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彥逐有些驚訝,這個劉信嘴上總是說走走樣子,其實還是做了一番準備的。

  「劉將軍先起身再說。」

  劉信又道:「殿下是同意末將一同前去了嗎?」

  李彥逐啞聲。

  劉信很是鄭重地道:「此次剿匪殿下需要末將,早年間末將還是小兵時曾鎮守榆縣,只是我改過名,並沒什麼人知曉這段經歷,且此時榆縣守城將領同末將是舊友。」

  李彥逐當真是有些驚訝的,劉信曾經鎮守榆縣,是他沒有想到的,在知道後備軍隨他剿匪後,也曾讓江鋒調查了劉信,許是調查時日短,並不知他還有這段經歷,或許就如同他所言,這段經歷是不被人知的。

  現在看來,老天爺對他也沒有壞到不可理喻,還是給他留了一線生機。

  「好!就依將軍,若此次剿匪功成,將軍乃是頭功!」

  劉信這才起身,「末將不敢居功,末將之前對殿下無理,還請殿下原諒。」

  其實,這許多日相處下來,李彥逐和他想像的大不一樣,剛開始他覺得是個病秧子,後來除夕之夜,李彥逐揭了他傷疤的同時,也讓他了解到李彥逐至少不是個貪生怕死的懦夫。

  除此之外,行軍這一路,李彥逐張弛有度,體恤將士,並無皇子的氣焰,也沒有旁人所說的窩囊之感,反而有些心中有江河的氣度。

  再加之今日,劉信更加確信,相比於其他兩位皇子,李彥逐更應該登上那個至高之位。他一直都忘了,人們也都忘了,如果六年前那場御駕親徵得勝而歸,現在的東宮會不會已經易主了。

  李彥逐拍了拍他的肩頭,「將軍過謙了,如今我們一道,為榆縣百姓謀太平。」

  劉信重重點頭,「末將願追隨殿下。」

  從營帳出來,劉信清點了傷病的士兵,傳達了李彥逐的軍令,讓自己的副將帶領這些人留在原地。

  至此,三萬大軍,還有不到兩萬人,李彥逐帶領著他們繼續前行。

  又行軍整整一月才來到了榆縣。

  榆城的縣令和守城的將軍早早在城門口迎接,這裡天高皇帝遠,對於上京的事並不了解,得知領兵的乃是皇子,都感到十分驚訝。

  剿匪一事,通常都是由守城軍隊來做,最多也就是周圍守城將士前來支援,除非是匪患成了一定規模,形成了叛亂,朝廷才會派兵前來鎮壓。

  就更別說是皇子親自領兵了,縣令張德順頭上冒了汗。

  榆城地處偏遠,縣令張德順寒窗苦讀高中進士,恰逢當時榆城縣令病故,朝廷派他接任已二十餘載,除了科舉那幾日便再也沒見過上京的繁華了,更沒見過比主考官還高品階的官員,加之心懷有鬼,他不敢抬頭。

  看了一旁的守城將軍徐勤,張德順心頭更加發虛,前幾日他收到了吏部侍郎的親筆書信,讓他在此次朝廷剿匪時從中做梗,和派去安插在山匪中的奸細裡應外合除去主帥,定不能讓他活著走出榆城,且這件事不得告知旁人,否則不但要了他的腦袋,還會要了他妻兒的性命。

  還允諾他,若事成,定然調他到上京任職,給他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當了這麼多年縣令,他做夢都想帶著妻兒去上京見識見識,況且這件事也容不得他說不。

  只是沒想到此次前來的人是六皇子,稍作思索他便知曉,這是一場皇權之爭。

  他不知道此次要謀害六皇子的究竟是太子還是五皇子,也不知道在如今的剿匪隊伍中有沒有細作,又有多少,只知山匪中安插了不少細作,會有人同他接應,他的一言一行也暴露在對方眼中。

  這真是他這輩子做過的最危險的事了。

  只希望一切順利,他能調任上京,全家一起享受榮華富貴。

  李彥逐從馬車上走下來,審視著迎接他的一隊官兵,眼神犀利。

  張德順抖抖索索看向李彥逐,見他雖不魁梧,可身上的將帥之氣壓制感強烈,慌張到舌頭打了結。

  「下官,恭,恭迎六殿下。」

  李彥逐的目光掃過張德順,這人賊眉鼠眼,眼神躲躲閃閃,他很是不喜,並未給他回應,而是將目光停留在徐勤身上。

  徐勤忙上前道:「末將徐勤,見過六殿下。」

  此人說話不卑不亢,目光堅毅坦蕩,李彥逐帶兵打仗見過很多將領,初見徐勤他很滿意。

  李彥逐給了身後跟著的劉信一個眼神,劉信頷首上前,來到李彥逐身旁,對仍舊保持著躬身行禮的徐勤說道:「徐兄別來無恙。」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2-05-10 09:24:19~2022-05-11 09:25:03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手榴彈的小天使:棲硯 1個;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棲硯、打奧特曼的小怪獸、玻璃織城 1個;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六十四章

  因近二十年未見, 變化實在太大,徐勤抬頭認了好半天才認出劉信來,他又驚訝又欣喜, 兩人相識於微末,多年後一個留守故地,一個成為大將軍又休於戰場, 再次見面都已是兩眼汪汪,不知如何言語。

  李彥逐見徐勤情緒有些激動,半天都沒說出話來, 想來兩人舊時情誼應是極好的。

  江鋒卻蹙了眉, 身旁這縣令怎麼像是木頭一樣, 難不成還要主子張口問歇腳的地方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