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
殷籬抬起頭,清澈的水眸中倒映著他的影子,含情脈脈,她微微撅起了唇,沖他搖了搖頭。
李鷙無奈地看著她:“你怎麼能總是不出去,每日守在這裡,身子該憋壞了。”
他這麼說,殷籬好似生氣了,瞪了他一眼,手腳都離他遠遠的,偏過身子不看他。
李鷙立馬繳械投降,他笑著拉殷籬的手,將她往自己身前帶,一邊輕聲哄:“好,好,你不願出去,我們就在這裡,朕給你扇扇。”
他說著,手上搖起來。
殷籬忍了一會兒,很快便笑逐顏開,抱著他脖子,在他臉上親了一口。
窗外蟲鳴陣陣,遮掩著心頭如擂鼓一般的振動。
櫻唇近在咫尺,李鷙低頭便能碰到,他望著眼前人,只想擁她入懷,讓她融化在自己的骨血里,仿佛這樣才算真的擁有。
李鷙在鎖晴樓歇了一下午,正躺在殷籬膝頭閉眼小憩時,常晟急匆匆進來了。
“陛下!榮王——”
後面的話還沒來得及說出口,李鷙忽地睜開眼,直直坐起身,皺眉打斷他。
“閉嘴。”
常晟抿了抿唇,將身子壓低,語氣充滿無奈:“陛下,朝中大臣有要事稟報,請陛下速移承乾殿!”
外面颳起一陣風,風吹著白幡輕輕搖擺。
李鷙臉色一陣青一陣白,似乎不喜常晟這般打擾自己,但他終歸沒將常晟趕出去,只是轉過頭,溫柔地撫了撫殷籬的頭髮:“阿籬,朕先去處理政事,過會兒再來看你。”
殷籬不情願,轉過身子又不理他了。
李鷙無奈,拉著殷籬的手:“要不然,你跟我一起去?”
常晟額頭上的汗都滴下來了,他硬著頭皮,明知接下來的話李鷙聽了會不高興,還是說出了口:“陛下,有外臣在,娘娘去了不方便……”
李鷙果然皺了皺眉頭。
但他最終還是沒責怪常晟多嘴,只是安撫殷籬,在她耳邊說了好半會兒話才哄得她放手,對殷籬,他總是萬分耐心。
出鎖晴樓的時候,李鷙隨口跟常晟道:“讓宮裡的人都仔細些,怎麼門口還能有蛛網?”
常晟頓了一下,才道:“奴婢記下了。”
他抵著袖口蹭了下額頭,嘴裡越發苦澀,趁著李鷙不注意,回頭望了一眼鎖晴樓,雜草在風中搖晃,蓬勃的生機卻生出無盡的頹敗。
他好奇,這樣的景象在李鷙眼裡到底是什麼樣。
宣承殿早有大臣等候,每個人臉上都憂心忡忡,暗沉的表情像是有刀懸在頭頂上,李鷙一進來,眾人紛紛擠上前去,想要優先稟報最緊要的事。
江南澇災肆虐,西北叛軍推進,東山卻又是大旱,僅僅是兩月時間,各處天災人禍不斷,國庫被軍費掏了個大窟窿,還沒來及堵上,就被接下來的災禍沖得一乾二淨。
最重要的是,如今民怨沸騰,哀聲哉道,有衍生出不少大大小小的禍事,朝廷自顧不暇,各縣府又如何抵得住怨民?
