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頁
那個姑娘,就叫裴覓清。
洪靖六年,喻淮旭下旨封趙王嫡次子皇太弟,召其入宮,親授政事。
他在位十二年,也寂寞了十二年。
他是在二十八歲那年死的,死前,他讓孟九扶著他去了東宮,最終,在這個與他母親和父皇擁有最多回憶的地方,想著十六歲前最快樂的日子,心滿意足地閉上了眼睛。
他已經迫不及待,想去和父母親團聚。
*
打聽說旭兒在尚書房暈倒,碧蕪就險些打翻了手上的杯盞,她也不管外頭天寒地凍,沒披大氅,就疾步往旭兒住的寢殿而去。
方才踏進去,看見正在替旭兒把脈的孟太醫,碧蕪便迫不及待地問道:「小皇子這是怎麼了,為何會變成這樣?」
此時旭兒正躺在床榻上,全身滾燙,額上卻冷汗直冒,他眉頭皺得緊緊的,神情頗為不安,也不知夢見了什麼。
孟昭明診斷了半晌,拱手道:「小皇子或是不意受了涼,風寒入體才會如此,微臣先開幾貼退熱的藥,暫且服下,看看藥效如何再做調整。」
「多謝孟太醫了。」碧蕪在榻邊坐下,接過姜乳娘遞過來的帕子,替旭兒拭了拭額上的汗,哽咽著連連喚了他幾聲,看著他痛苦的樣子,心口也跟著難受,一陣陣悶痛起來。
孟昭明擬好藥方,遞給宮人去太醫院抓藥,然側首瞥見坐在那廂的皇后娘娘正難受地用手捂著胸口,不由得蹙了蹙眉,遲疑半晌道:「娘娘,微臣見您面色不大好,要不讓微臣替您診斷一番。」
碧蕪聽得這話,卻是搖了搖頭,如今旭兒病成這樣,她哪還有心思給自己瞧病,「不必了,多謝孟太醫關心,本宮不過是未睡好罷了。」
孟昭明在太醫院待了少說也有十年了,是不是因為未睡好,他還能不清楚嗎,他正欲再勸,便聽一個低沉的聲兒帶著幾分不容置疑道:「讓孟太醫給你瞧瞧!」
碧蕪抬首看去,便見成則帝站在殿門口,見她看過來,語氣頓時軟了幾分,「既是身子有恙,皇后怎能諱疾忌醫,何況皇后也不想旭兒一醒來,便看見你病倒下吧。」
聞得此言,碧蕪默了默,才頷首道:「那便勞煩孟太醫了。」
她站起身,轉而在那張紅漆梨花木圓桌前坐下,將手擱在桌面上,讓孟太醫隔著絲帕探起了脈。
少頃,孟昭明抿了抿唇,緩緩抬首看了眼站在碧蕪身後的男人,笑道:「娘娘沒甚大礙,確實如娘娘所說,應是未睡好所致,用幾副湯藥調理調理,當是會緩解,只……臣瞧著娘娘平日或是憂思略重,需得放寬心才是。」
碧蕪微微頷首,道了聲謝。
孟昭明又開了張方子交給宮人,整理好藥箱,出了殿門卻是未走,等了一會兒,便見陛下身邊的太監總管康福出來,將他領去了御書房。
大抵一柱香後,成則帝才從小皇子的寢宮回來,直截了當地問道:「皇后娘娘的病情究竟如何?」
「回陛下,微臣瞧著,娘娘這病似是與太上皇的有些相像。」
成則帝聞言劍眉蹙起,「嚴重嗎?」
「這……」孟昭明遲疑片刻,還是如實答,「微臣猜測,娘娘常年憂思過重,已是鬱結於心,先前症狀或是不大明顯,可如今應是有了心痛之疾。此病,雖說主要由心而生,但若拖的久了,只怕……」
作者有話說:
番外會補一篇男主視角的前世結局,會更全一點。
本文應該本周就能正文完結,放心,he
第89章
解憂
