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解釋一下宣姐姐為什麼會遇到這個局面。

  可能有小可愛會好奇鎮國公家已經是豪門頂配了,又怎麼會去捧一個小小貴人的腳?

  首先這也不是站隊,就是總要給一個寵妃面子。

  而罪魁禍首是鎮國公世子寵妾滅妻,他特別寵愛如夫人,而且如夫人給他生下了個兒子。

  鎮國公夫人和老太太不一定喜歡如夫人,但他們一定喜歡孫子,因為愛屋及烏,不得不給孫子的生母顏面。

  這就造成了如夫人這麼猖狂的局面。

  宣國公家呢雖然也是豪門氏族,但的確不占理,因為宣姐姐入門五年沒有子嗣,不管這麼鬧開來鎮國公府都不怕。

  所以其實宣姐姐和靜兒的境遇幾乎是一模一樣。

  但宣姐姐有娘家依仗,她也有勇氣選擇和離。

  這也是失憶後蘇和靜想要和離的一個契機。

  (後文會解釋為什么女主在沒失憶前不能提和離。)

  (安平侯府和端陽侯府的這樁婚事本來就不光彩。)

  第20章 廂房內

  蘇和靜聽到鄭宣的名字時,心中仍是泛起些酸澀之意,她又從裴馨恬的話里得知了鄭宣對這條百蝶裙的在意,心中愈發難堪。

  她沒有法子拒絕裴馨恬的要求,便是她有膽子拒絕,以龐氏的性子,必要自己拿出百倍的東西來補償裴馨恬才是。

  裴馨恬猶自歡喜,嬌俏的雙頰似騰雲偎霞般嫣紅了起來,她走到龐氏身邊,怯生生地說了一句:「母親。」

  龐氏身旁的黃夫人以及其餘貴婦皆笑著上前誇讚了裴馨恬幾句,只是話里話外都沒有要結親的意思,不免讓龐氏有幾分失望。

  論門第家世,該是她們的兒子高攀恬姐兒才是。

  龐氏擺下了臉子,尋了個由頭便將裴馨恬與蘇和靜拉到了一邊偏僻的角落裡。

  她先是鄭重其事地裴馨恬說道:「雖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我卻不這樣想,恬姐兒要託付一生的人,總要讓她自己喜歡才是。」

  裴馨恬聽了這話愈發羞怯難當,只扭捏著纏住了龐氏的胳膊,說道:「多謝母親憐惜。」

  龐氏笑罵了一聲,道:「多少人看著呢,可不許這麼沒個正形,還不快去支使那些丫鬟們給我和你嫂嫂拿些冰飲子來,沒得熱壞了我們。」

  裴馨恬並未深想,立時便歡天喜地地去了。

  待她離去後,龐氏臉上掛著的慈母笑容立刻消散不見,只見她精明的眸子牢牢地攥住了蘇和靜臉上閃過的任何一絲神色,道:「你給我警醒著些,恬姐兒是對那鄭小公爺著了魔,可我思忖著大長公主不是個好相與的人,這些年京里多少貴女任她挑選,她愣是沒瞧中一個,既如此她又怎能能瞧上咱們恬姐兒?」

  蘇和靜斟酌著回答道:「母親的意思是……?」

  龐氏頗有耐心地指點蘇和靜道:「一會兒你帶著恬姐兒去江綠湖畔那兒賞花,我便不跟著你們去了,省得太過打眼,若是遇到適齡的公子哥你便多替恬姐兒掌掌眼,一會兒回來後說與我聽便是了。」

  蘇和靜遲遲未應下來,心內更是叫苦不迭,婆母交代給自己活計屬實算得上是吃力不討好。

  猶記得去年自己帶裴馨恬出來參加宴會,龐氏也命自己擇些適齡的公子哥,自己起初也用心去尋覓了一番,只是龐氏卻百般嫌棄,話里話外還數落自己這個長嫂狹隘,見不得小姑子好。

  龐氏見蘇和靜神色難堪,便沉下臉問道:「怎麼了?莫非你是不願意?」

  蘇和靜自然不敢說她不願意,只得遲疑道:「可三妹妹一門心思都在鄭小公爺身上,只怕不願意相看旁的男子。」

  龐氏擺了擺手,說道:「你是榆木腦子不成?她不願意相看,你便編個理由讓她在河畔站一會兒,你替她好生相看一番便是了,小人家哪兒懂成婚配親的道理,少不得我們這些做長輩的替她把把關。」

  話已至此,便再沒有蘇和靜可以拒絕的餘地,她乖巧地應了下來,等裴馨恬回來後,與她說道:「恬姐兒,江綠湖畔那兒的景色美得很,你可要陪嫂嫂去瞧瞧?」

  裴馨恬正在遲疑之際,卻聽得龐氏按了按自己的太陽穴,說道:「快去吧,我最不耐煩賞花賞景,便坐在這兒休憩一二。」

  裴馨恬一時無話,蘇和靜便帶著她往鎮國公府內花園裡的江綠湖畔去了。

  湖畔的這一側是茂密青蔥的竹林,另一側則是些爭奇鬥豔的妍麗花圃。

  竹林間還有些別致的涼亭,時不時有些公子哥結伴而坐,正在品詩論道,好不風流。

  裴馨恬意興闌珊地瞥了他們一眼,隨後便與蘇和靜說道:「嫂嫂,這兒日頭曬得很,咱們不若去那頭的水榭坐一坐吧。」

  蘇和靜知曉裴馨恬瞧不上除了鄭小公爺以外的男子,可又怕在龐氏那兒交不了差,便只能苦勸道:「好容易出府一次,這兒景色這樣別致,恬姐兒不想多逛逛?」

  裴馨恬左顧右盼了一番,卻沒尋到心上人的那抹蹤影,她愈發提不起勁來賞景,便指了指前側方無人的涼亭,道:「嫂嫂自己逛逛吧,我在涼亭那兒等您。」

  蘇和靜沒了法子,總不能強拉著裴馨恬去與那些公子哥們相看,這事也只得徐徐圖之。

  冬吟與春染二人攙扶著她走在江綠湖畔邊,一時都被湖中綻放的荷花掠去了大半的目光,桃紅柳綠的自然風光使得蘇和靜心中的鬱氣化作裊裊輕煙消散了大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