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時在召國時,因為馬青荔姐弟的緣故,他也時常同梁必成一起探討商議,馬青弦能登上皇位,梁家也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梁必成看著李彥逐不禁感慨萬千,雖說梁必成知道自己愛慕之人愛慕著李彥逐,但他卻討厭不起來李彥逐,要不是此人的謀略,他們梁家也會因為八皇子奪嫡失敗而落敗。

  李彥逐又擁抱了陳言時,「陳言時,你辛苦了。」

  陳言時即刻問道:「陛下,給我杯茶,這一路馬不停蹄,累死我了。」

  李彥逐道:「賜座,上茶。」

  陳言時大大喝了好幾杯茶,他累壞了,顧不上說話。

  倒是梁必成先說道:「陛下,我國長公主給陛下帶來了困惑,國君深感歉意,特讓我帶長公主回去,和親一事,今後不會再有。」

  在他看來,大興兵力比召國強大,且還有李彥逐這樣有謀略又懂兵法的帝王,召國是在沒必要同大興過不去的,再者,他雖為武將,但一直都希望止戈為武,天下太平,並不願起戰事。

  李彥逐坐在御書房的龍椅上,看向梁必成的神情十分誠懇,「國君能諒解,朕很感激,只是長公主對這件事有些執拗,還希望必成你給予配合。」

  陳言時緩過些勁來,說道:「梁兄,回來的路上我問你心裡還有沒有長公主,你怎麼回答的,一直在你心裡啊。我說兄弟,你此次來,若聽我的,定能讓你抱得美人歸,讓長公主心甘情願同你回召國。」

  李彥逐不由問道:「你們何時稱兄道弟的?」他可是記得,在召國時梁必成還不認識陳言時呢。

  「陛下,微臣遊歷各處,前段時間正好到了召國,遇見了梁兄。」

  解釋完,陳言時繼續對梁必成道:「梁兄,我那個義妹和陛下之間的事,我也告知你了,現在是長公主威脅我義妹,說她若是不離開,召國就會出兵……」

  「召國絕無出兵之意。」梁必成馬上強調。

  陳言時和李彥逐對視一眼,是呀,在兵力實力懸殊的情況下召國肯定會這樣說,若是有他國加入,誰知道會不會生了野心。

  再說梁必成不過是武將,做主的可是召國國君。

  陳言時安撫道:「陛下自然是知道你們無意出兵,這不是長公主威脅我義妹嘛。這樣,長公主約我義妹正月二十七,也就是明日在護城河相見,屆時,你去勸阻一番。」

  梁必成起身行禮,「陛下,在下願此時前去勸阻,不必等到明日。」

  陳言時馬上道:「你現在去無用的,聽我的,先別讓任何人知道你來了大興,明日前去勸阻即可。」

  梁必成看著陳言時,內心有些狐疑。

  陳言時繼續道:「你信我,就能抱的美人歸,若不信我,你此次就白來了,怎麼,還怕我害你不成?」

  梁必成雖有疑問,但卻更想搏一把,「陳兄要害在下,路上就害了。好,那就明日。」

  聽到他如此說,李彥逐和陳言時心照不宣對視一眼,他們要的就是梁必成這句話,且明日可不僅僅是勸阻這麼簡單。

  第一百一十三章

  此事是陳言時和李彥逐提前商量好的, 若想達成目的,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陳言時千里迢迢從召國將梁必成帶來,並非是讓他去勸阻的, 而是另有打算。

  梁必成和陳言時剛離開,馬青荔就來了,她也不繞彎子, 開門見山道:「既然陛下看過了本宮給沈亦槿的信,也該知道明日就是沈姑娘給答覆的日子,還請陛下准許我出宮一日。」

  原本她打算讓另一使臣和部分隨從先行回召國, 屆時, 她打著送行的名義出宮去見沈亦槿, 再將其迷暈, 扔上馬車,混跡在使臣的車隊裡,等到了召國, 就讓人神不知鬼不覺處理掉。

  並且她也不怕被人發現,因為那封信是動過手腳的,兩日後字跡就會消散, 不會留下證據。

  只是事情的發展出乎了她的預料。

  按照她的設想, 通常女子拿到這封信,都會選擇自己先思慮一番, 等兩日過去, 信上字跡已然不在,此時再想說, 便無從說起。再者, 無論作何答覆, 其實都與旁人無關, 不過是十日後的一場赴約,大可不必告知他人。

  可她萬萬沒想到,李彥逐竟然當日傍晚就將信扔在了她面前。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若再請求讓另一使臣先行回召國,時日未免也太過巧合,李彥逐難免生疑。

  於是她當即改變了計劃,第二日便想辦法給館驛的使臣送去了信,打算花重金找殺手暗殺沈亦槿,且並非是在明日,就在今晚。

  如此一來,即使明日沈亦槿並沒有出現在護城河,也與她無關。

  現下她來找李彥逐只不過走個過場,允與不允的,都沒所謂。

  李彥逐帶著淺淺的笑意,「朕也想知道亦槿究竟會作何答覆,明日長公主得了答覆後可在宮外多逛一逛。」

  當日將信扔給馬青荔時,他就覺得馬青荔不會輕易善罷甘休,這才讓江鋒下令,不許馬青荔身邊的隨從和婢女出宮。

  卻不知馬青荔買通了一個見錢眼開的小太監,只不過那小太監,連宮門都沒出去,就被衛安攔下了。

  知道馬青荔要雇殺手暗殺沈亦槿,李彥逐雖惱怒,恨不得即刻就殺了她,但也深知,馬青荔此次前來,不僅僅是召國公主,還是召國的使臣,不論是哪一個身份,他都不能輕易動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