這話雖未說完,但其中之意,成則帝心知肚明,太上皇若不及時退位,只怕如今早已是鬱鬱而終,入了皇陵。
他知她為何憂思過重,因這麼多年來,她無時無刻不為旁人擔憂著,趙如繡,蕭家眾人,旭兒,甚至是他,都在無形間加重她的憂慮。
而他,或許是最讓她煩憂痛苦的存在。
他掩在袖中的手握緊成拳,少頃,低聲問:「如何治?」
孟昭明看了眼成則帝黯淡的神色,答:「心病還需心藥醫,其實只消娘娘平日放寬心,想開些,這病便也能漸漸自愈。」
成則帝沉默半晌,「朕知道了,此事不必告訴皇后,下去吧。」
「是。」
孟昭明起身退出御書房,行至殿門口,忍不住折首看了一眼,便見那位新帝抬手疲憊地揉了揉額頭,發出悠長的喟嘆。
旭兒整整燒了一夜,直到翌日一早天快亮,才終是退了熱。
碧蕪與姜乳娘、錢嬤嬤也陪了一宿,待旭兒好轉過來,替他換下了汗濕的衣裳,擦了身子。
卯時前後,孟太醫又來了一回,道旭兒的脈象平緩了許多,應當很快便會醒來,倒也果真如他所言,他離開後沒多久,旭兒便醒轉過來。也不知是不是生病難受,這世懂事得早,幾乎不大與碧蕪撒嬌的旭兒睜眼看見母親,卻是一下抱住了碧蕪的腰,啞著嗓子一聲聲喊「娘」。
碧蕪將他抱到膝上,摸著他的腦袋,柔聲安慰他。
喻淮旭頭腦尚且迷迷糊糊,混沌地厲害,周身沒有什麼氣力,他好似做了一個長長的噩夢,夢醒了,卻還未從中掙脫出來,可他知曉,這不是夢,是他真真正正經歷過的前世過往。
那種立於高處坐擁一切,卻孑然一身,身側空無一人的寂冷感仍纏繞在心頭,睜眼乍一瞧見母親,喻淮旭到底忍不住抱住她,欲從母親溫暖的懷抱和輕柔的耳語中獲得一絲慰藉。
洪靖六年,喻淮旭下旨封趙王嫡次子皇太弟,召其入宮,親授政事。
他在位十二年,也寂寞了十二年。
他是在二十八歲那年死的,死前,他讓孟九扶著他去了東宮,最終,在這個與他母親和父皇擁有最多回憶的地方,想著十六歲前最快樂的日子,心滿意足地閉上了眼睛。
他已經迫不及待,想去和父母親團聚。
*
打聽說旭兒在尚書房暈倒,碧蕪就險些打翻了手上的杯盞,她也不管外頭天寒地凍,沒披大氅,就疾步往旭兒住的寢殿而去。
方才踏進去,看見正在替旭兒把脈的孟太醫,碧蕪便迫不及待地問道:「小皇子這是怎麼了,為何會變成這樣?」
此時旭兒正躺在床榻上,全身滾燙,額上卻冷汗直冒,他眉頭皺得緊緊的,神情頗為不安,也不知夢見了什麼。
孟昭明診斷了半晌,拱手道:「小皇子或是不意受了涼,風寒入體才會如此,微臣先開幾貼退熱的藥,暫且服下,看看藥效如何再做調整。」
「多謝孟太醫了。」碧蕪在榻邊坐下,接過姜乳娘遞過來的帕子,替旭兒拭了拭額上的汗,哽咽著連連喚了他幾聲,看著他痛苦的樣子,心口也跟著難受,一陣陣悶痛起來。
孟昭明擬好藥方,遞給宮人去太醫院抓藥,然側首瞥見坐在那廂的皇后娘娘正難受地用手捂著胸口,不由得蹙了蹙眉,遲疑半晌道:「娘娘,微臣見您面色不大好,要不讓微臣替您診斷一番。」
碧蕪聽得這話,卻是搖了搖頭,如今旭兒病成這樣,她哪還有心思給自己瞧病,「不必了,多謝孟太醫關心,本宮不過是未睡好罷了。」
孟昭明在太醫院待了少說也有十年了,是不是因為未睡好,他還能不清楚嗎,他正欲再勸,便聽一個低沉的聲兒帶著幾分不容置疑道:「讓孟太醫給你瞧瞧!」
