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頁
“四郎,你想想,你活著時,就能見到司徒家光大門楣,讓祖父當年的心愿得償所想。這讓司徒家的地下祖宗們知曉,那也是十足的安慰。”杜綿綿執起丈夫的手,她仔細的看著他的掌紋。
“你的話,有道理。淇兒能幹,司徒家的光明未來指日可待。我肩膀上的擔子更輕省些,有淇兒來分擔。”司徒弘光承認妻子的話。這時候他為長子驕傲。
“對於咱家而言,從四品的武官,那是了不得。可在寧王府的眼中,那就未必然。到底那是皇家宗親的藩王府。淇兒今年二十一歲了,不好再擔擱下去。”杜綿綿講出自己的發愁事兒,她說道:“淇兒這一擔擱。他下頭的弟弟,甭管是泓兒、浦兒,可是十六的少年郎。淇兒沒成婚,泓兒、浦兒總不好先娶妻。”
一聽妻子的話,司徒弘光的眉頭也是皺起來。因著長子升官的消息,那是升起的歡喜也是落下來。
“淇兒的婚事,唉。”司徒弘光有點愁。
“北邊的信,瀅兒說,淇兒準備提親。”杜綿綿講出來北邊的事兒。
“能成嗎?”司徒弘光擔憂的很。
“成不成,咱們一時半會兒的也不會知道。怕還得等著北邊的來信。就咱們擔憂的這會兒,怕是事情已經有結果了。”杜綿綿算一算這幾千里之遙遠。她覺得,她和丈夫擔擱的這會子,北邊的寧藩里,寧王和寧王妃肯定已經做出決斷來。
不管北邊是一個什麼樣的決斷。
杜綿綿這兒先得著好處,司徒佑淇一升官,上頭有人脈。姐夫司馬睦一走動,在朝廷里活動活動。
杜綿綿憑著兒子得風光,她如今是朝廷正式的四品誥命恭人。
杜綿綿得著四品的誥命恭人。這等消息當然沒瞞著人。丈夫沒升官,還在正五品待著。妻子成為四品恭人。
這是從何而來,自然是母憑子貴。
於是杜綿綿這兒也得著親戚們的恭喜。
杜家是杜綿綿的娘家,娘家人自然也來賀喜。杜綿綿不可能只招待娘家人,便是朱家的親戚自然也是招待一回。於是司徒家乾脆的辦了一場小席面。
也算得宴請親戚們,那是小小的慶賀一回。
杜綿綿穿著四品的誥命恭人朝服。這讓親戚們都是羨慕的很。要論在場的親戚里,如何得著朝廷誥封的。就數著杜綿綿一人。
至於杜綿綿的親娘崔氏,也是母憑子貴,那得著朝廷的敕封。崔氏是從七品的敕命孺人。
哪怕是崔氏這個敕命孺人的身份,也是杜家的獨一份兒。至於朱家?因著忠勇侯府被抄家,如今的朱家最出息的便是朱銘的舉人身份。朱佑礽的媳婦如今便是有著舉人親娘的身份。
除此之外的,能有一些念想的便數的全寶珠。一旦全寶珠的長子繼承繡衣衛的官帽子,那時候自然可以給親娘請封。
奈何這還得等等。
要說這一論起來,就數著杜貞貞最眼熱。誰讓她家如今的指望,兒子這一輩都是指望不上。還得指望孫兒。
因著李家改換戶籍的事兒,李家的損失可不老少。為著孫輩們的指望,李家只能舍了善財。杜貞貞如今就盼著孫兒爭氣。
在兒子不能指望後,杜貞貞是早早給兒子娶妻。如今的杜貞貞膝都有兩個孫子。一個三歲,一個一歲。
奈何還是兩個小奶娃,那離著考科舉還差著太久的年歲。只能說,如今是杜貞貞瞧著堂妹風風光光。
“我家綿綿是有福之人。”崔氏吃一盞酒後,她是執起女兒的手,那是當著一眾妯娌的面,那就誇起話來。
杜家的大太太顧氏、二太太趙氏,自然是附合這一話。便是朱家的三太太賈氏也是附合這一話。
“四弟妹自然是有福的。如今可不是享著兒孫福氣。”賈氏笑著回一話後,還是舉著酒盞,她道:“來,四弟妹,咱們共飲一回。也讓嫂嫂沾一沾你的喜慶。”
女眷這一邊吃著酒。這在後宅中。
男客自然在前院,那是也在吃酒,會友。還是談一些趣事兒。一時間司徒家的氣質甚好。處處是熱鬧。
這一回的酒宴,還是吃著時間稍晚。最後崔氏是留下來,在女兒家歇一晚。其它的客人,杜綿綿也是留一回,倒是其它人皆沒有留宿的意思。也便是告辭離開。
杜綿綿難得的與親娘還是多談一回話。也是在次日,母女二人親近著,也是憶一憶往昔。杜綿綿與親娘說說話,她都在想,她是不是老了,才總想著過去。
“如今司徒家的家業是越來越好。我兒有福。”崔氏是替女兒高興的很。
“敦弟、啟弟也是有本事的。娘的福氣還在後頭。”杜綿綿自然也是撿著好話講。崔氏一聽後,她笑道:“我如今的日子過得舒坦。你家兩個伯娘啊,如今在我跟前說話從來不大一點兒聲。”
杜綿綿能想像一下杜家的情況。
杜家老太太過逝後,三房人沒分家。主要還大房、二房不樂意分家。大房、二房也想靠著侄兒杜敦這一個官老爺,那是讓杜家的門楣更擦亮一些。
一旦分家後,那意議就不同。至少對於杜家大房、二房是如此。
