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頁
杜綿綿從來不敢高看人心。
“你有什麼打算。”司徒弘光問妻子。
“不,我是想問,在這等情況下,四郎,你得拿出決斷來。”杜綿綿向丈夫反問一話。司徒弘光一聽後,他嘆道:“我準備請假,就道江南祖墳出事兒。”
這不是假的。
江南那一邊真出問題。司徒弘光原來準備壓一壓,他差兩個兒子司徒佑泓、司徒佑浦回江南淮水府去料理此事。畢竟兒子大了,也可以歷練一二。
如今瞧來,這等藉口也不必拿來歷練兒子。他是想著舉家歸鄉。
“也非假事,江南真來消息。若能請假,自然是請假歸鄉。若是請不得假期,便是準備辭官。”司徒弘光回道。
“不必辭官。這官位謀得不容易,辭官豈不是太可惜。”杜綿綿當著官家女眷,她最是清楚不過,這當官不是想當就能當。一旦辭官,再想起復也不容易的。
“不管是請假,還是辭官。總之咱家先離開京都這一個漩渦。”司徒弘光越說,他的決心越是定下來。
“成,全聽四郎你的意思。”杜綿綿同意丈夫的話。
“我娘家那一邊,我也想提點一下。看一看是否讓敦弟謀一個外放的官職。一旦外放,也能帶著家眷去任上。”杜綿綿這時候提一話。
“此事可,就是注意影響,萬不可過於張揚。”司徒弘光再叮囑一回。
“四郎且放心,敦弟就不是張揚的性子。我也會跟娘叮囑一番。”杜綿綿應下話。
乾元三十八年,將要入冬時。
天冷了。司徒家整個兒沒搬家。只是坐著車隊,帶著細軟的悄悄離京都。司徒弘光還是請著假期。當然,裡面打點的不老少。
一家人真是往江南去。
當然,在一家人的心中,也是想著在江南時,再是觀望下風聲如何?
京都外城,杜家。
杜家人都在商量事兒。自然是杜綿綿一家人離開前,杜綿綿也是回過一趟娘家。應該叮囑的話,杜綿綿全是與親娘崔氏和弟妹朱氏提了。
最後杜家如何決斷?
這不是杜綿綿能決斷的。
倒是司徒家一離開京都後,這就在半道上遇上朱家兩房人。二房的朱佑礽媳婦是帶著兒子朱銘。至於二房的朱蘭姿、朱佑祿,這二人里,朱蘭姿已經成婚,嫁為別家婦。
朱佑祿倒是跟著姐夫那一邊討生活。如今也是走的商賈一道,這是不想離開京都。
對於朱佑礽媳婦這一個當嫂嫂的自然不勉強。
至於朱家三房,自然是朱三老爺朱弘晴領著媳婦賈氏,還有兒子朱佑祥和兒媳柳氏,再加上孫女孫兒。
三房人就齊多了。
“四弟,這一回咱們一道同行,皆回江南祖地一趟。”朱弘晴的態度是坦坦蕩蕩。這當然是給陣隊裡結成伙的商賈們看的。
這護衛隊,自然是商賈雇來的。司徒家是搭一個順風車。
此時的朱家,也是花些銀錢,也準備搭一個順風車。
商隊瞧著朱銘的舉人身份,也是沒意見。再則司徒家如今的司徒弘光還是正五品的官老爺。商隊更加不敢得罪。
一行人這便是往江南去。
永慶元年,如是過去。迎來永慶二年。
一開年,春天。在江南的杜綿綿與丈夫司徒弘光這兒,那是拿定主意。夫妻二人準備帶著兒女去寧藩。
實是朝廷那一邊的官位,司徒弘光上表去請辭。回京都,那不可能。
朝廷一開年,那削藩的舉動是轟轟烈烈的幹起來。這一回,永慶帝是連削六藩。把南邊富裕地的幾個藩王,全部是拿下。
京都去的兵馬,京都的兵馬帶著皇帝的旨意圍了藩王府。
這六位藩王在皇帝的金口御言下,皆被貶為庶人。至於說北疆諸藩王謀劃的推恩令,那不存在的。
永慶帝想的是把他的王叔們,以及王叔們的子孫全部貶成庶人。往後不享有半分皇家的恩典。爵位沒了,封地沒了,爵祿更沒了。
有一句怎麼說的,落地的鳳凰不如雞。
桂藩。
桂王是乾元帝排序靠後的兒子之一。他的母嬪生前還算得寵。乾元帝給這一個兒子封藩時,也是選的一個尚算富裕的南方藩鎮。
如今桂王府被圍了。
桂王這一位乾元帝的十四子,此時是與妻兒只能擠在一處偏房小院中。
小小的院子被鎖拿住。
男丁女眷在一起,女眷們全是哭哭啼啼的。因為是庶人,以前的錦衣玉食是別再想。此時,桂王是坐在屋沿下。
“王爺。”杜婉婉勸一話,她道:“王爺,您先用一些吧。您今個兒一直空腹。”杜婉婉遞上來的是一個小碟子裡的一個粗糧餅子。還有便是一碗清澈的能見水的粗糧粥。
對於王府的眾人而言,這如今送來的吃食,這吃著拉嗓子。可不吃,就得挨餓。
“……”桂王低頭,他看著杜婉婉遞上來的吃食。他捂了眼睛,他笑道:“父皇,父皇,這便是您選的好賢孫。真的太好了,太好了。”
“我堂堂皇子龍孫,居然落到如今的地步。哈哈哈……”這等吃食,桂王打小就是錦衣玉食,他何曾吃過這般的苦頭。