碧蕪抬首看去,便見成則帝站在殿門口,見她看過來,語氣頓時軟了幾分,「既是身子有恙,皇后怎能諱疾忌醫,何況皇后也不想旭兒一醒來,便看見你病倒下吧。」
聞得此言,碧蕪默了默,才頷首道:「那便勞煩孟太醫了。」
她站起身,轉而在那張紅漆梨花木圓桌前坐下,將手擱在桌面上,讓孟太醫隔著絲帕探起了脈。
少頃,孟昭明抿了抿唇,緩緩抬首看了眼站在碧蕪身後的男人,笑道:「娘娘沒甚大礙,確實如娘娘所說,應是未睡好所致,用幾副湯藥調理調理,當是會緩解,只……臣瞧著娘娘平日或是憂思略重,需得放寬心才是。」
碧蕪微微頷首,道了聲謝。
孟昭明又開了張方子交給宮人,整理好藥箱,出了殿門卻是未走,等了一會兒,便見陛下身邊的太監總管康福出來,將他領去了御書房。
大抵一柱香後,成則帝才從小皇子的寢宮回來,直截了當地問道:「皇后娘娘的病情究竟如何?」
「回陛下,微臣瞧著,娘娘這病似是與太上皇的有些相像。」
成則帝聞言劍眉蹙起,「嚴重嗎?」
「這……」孟昭明遲疑片刻,還是如實答,「微臣猜測,娘娘常年憂思過重,已是鬱結於心,先前症狀或是不大明顯,可如今應是有了心痛之疾。此病,雖說主要由心而生,但若拖的久了,只怕……」
作者有話說:
番外會補一篇男主視角的前世結局,會更全一點。
本文應該本周就能正文完結,放心,he
第89章
解憂
這話雖未說完,但其中之意,成則帝心知肚明,太上皇若不及時退位,只怕如今早已是鬱鬱而終,入了皇陵。
他知她為何憂思過重,因這麼多年來,她無時無刻不為旁人擔憂著,趙如繡,蕭家眾人,旭兒,甚至是他,都在無形間加重她的憂慮。
而他,或許是最讓她煩憂痛苦的存在。
他掩在袖中的手握緊成拳,少頃,低聲問:「如何治?」
孟昭明看了眼成則帝黯淡的神色,答:「心病還需心藥醫,其實只消娘娘平日放寬心,想開些,這病便也能漸漸自愈。」
成則帝沉默半晌,「朕知道了,此事不必告訴皇后,下去吧。」
「是。」
孟昭明起身退出御書房,行至殿門口,忍不住折首看了一眼,便見那位新帝抬手疲憊地揉了揉額頭,發出悠長的喟嘆。
旭兒整整燒了一夜,直到翌日一早天快亮,才終是退了熱。
碧蕪與姜乳娘、錢嬤嬤也陪了一宿,待旭兒好轉過來,替他換下了汗濕的衣裳,擦了身子。
卯時前後,孟太醫又來了一回,道旭兒的脈象平緩了許多,應當很快便會醒來,倒也果真如他所言,他離開後沒多久,旭兒便醒轉過來。也不知是不是生病難受,這世懂事得早,幾乎不大與碧蕪撒嬌的旭兒睜眼看見母親,卻是一下抱住了碧蕪的腰,啞著嗓子一聲聲喊「娘」。
碧蕪將他抱到膝上,摸著他的腦袋,柔聲安慰他。
喻淮旭頭腦尚且迷迷糊糊,混沌地厲害,周身沒有什麼氣力,他好似做了一個長長的噩夢,夢醒了,卻還未從中掙脫出來,可他知曉,這不是夢,是他真真正正經歷過的前世過往。
那種立於高處坐擁一切,卻孑然一身,身側空無一人的寂冷感仍纏繞在心頭,睜眼乍一瞧見母親,喻淮旭到底忍不住抱住她,欲從母親溫暖的懷抱和輕柔的耳語中獲得一絲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