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頁
小猴兒揖者手,跪在一邊,委屈屈地啜泣:“絕不敢提師父,旁人問起,便只說是我自家生就會的。”
世上無有須菩提,三教皆明者更是屈指可數,而小猴兒這一番賣弄,若是這附近有些個機敏的,只怕已經察覺到世上還有她這一抹未曾隨同混沌前去投生的神識在背後監看這一場,而方才算得他這一場身後劫,只怕還需幾百年時光......
‘混沌’自離開小猴兒夢裡,轉回乾坤弓中片刻,小猴兒方才醒轉,架起雲光,返回花果山中。
***
輾轉百年過,天宮與花果山上的一切變化都落在‘混沌’眼裡,她瞧著孫悟空肆意張揚一步一禍,瞧著他因修為提升而反覆夢見前生些許的朦朧記憶碎片,瞧著他在哪吒面前賣乖,瞧著他因那些夢境碎片而跟蹤哪吒到了天山行宮,在暗室中因那幾幅畫而不自覺落淚如雨。
孫悟空的人生順遂到令她無奈,但她終究沒再插手什麼,只是在那個早已被人遺忘的角落裡靜默的瞧著,任其自由發展。
直到孫悟空因一場酒醉而跑上了三十三天,鬧翻了兜率宮後二次反天,玉帝陳兵十萬,大軍在花果山上方安營紮寨——
她想,終究是捧殺了,然後眼睜睜瞧著他在盡心周全下仍舊首尾難顧,被天庭人馬合力拿上了斬妖台。
在‘混沌’的記憶中,骷髏山九十六路魔王隨著石記夜襲乾元山時,也是這般攜無辜以恃狠絕,只是天庭出師有名,而魔王的手段更顯下作。
斬妖台上,玉帝提起三災,孫悟空懵懂著神色發問,卻並非是他將師父的教導忘得一乾二淨,只是始終牢記著不可露出什麼破綻來牽連了師父,而懵懂無知便是最好的擋箭牌。
三災依令而落時,考慮到玉帝與太上老君為人,為了讓孫悟空省些力氣,‘混沌’適時出手化解了其中些許的毀滅之力。
不出意料的,孫悟空進了八卦爐里,被煙火熏壞了一雙金睛眼,在六丁神火下,襲來的舊時記憶碎片越發的多,儘管不是太過清晰,還是讓他拼湊出了一個模糊的影子來。
出爐那日,孫悟空一把打翻了丹爐,可在哪吒踏進兜率宮門的那一刻,他偏過臉,掙開了所有人,以平生未有的速度閃出了兜率宮。
本因驚慌奪路而逃的他,在路過四大天王身邊時,聽見哪吒在高天上高聲下令:“四大天王並九曜星君!快!攔住那孫悟空!他往凌霄殿去了!”
是了,不能就這般無名由地走,總要為那諸多不公討個說法才是。
孫悟空這樣想著,一桿神珍鐵打得四大天王無蹤、九曜星君閉門、星宿無影、河漢無影,直到通明殿裡,凌霄殿外,被王靈官攔下,與三十六部雷將斗作一團。
哪吒始終站在殿門處以個壓陣的姿態作壁上觀,直到他將要突圍時,才雷霆之勢強行入了戰陣,逼得雷部眾將不得不退。
“孫悟空,休在此處弄威風,逞兇惡,欺心罔上!”
金箍棒抵著火尖槍上烈烈紫焰,他的心似乎是被針刺了一般,在些微疼痛中,心思道:是了,哪吒是個憐弱的,從來最講制衡之道。
孫悟空避過了哪吒的眼神,高聲道:“天地之間,強者為尊!教那玉帝老兒將凌霄殿讓與我坐,他搬出去,此事便算作罷。如若不然,必教這天地不寧,永無清平!”
哪吒忽的笑了,面色卻平靜得很:“你有何等本事,焉敢欺心為上帝?”
