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溫嫻自從生產過後,身子便時常處於虛空狀態,好一陣,壞一陣,受不了熱,也耐不住寒,自此喝了無數湯藥,皆不見得恢復。

  女兒幾乎都是第五辭帶大的,他手把手教著,直到近日,公事太忙,才無奈交給溫嫻。

  卻不想這丫頭解了束縛會變得這麼皮,第五辭是有些自責,同時又在懺悔,自己年少時闖禍太多,孩子脾性全隨爹了。

  他嘆了口氣,將第五月身前的小衫攏緊,系好束帶,剛要收手,卻冷不防碰到一塊硬物,順勢掏出來一看。

  竟是塊雙面齊整的龍紋玉佩。

  龍紋,乃是皇家之物,怎會出現在一個孩子身上。

  大概是瞧見父親擰眉不悅的模樣,第五月有些害怕,站直了身子,小聲喚道:“爹爹……”

  第五辭指節發顫,抿唇問道:“哪兒來的?”他喉頭髮癢,難受地呼出口氣,雙手取下那玉,放在掌心反覆鑽研,勢必要看出一朵花來。

  第五月哇的一聲,險些要哭出來,不敢隱瞞,老實回道:

  “是一位姓趙的伯伯給的,他說讓我給爹爹你,還說你看了就知道他的來意,我沒敢丟掉,便一直掛在脖子上。”

  趙姓……

  玉佩……

  第五辭瞳仁猛地一縮,再次拉著女兒問了個清楚。

  小孩子不可能說謊,難道真的是那位故人?……

  --------------------

  作者有話要說:

  老是會把第五月打成第五辭,莫名羞恥啊啊啊

  一旦打錯,輩分就全亂了

  論我的媳婦成了我娘這件事……

  第一百零五章

  巴蜀一帶自古遠離中原, 群山環繞,幽遠閉塞,百姓多與南境邊地異族通婚, 生活習性逐漸偏離正統。

  大齊有意改變此狀,派十萬軍民勞役進駐蜀州,修築直道, 試圖縮短中原與西南的距離, 但因政策有誤, 上下分配不均, 中高層官吏貪污過重,近幾年已發生多起以徭役為首的農民大起義。

  聲勢壯闊,響應者眾多。

  一時間,紛擾戰火迅速席捲至蜀州蒼茫大地,百姓因此戰死, 失聯, 逃亡,流浪, 起義軍在大肆攻破城池後, 又內部分割成數個不知其名的小朝廷, 彼此爭奪, 兼併蠶食,愈發加劇天下分崩之勢。

  西南後來逐漸脫離齊王朝的控制, 權力牢牢掌控在各軍閥手中。

  第五辭早年加入起義軍反抗大齊□□, 一路攀升, 晉為中將, 在首領死後接手其下士卒,曾帶領三千兵力殺入巴州, 遇齊軍鎮壓反破之,一舉奪得西南半數封地,後趁熱打鐵連續斬殺蜀州大小五位軍閥,收編擁有的步兵達到五萬人之眾。

  對降者予以安撫,不降者武力征服,前後三年時間,基本控制了蜀地七成經濟命脈。

  由此過後,西南諸地已再未發生過較大規模的□□,百姓安居,共享天倫,巴蜀大地富庶繁榮,成為唯一可與朝廷抗衡的民間勢力。

  少年將軍不過二十出頭,卻憑一己之力,徹底開啟了他逐鹿中原的宏偉霸圖。

  而第五辭本人雖是身處高位,但卻從不以上位者自居,勤懇操勞,一心為民。

  先是大改齊朝舊律,輕減徭役,降低賦稅,後來又倡導節儉,均衡物價,對於各類嚴苛酷刑一應廢除,另外獎勵耕作,鼓勵農桑,推行生息政策,力圖緩和官民之間的矛盾。

  大業三年至今,蜀地一帶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盛之貌,群臣歸附,鄰州已有許多官員悄悄改投第五氏門下。

  如此盛況,天下已是唾手可得,麾下將士有意推舉其稱王,而他本人卻始終按兵不動,似是無心再與朝廷爭鬥。

  眾人猜不透第五辭的心思,只道他是另有謀劃,幾番勸說過不成,便將此事擱置下來。

  在官署打發了幾位參將之後,第五辭獨自前往書房,靜坐良久,沒忍住又拿出那塊龍紋玉佩,放在掌心細細凝看。

  從將此物帶在身上開始,他便一直心緒不寧,白日魂不守舍,晚間也時常噩夢纏身,左思右想甚覺蹊蹺,奈何派出去的人根本打聽不出任何消息。

  第五辭偶感此人或許是與趙珩有關,也懷疑這是朝廷故意拋出的誘餌。

  但思來想去,依照趙珉那酒囊飯袋的腦子,估計也折騰不起什麼天衣無縫的計劃,兩廂對比,還是覺得前者更為可信。

  趙珩極有可能到了蜀州,甚至已經徘徊在自己的周圍,不出意外,近日便會現身。

  第五辭並不清楚他的位置,索性選擇等待,連近衛都撤了不少,分明給足了機會。

  仲夏之夜,涼風習習。

  三更的梆子剛敲過不久,頭頂青灰磚瓦果然出現些許細微的響動。

  像是貓兒閒庭走過,窸窸窣窣聽得不甚清楚,眾人笑笑,並未當回事,輪完值照常換班,一連串腳步聲嘚嘚走遠,隨後閃過一道頎長黑影,有人悄聲落在屋檐之下。

  屋內燭火燃至一半,將窗牖上的剪影拉得老長。

  第五辭耳力出眾,不可避免地受其影響,他擱下紙筆,輕敲桌沿,極為平和地打了聲招呼。

  “閣下既已現身,為何遲遲不肯露面。”

  窗上人影聞言為之一動,良久卻無任何聲響傳來,第五辭皺眉,面色已然有些不悅,正欲發怒,這時房門忽地被人從外打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