有吃有穿時我怕你手中那杆長纓槍,人都活不下去了,又豈會在乎你是官是匪。
這種情況下,李鷙甚至七日只有三兩日上朝,更有甚者,朝臣已經近半月沒見過陛下,如果不是連安陽城都有百姓受到怨民的波及了,朝臣也不會一橫心,到皇宮裡求見李鷙。
一個時辰後,大臣們鐵青著臉從宣承殿裡出來。
常晟一看大臣們都這個臉色,急得額頭上的汗又再次滴了下來,他一個勁地擦啊擦,只感覺毒辣的太陽快要將他烤化了,連同那顆絕望的心一起架在火上熏。
他一邊擦汗一邊抽噎,到最後不知是不是在哭。
放眼望去是一片白啊,將那紅牆綠瓦的顏色都遮住了,夏蟬躁動不安地鳴叫著,他看了看隨風而動的白燈籠,心裡想,您可沒見到吧!也想不到吧!竟會變成這個樣子,竟會變成這個樣子……
他最後蹭了下眼睛,看了看這空寂荒蕪的皇城,調轉過身,重新彎曲成恭順的弧度,邁著小步子走了進去。
李鷙靠在龍椅上,手掐著眉心,臉色並不好看。
常晟清了清嗓子,勸道:“陛下,去歇息一會兒吧!”
他低著頭,等了等上頭回話,卻很久都沒聽到動靜,在抬頭時,就看到李鷙微微抬起了身子,有些錯愕地看向常晟身後。
他問:“你怎麼過來了?”
殷籬閉口不言,悄悄點著步子到李鷙身前,水盈盈的眼睛裡全是不滿,乾淨透亮的眸子惹人憐惜,李鷙心頭一軟,牽了她的手到自己身旁,喟嘆一聲:“朕說了會去找你。”
殷籬不說話,貼到他胸口,伸出手指,在他胸前輕輕畫著,藏不住的眷戀和依賴。
常晟閉著眼,乾澀的嗓子發不出聲音,他似是要說什麼,但終究只是安靜地退了下去。
李鷙抱著殷籬待了一會兒,頭很沉,但他睡不著,只覺得腦子嗡嗡響,懷裡的美人安靜又乖巧,趴在他胸前,玩著他的衣袖,也不打擾。
外頭天色沉了,染了一層墨藍色,暑氣也消散開來,終於添了點涼風。
李鷙坐正身子,撫著殷籬的肩膀:“朕帶你出去走走?”
殷籬看著他,立馬皺緊了眉,想也不想便搖頭,滿眼都是不贊同。
李鷙無奈地看著她:“你怎麼能總是不出去,每日守在這裡,身子該憋壞了。”
他這麼說,殷籬好似生氣了,瞪了他一眼,手腳都離他遠遠的,偏過身子不看他。
李鷙立馬繳械投降,他笑著拉殷籬的手,將她往自己身前帶,一邊輕聲哄:“好,好,你不願出去,我們就在這裡,朕給你扇扇。”
他說著,手上搖起來。
殷籬忍了一會兒,很快便笑逐顏開,抱著他脖子,在他臉上親了一口。
窗外蟲鳴陣陣,遮掩著心頭如擂鼓一般的振動。
櫻唇近在咫尺,李鷙低頭便能碰到,他望著眼前人,只想擁她入懷,讓她融化在自己的骨血里,仿佛這樣才算真的擁有。
李鷙在鎖晴樓歇了一下午,正躺在殷籬膝頭閉眼小憩時,常晟急匆匆進來了。
“陛下!榮王——”
後面的話還沒來得及說出口,李鷙忽地睜開眼,直直坐起身,皺眉打斷他。
“閉嘴。”
常晟抿了抿唇,將身子壓低,語氣充滿無奈:“陛下,朝中大臣有要事稟報,請陛下速移承乾殿!”
外面颳起一陣風,風吹著白幡輕輕搖擺。
李鷙臉色一陣青一陣白,似乎不喜常晟這般打擾自己,但他終歸沒將常晟趕出去,只是轉過頭,溫柔地撫了撫殷籬的頭髮:“阿籬,朕先去處理政事,過會兒再來看你。”
殷籬不情願,轉過身子又不理他了。
李鷙無奈,拉著殷籬的手:“要不然,你跟我一起去?”
