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司馬文娘才是管家的那一人。哪可能瞞得住。司馬文娘知道後,也知曉長輩們不想她擔憂與操心。

  司馬文娘腹中有子嗣。這是為救父王,而重傷中毒去逝的夫君的唯一子嗣。在這等情況下,司馬文娘便是順著長輩們的意思。她裝著一切無事,裝著歲月靜好。

  滿腹的憂慮,司馬文娘通通裝作不知道。

  明明養胎期間,她無飲食的欲望。吃了吐,那就吐了再吃。因為一人吃,兩人飽。

  司馬文娘的養胎,在陪嫁們的眼中真的是一種殘忍的刑罰。她罰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至於請來家的大夫,一直給長輩們也是報喜不報憂。

  因為大夫得著司馬文娘的吩咐,依著司馬文娘的答案回稟著話。

  一切如司馬文娘的安排,一切就是這般表面平靜的過去。

  “淇兒媳婦……”

  “文娘如何就是這般的苦了自個兒。”杜綿綿忍不住的落淚。這時候,司馬文娘枕邊的小嬰兒也是哭出來。他是“哇哇哇……”的大哭,哭得好不傷心。

  杜綿綿抱起孫兒,她心頭冰涼一片。她不知道應該怪誰?好像誰也怪不到,卻又是心頭堵得慌。

  司馬文娘生下一子,司馬文娘產後血崩過逝。這等沒消息,當然得差人稟報寧王府。杜綿綿差去報信的,便是司馬文娘的陪嫁奶娘。

  “嬤嬤,你且回一趟王府。把消息一五一十的稟明王妃娘娘。待你歸來後,我家大孫兒身邊,還得有一個妥帖人做教養嬤嬤。想必嬤嬤就很好。我那可憐的大兒媳……”話到這兒,杜綿綿又是抹了眼淚。

  “文娘一定也放心,把我家大孫兒托給你照看。”杜綿綿覺得大孫子身邊,一定得安排妥善的人。那麼,兒媳的奶娘照顧著大孫兒。這一位奶娘必是會盡心盡力。

  司馬文娘的陪嫁奶娘應下話。她是當著杜綿綿的面,也是立誓,必是一輩子保護好小主子。

  寧王府。

  忙碌著的寧王妃,在得知司徒宅的事情後。寧王妃就是捂著心口,她心痛。對於添一個大外孫,寧王妃本來應該高興。

  可一想到女兒產後血崩而逝。寧王妃更傷心。聽著奶娘匯報女兒懷孕後,初時那一份高興。夫君死後,為怕長輩們擔憂,一切照著依舊時的壓仰與悲傷。

  寧王妃更是心疼起女兒來。

  可這一切又能怎麼辦?

  在整個寧藩前途未明的情況下,再是心疼女兒的過逝。寧王妃還得打起精神來,把寧藩放在更前面。女兒過逝,也得放到後頭。

  大郡主司馬文娘的身後事,司徒家沒有大操大辦。在如今寧藩打起“清君側”大旗的情況下。司徒家只想低調做人做事。

  永慶四年。

  寧王帶兵南下,情況並不是特別好。先有遇刺,後有與耿大帥的大軍相互抵力割據而對持。對於朝廷而言,這般情況不錯。

  朝廷體量大,底蘊厚實。拖下去,也能把小小的寧藩拖垮掉。

  在這等情況下,寧藩的大軍就得動起來。

  對於寧王而言,打從一開始,他就沒有退路。沒退路的人,當然得一往向前。可做為寧藩的藩主,那是沒有退路。做為一個打仗的將軍與統帥。可不能打死仗,打呆仗。

  優勢兵力在朝廷。寧王是以小搏大。這就註定寧王如走在鋼絲上的人。他得付出更多的心力,以及拿著自己淺薄的本錢一路的賭搏。如此寧藩才有翻盤的機會。

  於是從永慶四年,春。拿著寧藩的兵力,帶著裹脅至宋藩、魏藩的兵力。寧王一路大小戰役無算。

  寧藩的兵力動起,不跟朝廷大軍打呆仗。

  也是這一年的秋。

  寧王兩路分擊,個個擊破。最後成功匯帥,壞掉耿大帥的大軍糧草。在野戰中,大敗耿大帥的主力大軍。

  這一仗的勝利,可謂是讓寧藩大軍打的漂亮。同時,也讓耿大帥在永慶帝跟前失分。

  寧王發動暗中的人脈與勢力。在朝堂上,那是點了好幾把火。結果也是喜人的。大軍臨戰,永慶帝發來聖旨,陣前換帥。

  耿大帥被永慶帝奪掉帥印。新一任的大帥姓李,這一位李大帥出身武勛。

  要說李大帥有多少功勞,不存在的。這一位就是繼承祖宗的餘蔭。武勛出身,還沒在乾元帝的清洗中落了門第。依然享受朝廷的富貴,武勛人家可謂是代代與同休。

  這一位李大帥自然是繼承先祖的遺風。那是最會看形式。至於打仗的本事,這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臨陣換帥。對於朝廷大軍的影響可謂是頗大。

  就在新帥剛上位,朝廷大軍的軍心不太穩的時候。寧王果斷出擊。選擇對自己最有的時候進行決戰。

  然後,李大帥辜負永慶帝的期望,華麗麗的輸了。

  好在李大帥比耿大帥優勢的地方,就是李大帥背後有人。朝廷上可沒多少人說李大帥的壞等方面。比起耿大帥,李大帥更會做人。

  對於在永慶帝身邊說得上話的人。李大帥大加賄賂。總之,哪怕是敗了,對於李大帥而言那叫戰略性的轉進。

  從永慶四年一直至永慶五年。

  寧藩一直在南下大匯戰。戰果喜人。可這一切不是寧王想要的。哪怕打勝仗又如何?寧藩的兵力有限。寧王不可能再繼續這般與朝廷大軍對持下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