通明殿裡的局中人僵持著,大地角落裡的旁觀者卻是直搖頭,低語著嘆息具為欺心之言,她知曉孫悟空這一番‘強者為尊’之言,一為求個公平,二為斷了哪吒那制衡道下的憐弱心;也知曉哪吒一力阻攔,是為不教小猴兒當真出了通明殿闖進凌霄見玉皇——
造反這樣事,刀架天子頸與隔一門之距,實是天差地別的兩個判法。
玉帝下旨派人去請如來佛祖,在如來應下救駕事與佛眾們交待時,‘混沌’這裡眺望靈山,望盡了接下來五百年雪雨霜風......
五百年磋磨里,哪吒常常變化了形貌掩去氣息來看他,孫悟空通過那從不會彎下的脊樑與深埋在眼底從不曾表露半分的自傲認出她來。
有時在她離開後也會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錯了,可在某一日裡,舊時的記憶卻如結冰的泉水化凍一般緩緩衝開了閘門,奔流入海,惹得他越發寡言。
他在想,自己現在到底是誰。直到觀音路過五行山時,與他敘話,問他可知悔過,若有悔意,可放他出山秉持修行,再得正果之時的那一刻,他想明白了——
他想自己不論是誰,都不願以這副世人眼中作孽為禍的面目再見九霄上那個有赫赫威名、為生民立命的哪吒。
他伏首於地,聲色虔誠:“弟子知錯了,求菩薩指點一條明路,情願修行。”
大慈大悲活觀音合掌念一聲彌陀,在半雲半霧之中說道:“你既生悔意,待我前去東土唐國尋來取經人,教他救你,你與他做個徒弟,秉持善行,入我佛門,再修正果。”
“弟子願去!願去!”
****
西行路上,孫悟空盡心竭力的保護著取經僧,奈何取經僧因他過往,總不肯信他,常出言輕他、辱他,初時惹怒了他,他便一縱而去,到至東海與龍王敘了敘舊,紓解了心內不平才折返,怎料這一折返,頭上便多出一道見肉生根的緊箍兒來。
世上無有須菩提,三教皆明者更是屈指可數,而小猴兒這一番賣弄,若是這附近有些個機敏的,只怕已經察覺到世上還有她這一抹未曾隨同混沌前去投生的神識在背後監看這一場,而方才算得他這一場身後劫,只怕還需幾百年時光......
‘混沌’自離開小猴兒夢裡,轉回乾坤弓中片刻,小猴兒方才醒轉,架起雲光,返回花果山中。
***
輾轉百年過,天宮與花果山上的一切變化都落在‘混沌’眼裡,她瞧著孫悟空肆意張揚一步一禍,瞧著他因修為提升而反覆夢見前生些許的朦朧記憶碎片,瞧著他在哪吒面前賣乖,瞧著他因那些夢境碎片而跟蹤哪吒到了天山行宮,在暗室中因那幾幅畫而不自覺落淚如雨。
孫悟空的人生順遂到令她無奈,但她終究沒再插手什麼,只是在那個早已被人遺忘的角落裡靜默的瞧著,任其自由發展。
直到孫悟空因一場酒醉而跑上了三十三天,鬧翻了兜率宮後二次反天,玉帝陳兵十萬,大軍在花果山上方安營紮寨——
她想,終究是捧殺了,然後眼睜睜瞧著他在盡心周全下仍舊首尾難顧,被天庭人馬合力拿上了斬妖台。
在‘混沌’的記憶中,骷髏山九十六路魔王隨著石記夜襲乾元山時,也是這般攜無辜以恃狠絕,只是天庭出師有名,而魔王的手段更顯下作。
斬妖台上,玉帝提起三災,孫悟空懵懂著神色發問,卻並非是他將師父的教導忘得一乾二淨,只是始終牢記著不可露出什麼破綻來牽連了師父,而懵懂無知便是最好的擋箭牌。
三災依令而落時,考慮到玉帝與太上老君為人,為了讓孫悟空省些力氣,‘混沌’適時出手化解了其中些許的毀滅之力。
不出意料的,孫悟空進了八卦爐里,被煙火熏壞了一雙金睛眼,在六丁神火下,襲來的舊時記憶碎片越發的多,儘管不是太過清晰,還是讓他拼湊出了一個模糊的影子來。
出爐那日,孫悟空一把打翻了丹爐,可在哪吒踏進兜率宮門的那一刻,他偏過臉,掙開了所有人,以平生未有的速度閃出了兜率宮。
本因驚慌奪路而逃的他,在路過四大天王身邊時,聽見哪吒在高天上高聲下令:“四大天王並九曜星君!快!攔住那孫悟空!他往凌霄殿去了!”
