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蓮芝自是答應的, 所以她準備吃了早飯就回娘家一趟, 這次差不多要住一個來月呢,她得提早和爹娘打聲招呼才是, 可別到時候又有別的事。

  還有自己還未將相公考中縣案首的事告知爹娘呢,待會兒一定要把這事和他們說說,也好讓二老跟著高興高興。

  怕孩子們吵到相公念書,是以吃過早飯,劉蓮芝就把她們幾個也帶上了, 小丫扭著身子不想去姥姥姥爺家, 在家裡跟著爹爹多好啊, 結果三丫走過來在她耳朵里說了幾句,這下小丫頭就乖乖地跟著娘親出門了。

  劉蓮芝很好奇,忙問小丫,你三姐和你說了啥話了?

  小姑娘睜著亮晶晶的眼睛說道:“三姐讓我別吵,說爹爹要考大官哩!”

  劉蓮芝聽了忍不住地笑“你小小年紀,難道還知道大官?”

  “知道啊。”

  “那你跟娘說說大官是做啥的?”

  “賣芙蓉糕和蛋卷的啊。”想到昨晚吃的點心,小丫不禁咽了咽口水,爹爹買回來的糕餅可真好吃呀。

  幾人聽了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

  周青林用墨筆把昨晚整理出來的大起詞一一寫在紙上,還有承上,承易和承果的用詞,準備作賦時再添加進去。

  這些都是作賦時的常用詞,等自己把它們都一一背下來之後,那麼寫起賦來就不會這麼累了。

  等他寫好觀乎,惟乎,原夫,正準備再寫上幾個轉言詞時,忽然聽到院子外頭傳來敲門的聲音。

  自己平時與村里人來往也不多,不知道此時是誰來找自己,周青林忙起身去開門。

  到了院子,他聽到院子外頭有說話的聲音,這聲音聽著有些陌生。

  打開院門,就看見門口站著兩個身穿青襟,頭戴方巾的書生,都是十七八歲的模樣,周青林覺得有些眼熟,緊接著他就想起來了,這不是和自己相互結保的長亭書院的考生嗎。

  不知道這兩人怎麼找到他家的,也不知他倆過來所為何事,來不及多想,周青林忙熱情地把人迎到了堂屋裡。

  見終於找到人了,呂志義和應進慶不免都鬆了口氣,這下先生交代的任務總算能完成了。

  “哈哈,周兄,原來你家就在這裡啊,倒叫咱們好找。”

  “是啊,周兄這地方可真不好找,我跟呂兄兩人一早就出來了,走走停停,一直都沒找對路,好在那趕車師傅認得方王村的路,兜兜轉轉的,終於找到這邊來了。”

  周青林笑著拱手,“寒舍偏遠,讓兩位費心找尋了。”

  呂志義擺手,道:“算不上費心,雖走了不少冤枉路,可沿途倒叫我倆飽覽了不少美景。”

  應進慶一臉陶醉地說道:“是啊,這裡雖偏了些,可這山高樹茂的好景致卻是難得,周兄每日置身這如仙之境,著實讓人羨慕啊。”

  這話周青林倒是認同的,別看他家位置偏僻,可這四周風景宜人,山好水好,還真是不可多得的好所在。

  三人寒暄一番後便轉入了正題。

  “昨日先生忽而想起一件事來,說那日在縣衙雖與你約好去府城的時日,卻未告知要在哪裡會合,怕到時耽誤了行程,是以今日特地讓我和應兄過來見知與你的。”

  一聽說是這事,周青林用手拍了拍腦門,額首稱慶道:“幸好尊師想起了這事,還讓你倆過來知會於我,否則我可要有得找了。”

  那日因為自己要急著趕去府城,當時他還真沒想起問這件事來,就是現在他也沒發現這個問題來著。

  周青林心想,還好今天他倆過來跟他說了,不然真等到出發的那一天,自己都不知該上哪裡去找他們幾個,到時就耽誤事了。

  “今日多虧應兄與呂兄過來告知了。”周青林再次道謝。

  應進慶笑著擺手,“周兄客氣了,你與我和呂兄同為雲河鎮考生,這次府試咱們幾個又是互結之人,理當和衷共濟,守望相助才對。”

  呂志義也跟著點頭,見時候也不早了,他站起身來,笑著對周青林說道:“既話已帶到,那我倆就先告辭回去了。”

  說著便要走。

  人家大老遠跑過來給他帶話,周青林怎麼可能讓他們空著肚子回去呢。他忙攔著兩人說道:“現下正是飯點呢,你倆不如在我家用了飯再回鎮上去吧。”

  留他倆吃飯?

  應進慶和呂志義相互對望一眼,然後不約而同地朝空空如也的飯桌上看了看,心道,今兒個就周兄一個人在家,別說請他倆在這裡吃飯,恐怕周兄自己的中飯還不知在哪裡呢。

  見他倆這副表情,周青林便知道他們在擔心什麼,不免覺有些好笑,他忍不住笑道:“你倆放心吧,燒搜煲湯炒菜做飯這些我可都會呢,就是不知今日你倆會來,是以家中備菜不多,只能簡單地炒幾個菜了。”

  聽了周青林的話,應進慶和呂志義都覺得不可思議,讀書人最是講究孔孟之道,不都說君子遠庖廚嗎,沒想到周兄卻反其道而行之,大談舉炊烹飪之事,屬實少見啊。

  周青林也沒解釋太多,讓他倆在堂屋小坐,自己則快步去了廚房,準備生火做飯了。

  他把淘洗乾淨的米倒入陶罐中,再往裡加些水,蓋上蓋子,然後點燃炭火,把陶罐架到火爐上,接著再添上幾塊木炭,最多一刻鐘,香噴噴的米飯就能煨好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