對趙繁的「體貼」,兩人都是哭笑不得。
行吧。
回頭誰有意見,就讓誰陪皇上親征,一個個點兵過去,千步廊里也就都閉嘴了。
見三公不吱聲了,年邁的余尚書亦只好搖了搖頭。
他若再堅持,等出了御書房,他得被三公你一言、我一語地念叨一個時辰,他也是老頭子一個了,不做那等丟人事。
「臣回去對一對禮書,看看親迎都是個什麼章程。」余尚書道。
趙繁笑著應了聲好。
大小事情說完,甘公公送幾人出去。
沿著宮道,老大人們一路走,一路說。
說到最後,徐太傅笑著罵了句「帳算得是真明白」。
黃太師也笑。
范太保背著手,道:「會算帳好,不會吃虧。」
都是老頭兒了,日子就得有些「生氣」,才不會死氣沉沉的。
以前,廢帝在位時,氣是真氣,氣得心痛胸悶,那是催命。
現在這氣,全是啼笑皆非,好氣又好笑的,反倒是讓人精神奕奕起來,每天不被煩那麼兩三次,天黑下衙時還渾身不得勁兒。
御書房裡,趙繁抿了口茶。
如果方天聽到剛才的那一番對話,又得說他「騙人」了。
當然,老大人們也沒有被他騙住,他們都看穿了,就是退了一步,由著他在能使性子的事兒使性子而已。
並非是誰能說服誰、誰又說不服誰的事,而是,萬事掌握了一個度。
趙繁行事有度,老大人們輔政,亦有度。
度在這裡,誰都不亂行,誰都很遵守,自然也就願意在不傷到度的狀況下,給予對方更多的自由。
余尚書回到禮部衙門,召集了下屬,表達了皇上要親迎的想法。
一時,收穫震驚無數。
「這事兒,事兒,三公都點頭了,你我也不用去當那等惡人,」余尚書已經理好了思路,「再說,沒有那位未來的皇后,也就沒有皇上的今日,皇上這麼重情重義的人,他想親迎,也正常。
何況,永寧侯府離皇城能有幾步路?比我們好些人從衙門回京還近呢!
你娶個心儀的媳婦兒都得去岳家接,當了皇上就不讓接了,那多冤啊!」
話說到了這裡,便是有遲疑之人,在聽說皇上要征南境之後,也都閉嘴了。
娶媳婦,趕緊讓他把媳婦娶了!
新婚燕爾的,就不用琢磨親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