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好在康熙這病算不上重,前線又有大阿哥和裕親王福全在,而後便是太子胤礽和四阿哥胤禛得了康熙宣召,前往行宮探病。

  第八十三章

  康熙傳信回來,只道自己是被戰場上的流矢所傷,並無大礙。但太子和四阿哥一路上也不敢耽擱,風塵僕僕到了行宮覲見。

  只是他們到的時候不巧,康熙才服了藥睡下,太子和四阿哥只得挪去了偏殿等候。

  隔著一道屏風,兩人換過了衣裳,大腿內側皆是連日騎馬留下來的傷痕,自有宮人拿了傷藥來。

  一片靜默中,太子忽而出聲道:“四弟,孤這兒倒是備了些上好的傷藥,叫人給你送些去吧。”

  太子出閣後,便極少再去上書房,平日裡不是跟著康熙處理政務,便是被派去各處衙門視察,和諸阿哥之間,也不如從前親密了。

  “多謝太子殿下厚愛。”四阿哥朗聲道,只是等送藥的小太監離去後,照舊用著自己從京裡帶來的。

  自打上回被人綁了去,四阿哥對自己的安全比從前上心了許多。那一日被綁走時,他曾看到過太子身邊的哈哈珠子常海出現,那時候沒當一回事,後來才反應過來。

  他相信太子此時還沒有對他忌憚到這個份上,但太子身邊的人,他卻已是不得不防了。

  敷過藥後,四阿哥正要起身,卻見身邊一個小太監將太子送來的藥打開,徒手挖了不少,一大半落在了水盆中化開,其餘的往自個兒手上抹開了。

  這是防著事後有人查探呢。

  四阿哥笑道:“倒是仔細,你叫什麼名字?”

  那小太監心中一喜,“奴才名叫蘇培盛。”

  康熙病重仍是牽掛國事,同太子說了好一陣話,才輪到四阿哥進去請安。

  夜間,太子親眼看著那挖了泰半的藥瓶,才終於放了心。

  常海的弟弟常泰亦是鬆了口氣。

  太子對四阿哥倒是真的關懷有加,他的兄長常海,便是因為私下把太子殿下的話傳出去,不慎連累了四阿哥,而被太子下令仗責八十,打了個半死,攆出京城沒兩月,便病死在了莊子上。

  常言說做賊的心虛,太子殿下何嘗不是如此。

  雖說這事明面上是過繼出去的純郡王所為,皇上也並未問責,四阿哥又如何能知曉內情?

  然而太子就是放心不下,非要親身一試才肯罷休。

  這兩年在宮裡不知試探過多少次,眼下在遠離京城的地方又這麼試探,四阿哥仍是如常用了這藥,太子卻還是不見鬆一口氣。

  常泰眼瞧著太子還是不大舒心,忙又道:“奴才先前也聞到了,四阿哥身邊的太監們身上都是這味道,殿下不必再為此事煩憂了。”

  太子殿下日日對他冷著臉,一身的威勢,他知道是遷怒,可這麼久了,誰能受得了?

  另一邊,得知太子確確實實派了人去查探那藥瓶,四阿哥反應並不大。

  他也不是傻子,這兩年來太子時時試探,雖說對別的阿哥也是如此,兄弟們私底下並不是沒意見,都說太子這儲君之威愈發濃重,如今倒好,這份威勢也要用到兄弟們中間來了。

  四阿哥也曾想過,許是自己一時看錯了人,可常海無故被驅逐出京一事,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他,太子背後勢力對他不善。

  太子如今能守住本心,焉知將來兄弟們都開始接觸政事後又該如何?

  這並非是他一人的想法,太子和大阿哥爭鋒相對,便已經是一個例子了。

  翌日侍疾,康熙似是無意間道:“太子多年來得朕教導,如今替朕處理起政事來,倒還有模有樣的。”

  說罷,他喚了聲梁九功,“去把朕常戴的扳指送去給太子,告訴他,他做得不錯,沒有枉費朕的栽培。”

  雖是這麼說,康熙臉上除了讚賞之意外,餘下皆是悵惘。

  這樣的小傷,放在從前上些藥也就罷了,哪會像如今一般病倒在榻上,還得千里迢迢喚兩個兒子過來幫忙?

  四阿哥將他神情變換的種種都看在眼中,端著藥碗的手絲毫不抖,朗聲道:“太子二哥為汗阿瑪處理政事有功,兒子也是時時侍奉在汗阿瑪跟前的,兒子斗膽問一句,汗阿瑪可有給兒子的賞?”

  康熙瞥他一眼,知曉他是有意不令自己傷情,心裡倒也承情,依言賞了個扳指下去。

  病中的人素來嗜睡,康熙一覺睡醒,仍有些昏昏沉沉的,只見帷帳外頭隱隱有光,他便以為是天明了。

  以往這時候太子都該來請安,今兒個怎麼還沒來?

  是不是出了什麼事拖住了?

  胤禛並未睡熟,察覺到帳子裡的動靜,先低聲問過,得了允准,才敢拉開帳子,關切道:“汗阿瑪可是有什麼不適?兒子這便去喚太醫來瞧。”

  卻見康熙目光渙散,嘴裡念叨著:“太子呢?太子怎麼還沒來請安?前頭出了什麼事?”

  四阿哥心中微澀,卻還是道:“汗阿瑪,剛才過了寅時,太子殿下許是才入睡不久,您可要兒子去請太子來?”

  康熙這會兒清醒了些,聽他說太子才睡了沒多久,擺手便道:“不必了,他這兩日也累著了,讓他多歇息會兒。”

  而後才注意到四阿哥亦是一副極為疲憊的模樣,一時心中熨帖,關心道:“你也累了幾日了,去歇歇吧,這兒有人守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