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寧藩就是以一當五,朝廷也是虧得起。

  於是永慶四過去。迎來永慶五年。

  一開春。李大帥的戰略轉進之策,還是沒有忽悠住永慶帝。前線一直輸,寧王一直贏。永慶帝不是傻子。繡衣衛、暗衛等等的是朝廷耳目不是聾子,瞎子。

  最後,永慶帝罷免李大帥。當然,因為李大帥的人脈廣,又捨得花錢。所以,永慶帝的身邊不缺說好話的人。最後,李大帥與耿大帥不同。

  耿大帥是下牢問罪。李大帥是拍拍屁股,讓第三任的大帥上位。李大帥本人是低調回京都,去武勛的地盤五軍都督府里當差。可謂是外頭轉一圈,沒被削官,算得平安著陸。

  永慶五年。

  寧王在一開春後,準備化被動為主動。這一回,寧王是以一搏百、搏千、搏萬……搏一個地覆天翻。

  寧王揮大軍南下,還是直下京都。沒有管後路,沒有管那朝廷第三任的大帥上任後,準備如何大決戰。

  寧王揮大軍直下京都。那就是拿出搏命的勇氣。若是勝,則是龍歸大海。若是敗,自然是死無葬身之地,還順帶把一家老小,加之下頭的下屬們,個個一起跟著領盒飯。

  總之,寧王是搏命。還是帶著與他一道起兵之人,一起豁出性命去。

  永慶五年。夏。

  寧藩,州城。

  這一年的夏,天最炎熱之時。杜綿綿接到了最新的消息。

  “普天同慶。”杜綿綿也是滿臉喜色。她當然要高興,因為整個寧藩都在歡呼。京都被攻克,被寧藩的大軍拿下。

  整個州城,整個寧藩,整個天下知道此事的人都在傳。寧王要當天子。

  杜綿綿帶著大孫兒,那是去寧王府一趟。杜綿綿去給寧王妃賀喜。同時,她也見到女兒司徒瀅瀅。

  “娘,王府大喜。父王大喜。母妃大喜。您的女婿,您的女兒也是沾上光彩。”司徒瀅瀅是真的高興。

  “是啊,寧藩大喜。王爺大喜,王妃娘娘大喜。”杜綿綿回著女兒的話。

  杜綿綿又不傻。在這等時候,寧王當新天子。圍繞著整個寧王府,何嘗不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瀅兒,你得鎮靜。暻哥兒的將來如何,還要看著你這一位親娘在世子的心中地位。”杜綿綿趁著屋中無外人,她是小聲的叮囑一話道。

  至親至疏是夫妻。於皇家的兒媳而言,皇家的尊貴太顯赫。這皇家的兒媳婦就不好當。

  “娘,女兒明白。往後父王成為父皇后,世子爺的地位將會不同。女兒已經有心理準備。女兒一定能當好皇家的宗婦。”司徒瀅瀅咬著詞兒。不是皇家兒媳婦,而是皇家宗婦。

  這一宗的宗子,自然便是族長的繼承人。

  對於司馬家族而言,他們是皇族。這族長自然就是皇帝。那麼宗子,便是繼承人。而宗婦,那是宗族的族長媳婦。

  司徒瀅瀅自然是一顆紅心向夫君。對於世子司馬睦而言,他爹當皇帝,他這一個世子若不能成為太子,豈還有未來?

  而對於司徒瀅瀅而言,若是丈夫沒前途。她和兒子也是沒活路的。

  杜綿綿聽懂女兒的話中深意。

  “你且放心,只要世子爺不犯錯。有王妃娘娘,有宗族禮法在。你和暻哥兒這一位世孫的將來就不會出問題。”杜綿綿對於女兒的擔憂,她也懂。

  誰讓自古以來,皇帝位置不好當。皇后的位置更不好當。

  至於太子妃的位置,那妥妥是高危。畢竟太子妃成功晉位成皇后的,那人數有限。從太子妃晉位皇后,再是晉位太后的,那更是稀罕的。

  杜綿綿也理解女兒的未來,可謂是步步都得籌謀,都是得經營。

  “瀅兒,你立身正,娘最懂你。你必是不會犯得錯誤。”杜綿綿最後能說的,便是這樣的場面話。

  司徒瀅瀅聽後,她笑了,她說道:“女兒不出錯,女兒就能坐穩世子妃的位置。有暻哥兒在,女兒熬得住。不為自個兒,便是為了孩子。女兒也一定得守好女兒的家。”

  司徒瀅瀅沒有將來的大富貴沖昏頭腦。

  富貴雖好,卻是步步為難。

  一路而來,不知道經歷多少陷井,才能搏到枝頭成為最耀眼的那一朵,才能與眾不同。

  永慶五年,秋。

  杜綿綿隨著寧王府一道,那是一道南行。寧王妃要去京都,要去見新天子。

  京都。

  再踏上京都時,杜綿綿愰如隔世。她在京都見到丈夫,見到次子、見到三子。就是沒有見到小兒子。

  杜綿綿早寫書信,讓丈夫與兒子們查找小兒子的下落。可一直以來,她就沒得回信。

  來到京都,杜綿綿見到丈夫司徒弘光時。她發現,丈夫瘦了,瘦得似乎只剩下骨頭架子。杜綿綿忍不住就落淚。

  她拿出帕子擦了眼淚。杜綿綿問道:“四郎,你如何就沒有照顧好自己。”

  “無妨的。後頭養一養,都說老年難得一回瘦。瘦一些好,人的手腳更活絡。”司徒弘光撿著好話講。他不會說,那些寧藩大軍作戰時,後勤的上的麻煩。那是本份內的差事,司徒弘光不會講的。

  “咱們一家人許久未見。且進屋裡坐著慢慢說。”司徒弘光對著妻子如此說話。他的目光也是掃一眼在場的小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