常晟額頭上的汗都滴下來了,他硬著頭皮,明知接下來的話李鷙聽了會不高興,還是說出了口:“陛下,有外臣在,娘娘去了不方便……”
李鷙果然皺了皺眉頭。
但他最終還是沒責怪常晟多嘴,只是安撫殷籬,在她耳邊說了好半會兒話才哄得她放手,對殷籬,他總是萬分耐心。
出鎖晴樓的時候,李鷙隨口跟常晟道:“讓宮裡的人都仔細些,怎麼門口還能有蛛網?”
常晟頓了一下,才道:“奴婢記下了。”
他抵著袖口蹭了下額頭,嘴裡越發苦澀,趁著李鷙不注意,回頭望了一眼鎖晴樓,雜草在風中搖晃,蓬勃的生機卻生出無盡的頹敗。
他好奇,這樣的景象在李鷙眼裡到底是什麼樣。
宣承殿早有大臣等候,每個人臉上都憂心忡忡,暗沉的表情像是有刀懸在頭頂上,李鷙一進來,眾人紛紛擠上前去,想要優先稟報最緊要的事。
江南澇災肆虐,西北叛軍推進,東山卻又是大旱,僅僅是兩月時間,各處天災人禍不斷,國庫被軍費掏了個大窟窿,還沒來及堵上,就被接下來的災禍沖得一乾二淨。
最重要的是,如今民怨沸騰,哀聲哉道,有衍生出不少大大小小的禍事,朝廷自顧不暇,各縣府又如何抵得住怨民?
有吃有穿時我怕你手中那杆長纓槍,人都活不下去了,又豈會在乎你是官是匪。
這種情況下,李鷙甚至七日只有三兩日上朝,更有甚者,朝臣已經近半月沒見過陛下,如果不是連安陽城都有百姓受到怨民的波及了,朝臣也不會一橫心,到皇宮裡求見李鷙。
一個時辰後,大臣們鐵青著臉從宣承殿裡出來。
常晟一看大臣們都這個臉色,急得額頭上的汗又再次滴了下來,他一個勁地擦啊擦,只感覺毒辣的太陽快要將他烤化了,連同那顆絕望的心一起架在火上熏。
他一邊擦汗一邊抽噎,到最後不知是不是在哭。
放眼望去是一片白啊,將那紅牆綠瓦的顏色都遮住了,夏蟬躁動不安地鳴叫著,他看了看隨風而動的白燈籠,心裡想,您可沒見到吧!也想不到吧!竟會變成這個樣子,竟會變成這個樣子……
他最後蹭了下眼睛,看了看這空寂荒蕪的皇城,調轉過身,重新彎曲成恭順的弧度,邁著小步子走了進去。
李鷙靠在龍椅上,手掐著眉心,臉色並不好看。
常晟清了清嗓子,勸道:“陛下,去歇息一會兒吧!”
他低著頭,等了等上頭回話,卻很久都沒聽到動靜,在抬頭時,就看到李鷙微微抬起了身子,有些錯愕地看向常晟身後。
他問:“你怎麼過來了?”
殷籬閉口不言,悄悄點著步子到李鷙身前,水盈盈的眼睛裡全是不滿,乾淨透亮的眸子惹人憐惜,李鷙心頭一軟,牽了她的手到自己身旁,喟嘆一聲:“朕說了會去找你。”
殷籬不說話,貼到他胸口,伸出手指,在他胸前輕輕畫著,藏不住的眷戀和依賴。
常晟閉著眼,乾澀的嗓子發不出聲音,他似是要說什麼,但終究只是安靜地退了下去。
李鷙抱著殷籬待了一會兒,頭很沉,但他睡不著,只覺得腦子嗡嗡響,懷裡的美人安靜又乖巧,趴在他胸前,玩著他的衣袖,也不打擾。
外頭天色沉了,染了一層墨藍色,暑氣也消散開來,終於添了點涼風。
李鷙坐正身子,撫著殷籬的肩膀:“朕帶你出去走走?”
殷籬看著他,立馬皺緊了眉,想也不想便搖頭,滿眼都是不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