“你有什麼打算。”司徒弘光問妻子。
“不,我是想問,在這等情況下,四郎,你得拿出決斷來。”杜綿綿向丈夫反問一話。司徒弘光一聽後,他嘆道:“我準備請假,就道江南祖墳出事兒。”
這不是假的。
江南那一邊真出問題。司徒弘光原來準備壓一壓,他差兩個兒子司徒佑泓、司徒佑浦回江南淮水府去料理此事。畢竟兒子大了,也可以歷練一二。
如今瞧來,這等藉口也不必拿來歷練兒子。他是想著舉家歸鄉。
“也非假事,江南真來消息。若能請假,自然是請假歸鄉。若是請不得假期,便是準備辭官。”司徒弘光回道。
“不必辭官。這官位謀得不容易,辭官豈不是太可惜。”杜綿綿當著官家女眷,她最是清楚不過,這當官不是想當就能當。一旦辭官,再想起復也不容易的。
“不管是請假,還是辭官。總之咱家先離開京都這一個漩渦。”司徒弘光越說,他的決心越是定下來。
“成,全聽四郎你的意思。”杜綿綿同意丈夫的話。
“我娘家那一邊,我也想提點一下。看一看是否讓敦弟謀一個外放的官職。一旦外放,也能帶著家眷去任上。”杜綿綿這時候提一話。
“此事可,就是注意影響,萬不可過於張揚。”司徒弘光再叮囑一回。
“四郎且放心,敦弟就不是張揚的性子。我也會跟娘叮囑一番。”杜綿綿應下話。
乾元三十八年,將要入冬時。
天冷了。司徒家整個兒沒搬家。只是坐著車隊,帶著細軟的悄悄離京都。司徒弘光還是請著假期。當然,裡面打點的不老少。
一家人真是往江南去。
當然,在一家人的心中,也是想著在江南時,再是觀望下風聲如何?
京都外城,杜家。
杜家人都在商量事兒。自然是杜綿綿一家人離開前,杜綿綿也是回過一趟娘家。應該叮囑的話,杜綿綿全是與親娘崔氏和弟妹朱氏提了。
最後杜家如何決斷?
這不是杜綿綿能決斷的。
倒是司徒家一離開京都後,這就在半道上遇上朱家兩房人。二房的朱佑礽媳婦是帶著兒子朱銘。至於二房的朱蘭姿、朱佑祿,這二人里,朱蘭姿已經成婚,嫁為別家婦。
朱佑祿倒是跟著姐夫那一邊討生活。如今也是走的商賈一道,這是不想離開京都。
對於朱佑礽媳婦這一個當嫂嫂的自然不勉強。
至於朱家三房,自然是朱三老爺朱弘晴領著媳婦賈氏,還有兒子朱佑祥和兒媳柳氏,再加上孫女孫兒。
三房人就齊多了。
“四弟,這一回咱們一道同行,皆回江南祖地一趟。”朱弘晴的態度是坦坦蕩蕩。這當然是給陣隊裡結成伙的商賈們看的。
這護衛隊,自然是商賈雇來的。司徒家是搭一個順風車。
此時的朱家,也是花些銀錢,也準備搭一個順風車。
商隊瞧著朱銘的舉人身份,也是沒意見。再則司徒家如今的司徒弘光還是正五品的官老爺。商隊更加不敢得罪。
一行人這便是往江南去。
永慶元年,如是過去。迎來永慶二年。
一開年,春天。在江南的杜綿綿與丈夫司徒弘光這兒,那是拿定主意。夫妻二人準備帶著兒女去寧藩。
實是朝廷那一邊的官位,司徒弘光上表去請辭。回京都,那不可能。
朝廷一開年,那削藩的舉動是轟轟烈烈的幹起來。這一回,永慶帝是連削六藩。把南邊富裕地的幾個藩王,全部是拿下。
京都去的兵馬,京都的兵馬帶著皇帝的旨意圍了藩王府。
這六位藩王在皇帝的金口御言下,皆被貶為庶人。至於說北疆諸藩王謀劃的推恩令,那不存在的。
永慶帝想的是把他的王叔們,以及王叔們的子孫全部貶成庶人。往後不享有半分皇家的恩典。爵位沒了,封地沒了,爵祿更沒了。
有一句怎麼說的,落地的鳳凰不如雞。
桂藩。
桂王是乾元帝排序靠後的兒子之一。他的母嬪生前還算得寵。乾元帝給這一個兒子封藩時,也是選的一個尚算富裕的南方藩鎮。
如今桂王府被圍了。
桂王這一位乾元帝的十四子,此時是與妻兒只能擠在一處偏房小院中。
小小的院子被鎖拿住。
男丁女眷在一起,女眷們全是哭哭啼啼的。因為是庶人,以前的錦衣玉食是別再想。此時,桂王是坐在屋沿下。
“王爺。”杜婉婉勸一話,她道:“王爺,您先用一些吧。您今個兒一直空腹。”杜婉婉遞上來的是一個小碟子裡的一個粗糧餅子。還有便是一碗清澈的能見水的粗糧粥。
對於王府的眾人而言,這如今送來的吃食,這吃著拉嗓子。可不吃,就得挨餓。
“……”桂王低頭,他看著杜婉婉遞上來的吃食。他捂了眼睛,他笑道:“父皇,父皇,這便是您選的好賢孫。真的太好了,太好了。”
“我堂堂皇子龍孫,居然落到如今的地步。哈哈哈……”這等吃食,桂王打小就是錦衣玉食,他何曾吃過這般的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