是了,不能就這般無名由地走,總要為那諸多不公討個說法才是。
孫悟空這樣想著,一桿神珍鐵打得四大天王無蹤、九曜星君閉門、星宿無影、河漢無影,直到通明殿裡,凌霄殿外,被王靈官攔下,與三十六部雷將斗作一團。
哪吒始終站在殿門處以個壓陣的姿態作壁上觀,直到他將要突圍時,才雷霆之勢強行入了戰陣,逼得雷部眾將不得不退。
“孫悟空,休在此處弄威風,逞兇惡,欺心罔上!”
金箍棒抵著火尖槍上烈烈紫焰,他的心似乎是被針刺了一般,在些微疼痛中,心思道:是了,哪吒是個憐弱的,從來最講制衡之道。
孫悟空避過了哪吒的眼神,高聲道:“天地之間,強者為尊!教那玉帝老兒將凌霄殿讓與我坐,他搬出去,此事便算作罷。如若不然,必教這天地不寧,永無清平!”
哪吒忽的笑了,面色卻平靜得很:“你有何等本事,焉敢欺心為上帝?”
通明殿裡的局中人僵持著,大地角落裡的旁觀者卻是直搖頭,低語著嘆息具為欺心之言,她知曉孫悟空這一番‘強者為尊’之言,一為求個公平,二為斷了哪吒那制衡道下的憐弱心;也知曉哪吒一力阻攔,是為不教小猴兒當真出了通明殿闖進凌霄見玉皇——
造反這樣事,刀架天子頸與隔一門之距,實是天差地別的兩個判法。
玉帝下旨派人去請如來佛祖,在如來應下救駕事與佛眾們交待時,‘混沌’這裡眺望靈山,望盡了接下來五百年雪雨霜風......
五百年磋磨里,哪吒常常變化了形貌掩去氣息來看他,孫悟空通過那從不會彎下的脊樑與深埋在眼底從不曾表露半分的自傲認出她來。
有時在她離開後也會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錯了,可在某一日裡,舊時的記憶卻如結冰的泉水化凍一般緩緩衝開了閘門,奔流入海,惹得他越發寡言。
他在想,自己現在到底是誰。直到觀音路過五行山時,與他敘話,問他可知悔過,若有悔意,可放他出山秉持修行,再得正果之時的那一刻,他想明白了——
他想自己不論是誰,都不願以這副世人眼中作孽為禍的面目再見九霄上那個有赫赫威名、為生民立命的哪吒。
他伏首於地,聲色虔誠:“弟子知錯了,求菩薩指點一條明路,情願修行。”
大慈大悲活觀音合掌念一聲彌陀,在半雲半霧之中說道:“你既生悔意,待我前去東土唐國尋來取經人,教他救你,你與他做個徒弟,秉持善行,入我佛門,再修正果。”
“弟子願去!願去!”
****
西行路上,孫悟空盡心竭力的保護著取經僧,奈何取經僧因他過往,總不肯信他,常出言輕他、辱他,初時惹怒了他,他便一縱而去,到至東海與龍王敘了敘舊,紓解了心內不平才折返,怎料這一折返,頭上便多出一道見肉生根的緊箍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