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頁
拿到西戎,也就切斷了突厥同益州的聯繫,就算益州獨立,又有何懼。
真是天大的喜事!
而南疆攝政王女新月公主拿到西戎國書後,在殿內默坐了良久。
太子妃秦煙的確是厲害,也夠格做她的對手。
而南疆,決不能坐以待斃。
第141章 彈劾
五月中旬, 一封緊急軍情由八百里加急送進上京城。
兵部尚書賀嚴明在看過奏報之後,面色驟變,當即進宮。
這封軍情里說,南疆六十萬大軍壓上大夏南境。
與此同時, 南疆攝政王女新月公主向大夏遞出國書, 國書中有言:
“大夏背信棄義, 不睦友鄰,任由太子妃秦煙攻占西戎。大夏的舉動傷了鄰國的心,也讓南疆對自身安危無比擔憂。”
“南疆對大夏侵略西戎的舉動表示強烈地譴責,若要南疆退兵, 大夏太子妃需即刻帶兵離開西戎國境, 還西戎國體健全。”
而同樣向大夏遞交類似內容國書,譴責大夏入侵西戎舉動的, 還有另外幾個鄰國, 包括突厥、高麗和東夷。
益州蕭太后也遞出文書, 同樣是譴責太子妃秦煙在西戎的動作。
蕭太后稱:“太子妃秦煙恣意妄為, 置大夏於險地,實屬妖妃,當廢出皇室!”
------
翌日,數封彈劾太子妃秦煙的奏摺被呈上御案。
奉天殿大朝會,惠帝坐在御座之上, 皺眉聽著下方朝臣的爭論。
“太子妃此舉的確莽撞,西戎併入大夏,各國局勢的平衡將被打破,這是惹了眾怒。”
“西戎並不富庶, 那地方拿下來又有何用?不過平白惹他國口舌罷了。”
“當年大夏只對抗西戎和突厥都如此吃力, 如今南境若真的開戰, 且不說還有東面的高麗和東夷虎視眈眈,形勢對大夏來說,很是嚴峻啊。”
“大夏去歲才遭受了糧荒和水災,又有十幾年征戰導致的國庫空虛,今年的秋收還未入庫,此時大夏若被動開戰,情況不容樂觀。”
“太子妃未得上令,擅自帶兵入西戎,至大夏陷入如此境地,平西軍主帥責無旁貸,鎮國公和太子妃當一併懲戒,對此事給出交代。”
……
------
此時在奉天殿內文官一側末端的王靜宜只是靜立不語,她並未打算同御史台其他多位官員那般在殿上出言發表看法。
王靜宜清楚,彈劾太子妃的奏章多數是由御史台上疏,且今日大殿上出言指責太子妃的官員里,許多都屬父親左相一派。
如果她沒有猜錯,這些人的舉動背後,是梁王封逸。
王靜宜對有關於那位太子妃的所有事情都很是謹慎。
太子妃秦煙在之前所表現出的勢力就不容小覷,不論是牧蘭馬場,餘慶豐錢莊,還是固城城主的身份,隨便撿一個出來其分量都夠驚人。
此次能兵不血刃讓西戎主動併入大夏,更能說明太子妃背後的實力深不可測,這絕對不是一個由得他們這幫朝臣拉踩的主兒。
更何況,還有太子殿下。
今日出言站在太子妃對立面的官員,有的是因為南疆突然發兵,以及別國對大夏的譴責而慌了神,妄圖追責太子妃以擋災。
但王靜宜毫不懷疑,若待太子封湛回京,這些人今日的舉動,定會被太子清算。
------
朝中的武將多數都被派了出去,今日大殿上的武官本就不多,他們又沒有舌燦蓮花的本事,只能扯著嗓門兒同彈劾太子妃的官員們爭地面紅耳赤。
文官里也有認同太子妃做法的,也參與了論戰,一時間整個大殿人聲嘈雜,爭論不休。
而當兵部尚書賀嚴明開口時,眾位官員都瞬間止了聲,畢竟這事,兵部最有發言權。
賀嚴明向御座上作了一揖,而後道:
“十幾年前,突厥來勢洶洶,突犯我大夏北境,打了朔北軍一個措手不及。”
“而原本準備馳援朔北的平西大軍卻被西戎邊軍拖住,大夏北地連失十幾個軍鎮,朔北軍被迫退回同關。”
“有同僚說西戎於大夏無用,但你們何不想想,若西戎併入大夏,平西軍自可不困於蕭關,也不必如現在這般只能假借固城才能將防線外擴百里。”
“若平西軍沒有了西戎的牽制,那麼,朔北大軍和平西軍可兩方馳援,突厥鐵騎又有何懼。”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太子殿下在離京前,給了平西軍主帥自行調動兵力的權限,這個事情兵部上下皆可以為證。若要因駐軍西戎一事對鎮國公追責,大可不必。”
“而據兵部得到的消息,此次西戎政變,前西戎王幼子登基上位,這位新晉西戎王主動宣稱併入大夏,又如何能算作太子妃攻占西戎?”
“在此多事之秋,身為大夏人本應共對外敵,又怎能窩裡鬥,長他人志氣?”
賀嚴明這番義正辭嚴,有理有據的鬼話,連他自己都不信。
什麼主動放棄國體,併入大夏?
那個新晉西戎王是傻子才會未戰先降吧。
太子妃秦煙定是武力脅迫了西戎王室,不然天底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
不過這麼短的時間,在西戎發動一場宮變,強迫西戎併入大夏,內中兇險,賀嚴明卻是想想都心驚肉跳。
真是天大的喜事!
