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至於學校二食堂那些五花八門琳琅滿目的各色小吃, 則留在課餘飯後肚子還不怎麼飽,又或者是需要有東西填填肚子的時候再進去吃。

  簡單來說,學校一食堂吃正餐,學校二食堂來加餐, 全天二十四小時從早到晚早中午下午傍晚深夜五個時候肚子都不會閒著!A大在校學子們都快要吃撐了。

  與此同時, A大學校一食堂的第四個家鄉菜也被推出, 是位於中部地區的陝地菜——

  A大在校學生們在米飯吃多後,都想吃一吃位於國內中部地區所常吃的各色麵食了!!

  油潑麵、褲帶面、臊子麵、刀削麵、貓耳朵、打滷面、肉夾饃、肉泡沫、栲栳栳、涼皮……這些裡面哪一個菜不好吃哪一個不勾人味蕾?當然是全部都好吃全部都要做!

  之前都是米飯菜的天堂, 如今麵食菜出來,獨屬於麵食愛好者學生們的競爭就要來臨!!

  有學生說學校食堂在做麵食的時候主要精力應該放在面的形狀口感上的,比如說柳葉面、刀削麵、貓耳朵、剔尖、揪片、手擀麵、剪刀面等等這些都是於麵條形狀麵條製作工藝上有所不同, 吃起來口感也會各異;而有的學生則說學校食堂做面當然要更注重味道澆頭, 比如說油潑麵、臊子麵、羊雜麵、褲帶面等等這些面的味道澆頭都是不一樣的, 希望在學校食堂裡面都會有都能吃到!

  而謝瓷在看完食堂意見匯總群裡面大家五花八門的討論後,心裏面大概也有數了。

  此時尚還未整改的學校三食堂處有許多檔口處還是空缺的,只有極少數面檔還在運營。

  而三食堂在原來A大五大食堂的功能區中所負責部分的正是麵食部分,此時家鄉菜中的陝地麵食被A大在校學子們推出來,豈不是正好可以趁此時機將陝地麵食長久安設於A大三食堂的麵食區中,將尚未豐滿的A大學校三食堂給豐滿起來,並且再填充進去各種各樣在校學生們都愛吃的各地各色麵食?

  比如除陝地麵食外,其他地區如京津地區的炸醬麵、杭地的片兒面、川地的擔擔麵、鄂地的熱乾麵、豫地的燴麵、吉地的冷麵也十分出名很有名氣。

  而麵食中,除麵條外,還有窩窩頭、饅頭、花卷、蔥餅、油餅、灌餅、湯包、火燒、煎餅果子、烤冷麵、鍋盔、烤饢等等各式各樣的麵粉雜糧粉做成的美食。

  謝瓷心中稍一思考,就覺得完全可以分門別類地布置於A大學校三食堂的空檔口中。

  此時雖然有了學校二食堂的分流,但是學校一食堂每日所需接待的人流量還是太大了。

  A大學校中在校學生老師加起來可是有數萬人,只一個A大學校一食堂完全不足夠。

  等學校三食堂的面點區正式開起來,學校中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人流量能分流到學校三食堂去,在學校一食堂中工作的廚工們也能於休息上多上一些,排班時候也更為寬裕。

  想到便是做,謝瓷很快再通過之前所掌握的渠道在網絡上廣招廚師,充實員工。

  因為謝瓷在學校食堂廚工待遇上所給到的底薪提成以及相關福利都比其他地方要好上不少,於工作安排上亦較為合理,不過一周多一點兒的時間,A大學校三食堂所需要的面點廚師已經被招攬得七七八八了。

  其中,為了使得陝地麵食的好吃程度能比得上之前幾周所經營的川渝菜湘地菜以及港粵菜,謝瓷在陝地麵食廚師的聘請上相關要求亦十分高,必須是陝地土生土長,對陝地麵食有著較為深入的研究與手法經驗老道的面點大廚才會被聘入A大學校三食堂之內,然後,有好幾位本來土生土長在陝地省會城市的陝地學生們在看到重新開業後的三食堂,紛紛驚呆了——

  只見,那專屬於陝地麵食的面檔中,主要負責經營製作的是一位於頭髮上已經稍稍有些花白,但是身體上肌肉仍舊十分健碩,身強體健老當益壯的中年男廚師。

  而於陝地省會城市那著名百年老字號「陝面記」中吃過麵食的陝地學生只要看一眼就能認得出來,這在學校三食堂陝地面檔口中做麵食的不正是那「陝面記」的著名大廚張源生?

  張源生,陝西人,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出生於陝地省會,自十七歲進入廚房後廚工作後就再也沒有換過職業。

  二十歲進入百年老字號「陝面記」中負責幫廚工作,五年後成為首席面點廚師,之後的三十幾年時間張源生都是「陝面記」這一陝地麵館中說一不二的存在。

  三年前有陝地電視台的人去採訪「陝面記」中的食客與老廚師,問食客,「陝面記」中最讓你印象深刻為之常來的是誰?問廚師,你們之中手藝最好的廚師是誰?所有人都毫無遲疑直截了當地指向張源生。

  並且,同一年份,華國國內廚師行業協會還直接給張源生本人頒發了陝地自建國以來最傑出十大廚師之一的稱號。

  可以這麼說,張源生本人就是陝地麵食方面的國寶級廚師,尚還活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而張源生本人在面對採訪記者所提到的問題——你將會在「陝面記」中工作多久的時候,張源生本人給到的回答是,不知不覺都已經在「陝面記」中做了有三十二年了,在「陝面記」中工作已如生活,我這個人比較長情,既然如此,那就這麼繼續做下去,直到我再也做不動的那一天吧。

  ——所有人都感嘆張源生老廚師的老當益壯與長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