杜家三老爺在兩個哥哥跟前,他是弱勢的很。哪怕兒子出息了,還是如此。畢竟打小兩個哥哥也沒有寬待弟弟。以前是養著杜家三老爺這一個杜家的蛀米蟲。
“你的話,有道理。淇兒能幹,司徒家的光明未來指日可待。我肩膀上的擔子更輕省些,有淇兒來分擔。”司徒弘光承認妻子的話。這時候他為長子驕傲。
“對於咱家而言,從四品的武官,那是了不得。可在寧王府的眼中,那就未必然。到底那是皇家宗親的藩王府。淇兒今年二十一歲了,不好再擔擱下去。”杜綿綿講出自己的發愁事兒,她說道:“淇兒這一擔擱。他下頭的弟弟,甭管是泓兒、浦兒,可是十六的少年郎。淇兒沒成婚,泓兒、浦兒總不好先娶妻。”
一聽妻子的話,司徒弘光的眉頭也是皺起來。因著長子升官的消息,那是升起的歡喜也是落下來。
“淇兒的婚事,唉。”司徒弘光有點愁。
“北邊的信,瀅兒說,淇兒準備提親。”杜綿綿講出來北邊的事兒。
“能成嗎?”司徒弘光擔憂的很。
“成不成,咱們一時半會兒的也不會知道。怕還得等著北邊的來信。就咱們擔憂的這會兒,怕是事情已經有結果了。”杜綿綿算一算這幾千里之遙遠。她覺得,她和丈夫擔擱的這會子,北邊的寧藩里,寧王和寧王妃肯定已經做出決斷來。
不管北邊是一個什麼樣的決斷。
杜綿綿這兒先得著好處,司徒佑淇一升官,上頭有人脈。姐夫司馬睦一走動,在朝廷里活動活動。
杜綿綿憑著兒子得風光,她如今是朝廷正式的四品誥命恭人。
杜綿綿得著四品的誥命恭人。這等消息當然沒瞞著人。丈夫沒升官,還在正五品待著。妻子成為四品恭人。
這是從何而來,自然是母憑子貴。
於是杜綿綿這兒也得著親戚們的恭喜。
杜家是杜綿綿的娘家,娘家人自然也來賀喜。杜綿綿不可能只招待娘家人,便是朱家的親戚自然也是招待一回。於是司徒家乾脆的辦了一場小席面。
也算得宴請親戚們,那是小小的慶賀一回。
杜綿綿穿著四品的誥命恭人朝服。這讓親戚們都是羨慕的很。要論在場的親戚里,如何得著朝廷誥封的。就數著杜綿綿一人。
至於杜綿綿的親娘崔氏,也是母憑子貴,那得著朝廷的敕封。崔氏是從七品的敕命孺人。
哪怕是崔氏這個敕命孺人的身份,也是杜家的獨一份兒。至於朱家?因著忠勇侯府被抄家,如今的朱家最出息的便是朱銘的舉人身份。朱佑礽的媳婦如今便是有著舉人親娘的身份。
除此之外的,能有一些念想的便數的全寶珠。一旦全寶珠的長子繼承繡衣衛的官帽子,那時候自然可以給親娘請封。
奈何這還得等等。
要說這一論起來,就數著杜貞貞最眼熱。誰讓她家如今的指望,兒子這一輩都是指望不上。還得指望孫兒。
因著李家改換戶籍的事兒,李家的損失可不老少。為著孫輩們的指望,李家只能舍了善財。杜貞貞如今就盼著孫兒爭氣。
在兒子不能指望後,杜貞貞是早早給兒子娶妻。如今的杜貞貞膝都有兩個孫子。一個三歲,一個一歲。
奈何還是兩個小奶娃,那離著考科舉還差著太久的年歲。只能說,如今是杜貞貞瞧著堂妹風風光光。
“我家綿綿是有福之人。”崔氏吃一盞酒後,她是執起女兒的手,那是當著一眾妯娌的面,那就誇起話來。
杜家的大太太顧氏、二太太趙氏,自然是附合這一話。便是朱家的三太太賈氏也是附合這一話。
“四弟妹自然是有福的。如今可不是享著兒孫福氣。”賈氏笑著回一話後,還是舉著酒盞,她道:“來,四弟妹,咱們共飲一回。也讓嫂嫂沾一沾你的喜慶。”
女眷這一邊吃著酒。這在後宅中。
男客自然在前院,那是也在吃酒,會友。還是談一些趣事兒。一時間司徒家的氣質甚好。處處是熱鬧。
這一回的酒宴,還是吃著時間稍晚。最後崔氏是留下來,在女兒家歇一晚。其它的客人,杜綿綿也是留一回,倒是其它人皆沒有留宿的意思。也便是告辭離開。
杜綿綿難得的與親娘還是多談一回話。也是在次日,母女二人親近著,也是憶一憶往昔。杜綿綿與親娘說說話,她都在想,她是不是老了,才總想著過去。
“如今司徒家的家業是越來越好。我兒有福。”崔氏是替女兒高興的很。
“敦弟、啟弟也是有本事的。娘的福氣還在後頭。”杜綿綿自然也是撿著好話講。崔氏一聽後,她笑道:“我如今的日子過得舒坦。你家兩個伯娘啊,如今在我跟前說話從來不大一點兒聲。”
杜綿綿能想像一下杜家的情況。
杜家老太太過逝後,三房人沒分家。主要還大房、二房不樂意分家。大房、二房也想靠著侄兒杜敦這一個官老爺,那是讓杜家的門楣更擦亮一些。
一旦分家後,那意議就不同。至少對於杜家大房、二房是如此。
杜家三老爺在兩個哥哥跟前,他是弱勢的很。哪怕兒子出息了,還是如此。畢竟打小兩個哥哥也沒有寬待弟弟。以前是養著杜家三老爺這一個杜家的蛀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