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實李彥逐早就知道,太子會動手腳,他一直以為只是針對他,沒想到太子會拿傷兵和新兵的性命不當回事,這樣的人若登上皇位,勢必民不聊生!

  第六十三章

  在他的記憶中, 太子並不是這樣的人,幼時他們曾一起讀書習字,是太子告訴他要建立一個讓百姓安居樂業的大興, 為何現在的他會是如此?

  支持他的那些臣子究竟知不知道太子已經不是當初的太子了?沈譽究竟知不知道他營中的傷病和新兵都去了何處?

  大概是不知的吧,一個小兵的去處,怎麼也驚動不了一軍主帥。

  他看著行軍路上的將士們, 心中升起悲涼,這些人跟著自己,可知道是來送死的?

  他是想要在登基後撤銷後備營, 卻不是以生命為代價, 有些人必須要死, 但有的人, 可以活!

  出發時父皇給了他解決匪患的時限,他也不得不答應,可現在這幅情景, 不顧將士們的傷病再繼續前行,只能讓更多的人喪命。

  江鋒看出了李彥逐的心思,雖於心不忍還是提醒道:「殿下, 朝廷撥付的軍餉給那些傷病士兵治療風寒花了不少, 若大軍暫停行進,恐怕回朝時會沒有糧餉, 屆時, 就怕將士們會去搶百姓的。」

  李彥逐沉思片刻道:「去請劉將軍過來。」

  劉信遠在邊疆,對李彥逐的事只知大概, 回到上京後, 才詳細了解了一番。

  當然, 十五歲到十八歲李彥逐風光無限的三年, 如今總會被人一言帶過,更多的則是談論他回朝後有多病弱,有多窩囊。

  他帶著偏見,根本不相信這樣一個人能剿匪。

  所以,他十分不明白陛下為何要派李彥逐剿匪,更不明白為何讓後備營跟隨。

  左思右想後,得了兩個結論,要麼陛下在給李彥逐機會,要麼就是要棄了。

  果然,不論是皇家之爭,還是皇家的考驗,他們這些人都是犧牲品。

  聽到傳令說李彥逐要見他,大概能猜到是什麼事,這兩天兵力未戰先損,本就沒什麼勝算,這樣一來,更不可能贏了。

  他倒要看看李彥逐會怎麼做,來到營帳中,他拍拍身上的雪,「老天爺這是讓我們知難而退呀。」

  李彥逐走到劉信身邊,鄭重說道:「劉將軍不願剿匪,今日我便成全你。」

  劉信一臉懵,忙問:「殿下這是何意?」

  李彥逐道:「我思慮了很久,不能再有人因這場大雪死去了,這些傷病的士兵不能再繼續行軍了,可大軍不能因為他們停下,誤了剿匪的期限,就是違抗聖命,還是得死。」

  他看了一眼外面依然在下的大雪,「你清點一下人數,帶著傷病的士兵留在此地,我會拿出一些糧餉給你們,你管束好他們,別去騷擾百姓,若糧餉不夠,就派人來北地,我再給你們銀子。若剿匪僥倖勝利,我便來與你匯合,我們一起回朝復命,若我死在了剿匪之地,你便帶著他們前去復命。」

  李彥逐從懷中拿出一封信交給劉信,「屆時你將這封信交給父皇,一切罪責由我來承擔,可保你們平安。」

  劉信越聽心中越發燙,李彥逐竟然願意如此做,那些傷病士兵對於大多主帥來說就是可以丟棄的無用之人,糧餉珍貴,他卻願意拿出糧餉來救他們。

  他一直認為,出征作戰一切都是為了勝利,傷病是最容易被拋棄的,從沒有哪一個將帥如此為這些人考慮過,在他們心中除了勝利就是勝利,為了贏得一場戰爭,有時候可以不計一切代價。

  突然他很想知道,六年前那場戰事究竟是怎麼回事,可之前他如此看待李彥逐,現在還真有些問不出口。

  劉信猛然間想到了什麼,不由說道:「三萬大軍,這一路本就寒冷,已經有很多人生了病,又遇了這一場大風雪,如今只剩下兩萬多人,若是再讓有傷病的士兵留下,殿下能帶走的也就不足兩萬人了,聽聞匪患雖只有一千多人,但易守難攻,且個個狡猾兇悍,能以一敵百,攻打時,僅是山上滾落的大石塊就能讓不少士兵喪命。」

  他苦笑道:「若是飛騎營的精兵剿匪自然不在話下,可後備營……恐怕都是去送死的。」

  李彥逐也苦笑道:「我本也沒想著能回來,你們又何苦跟著我去送死,作為將士,還未上過戰場就死在了他鄉,未免太可悲了。」

  他真誠的看著劉信,「如果可以,你多留下一些人吧,那些山匪,不是人多就能取勝的,山匪需剿,但不是如今這麼個剿滅法。」

  如何剿滅,他需到了北地細細勘察後,再做打算。

  劉信心中充斥著一團火,此時的他看著李彥逐,已經不再是那個窩囊懦弱的皇子了,而是心懷仁義的將領,他單膝跪地,抱拳道:「殿下,末將不願留下,末將願隨殿下前去剿匪。」

  李彥逐明白,此舉已經讓劉信改變了對自己的看法,但他做此事並非是想讓劉信對自己信服,而是真心實意的不想讓這麼多人跟著去喪命。

  他扶著劉信的雙臂,想讓他起身,「你留下吧,我知你家中還有妻兒和老母。」

  劉信並不起身,繼續道:「北地發生匪患的地界在榆縣,那裡四面環山,山匪就在其中的北山上,山體陡峭,山路崎嶇,別說是攻了,僅僅是攀爬上去,恐怕就得喪失兵力了,而且沒有人帶路,很難找到山匪的聚集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