而南疆攝政王女新月公主拿到西戎國書後,在殿內默坐了良久。
太子妃秦煙的確是厲害,也夠格做她的對手。
而南疆,決不能坐以待斃。
第141章 彈劾
五月中旬, 一封緊急軍情由八百里加急送進上京城。
兵部尚書賀嚴明在看過奏報之後,面色驟變,當即進宮。
這封軍情里說,南疆六十萬大軍壓上大夏南境。
與此同時, 南疆攝政王女新月公主向大夏遞出國書, 國書中有言:
“大夏背信棄義, 不睦友鄰,任由太子妃秦煙攻占西戎。大夏的舉動傷了鄰國的心,也讓南疆對自身安危無比擔憂。”
“南疆對大夏侵略西戎的舉動表示強烈地譴責,若要南疆退兵, 大夏太子妃需即刻帶兵離開西戎國境, 還西戎國體健全。”
而同樣向大夏遞交類似內容國書,譴責大夏入侵西戎舉動的, 還有另外幾個鄰國, 包括突厥、高麗和東夷。
益州蕭太后也遞出文書, 同樣是譴責太子妃秦煙在西戎的動作。
蕭太后稱:“太子妃秦煙恣意妄為, 置大夏於險地,實屬妖妃,當廢出皇室!”
------
翌日,數封彈劾太子妃秦煙的奏摺被呈上御案。
奉天殿大朝會,惠帝坐在御座之上, 皺眉聽著下方朝臣的爭論。
“太子妃此舉的確莽撞,西戎併入大夏,各國局勢的平衡將被打破,這是惹了眾怒。”
“西戎並不富庶, 那地方拿下來又有何用?不過平白惹他國口舌罷了。”
“當年大夏只對抗西戎和突厥都如此吃力, 如今南境若真的開戰, 且不說還有東面的高麗和東夷虎視眈眈,形勢對大夏來說,很是嚴峻啊。”
“大夏去歲才遭受了糧荒和水災,又有十幾年征戰導致的國庫空虛,今年的秋收還未入庫,此時大夏若被動開戰,情況不容樂觀。”
“太子妃未得上令,擅自帶兵入西戎,至大夏陷入如此境地,平西軍主帥責無旁貸,鎮國公和太子妃當一併懲戒,對此事給出交代。”
……
------
此時在奉天殿內文官一側末端的王靜宜只是靜立不語,她並未打算同御史台其他多位官員那般在殿上出言發表看法。
王靜宜清楚,彈劾太子妃的奏章多數是由御史台上疏,且今日大殿上出言指責太子妃的官員里,許多都屬父親左相一派。
如果她沒有猜錯,這些人的舉動背後,是梁王封逸。
王靜宜對有關於那位太子妃的所有事情都很是謹慎。
太子妃秦煙在之前所表現出的勢力就不容小覷,不論是牧蘭馬場,餘慶豐錢莊,還是固城城主的身份,隨便撿一個出來其分量都夠驚人。
此次能兵不血刃讓西戎主動併入大夏,更能說明太子妃背後的實力深不可測,這絕對不是一個由得他們這幫朝臣拉踩的主兒。
更何況,還有太子殿下。
今日出言站在太子妃對立面的官員,有的是因為南疆突然發兵,以及別國對大夏的譴責而慌了神,妄圖追責太子妃以擋災。
但王靜宜毫不懷疑,若待太子封湛回京,這些人今日的舉動,定會被太子清算。
------
朝中的武將多數都被派了出去,今日大殿上的武官本就不多,他們又沒有舌燦蓮花的本事,只能扯著嗓門兒同彈劾太子妃的官員們爭地面紅耳赤。
文官里也有認同太子妃做法的,也參與了論戰,一時間整個大殿人聲嘈雜,爭論不休。
而當兵部尚書賀嚴明開口時,眾位官員都瞬間止了聲,畢竟這事,兵部最有發言權。
賀嚴明向御座上作了一揖,而後道:
“十幾年前,突厥來勢洶洶,突犯我大夏北境,打了朔北軍一個措手不及。”
“而原本準備馳援朔北的平西大軍卻被西戎邊軍拖住,大夏北地連失十幾個軍鎮,朔北軍被迫退回同關。”
“有同僚說西戎於大夏無用,但你們何不想想,若西戎併入大夏,平西軍自可不困於蕭關,也不必如現在這般只能假借固城才能將防線外擴百里。”
“若平西軍沒有了西戎的牽制,那麼,朔北大軍和平西軍可兩方馳援,突厥鐵騎又有何懼。”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太子殿下在離京前,給了平西軍主帥自行調動兵力的權限,這個事情兵部上下皆可以為證。若要因駐軍西戎一事對鎮國公追責,大可不必。”
“而據兵部得到的消息,此次西戎政變,前西戎王幼子登基上位,這位新晉西戎王主動宣稱併入大夏,又如何能算作太子妃攻占西戎?”
“在此多事之秋,身為大夏人本應共對外敵,又怎能窩裡鬥,長他人志氣?”
賀嚴明這番義正辭嚴,有理有據的鬼話,連他自己都不信。
什麼主動放棄國體,併入大夏?
那個新晉西戎王是傻子才會未戰先降吧。
太子妃秦煙定是武力脅迫了西戎王室,不然天底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
不過這麼短的時間,在西戎發動一場宮變,強迫西戎併入大夏,內中兇險,賀嚴明卻是想想都心驚肉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