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再嘆一聲,她背著包袱大步走出,將整個將軍府都隱在了她身後的夜幕中。

  希望太陽再次升起,陽光照耀在將軍府時,會是一番明媚的光景吧。

  衛安早早等在府門口,昨日整理車架物資,他特意多準備了一個放藥材的馬車,通常裝物資的車架都是極為簡單的,沒有車頂,他以藥材怕雪水為由,準備了有車頂的車架運送藥材,在裡面鋪上了厚厚的氈毯,放置了棉被。

  遠遠地看見沈亦槿走了過來,衛安忙迎上前去,「姑娘,殿下和江護衛昨夜就去了後備營,辰時大軍出發,藥材和食材會隨著糧草隊伍跟在大軍後面,屆時你就待在放藥材的馬車上即可,我都交代好了。」

  沈亦槿道:「多謝。」她看了看青灰色的天空,「天馬上就要亮了,我們快走吧。」

  衛安將沈亦槿安置好,就趕去了李彥逐的車架。

  到了運送藥材的車架旁,沈亦槿這才知道,衛安告訴押送糧草藥材的小兵,她是六皇子府的廚子,六皇子體弱,時常吃不下東西,只有她做的藥膳吃食,才會讓六皇子有胃口,只可惜她這個廚子也是個體弱的,不能勞累,這才會讓她坐馬車。

  那些小兵一聽,也對她極為尊重,畢竟這次剿匪,六皇子是主帥,六皇子身邊伺候的人,他們得罪不起。

  衛安想得很周到,這一路不會再有人質疑她的身份。

  沈亦槿很安心地上了馬車,馬車很大,半車都是藥材,另一半鋪有厚厚的氈毯和一床棉被,還有一個水囊,她覺得很欣慰,那些小恩小惠是她隨手給的,卻都被衛安記在了心上。

  剛坐上馬車上不久,隊伍便啟程了,她掀開車簾一角,看著熟悉的路一點一點向後倒去,心頭空落落的,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這般任性,也不知芷寧發現她不見了,會如何慌張,陳言時知曉她消失了,會不會四處尋找,父兄呢?又有多焦急。

  他們最終會從宋有光的口中,得知她去了雪山找神醫,父親會說一句胡鬧,兄長會說等她回去了要好好教訓,陳言時說不定立刻啟程到雪山去尋她。

  林惜呢,會相信宋有光的話嗎?還是會猜到她去向了何處?

  當所有熟悉的一切消失,窗外變成了陌生的風景,剿匪的隊伍已經離開了上京。

  她不禁想,這條路的盡頭,等待她的,將會是什麼?

  第六十一章

  李彥逐下令, 軍隊十里一休,三十里一餐,六十里一宿。

  從上京到北地兩千多里, 若途中無事耽誤,起碼得行軍一月多才能到,可真是一場遙遠的路途。

  走了十多天, 日子已然到了除夕之夜,他們也來到了慶城的地界上。天色將晚,李彥逐下令, 找個平整的地方安營紮寨, 搭起大鍋, 派人進慶城採買酒肉, 讓大家簡單的過個年。

  李彥逐的營帳內,是後備營的三位將軍,酒過三巡, 主將劉信晃晃悠悠從桌几後起身,來到李彥逐面前,「六殿下, 在這個除夕之夜, 末將有個建議。」

  「劉將軍請講。」

  「此次前去剿匪,走走樣子即可, 匪患難除, 滅了一波又會生一波,無窮無盡。」

  劉信看著李彥逐, 神情中都是無畏。

  他久居邊疆, 駐守著大興國西邊的疆土, 只可惜一年前鄰國小股軍隊偷襲, 他受了傷,等傷養好了,右手卻失了力氣,無法再拿起刀劍,右腿日常走路倒是無礙,卻無法跑動。

  自知已無法上陣殺敵,且家中還有妻兒和年邁的母親需要照料,他便請旨回京,皇帝體恤他駐守邊疆的苦勞,給了他後備營將軍的閒職。

  大興朝初始,開國皇帝建立後備營的初衷,本是將年紀小喜愛習武又聰慧的十多歲男孩集合在一處,訓練他們騎馬打仗,武藝兵法,培養成為征戰的衝鋒者,或是金吾衛的精銳。

  誰知經歷了幾任皇帝,後備營變成了這幅模樣。

  劉信回京後,遠離了他熱愛的戰場,幾度讓他十分頹廢,更是無心軍務,長久混跡於風花雪月之地。

  故此,這一年以來,後備營軍紀越發混亂。

  半月行軍,很多人缺乏訓練,體力不支,走一天就得歇半天,原本一個月就能到達的,也不知還要拖多少天。

  李彥逐十分無奈,這支隊伍的存在,如今看來實屬多餘,等他坐上高位,必得第一個撤銷了。

  他看著劉信道:「劉將軍所言我不能贊同。」

  自小熟讀史書,當然知道匪患難絕,可是不能因為難就不去做,不能因為還會再生,就不去理會當下。

  就算是滅了再生,那也要好幾年,北地的百姓至少能在這幾年,過上安穩日子。

  而且很多匪患難除,多與當地官府有關,有的同當地鎮守的軍隊互相勾結,官府得了山匪的好處,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有的守城將領,知道朝廷會撥大量的補給讓他們去剿滅山匪,所以並不盡力,每次只做到能給朝廷交差便收手,並不完全剿滅,導致山匪難除。

  這種為了錢財而成為山匪的鎮壓並不難,難的是,那些被逼成為匪徒的,他們劫富濟貧,盜亦有道,這些人成為山匪是因為朝廷昏庸無能,活不下去,才會選擇這條路,但卻心懷高義,身懷武藝,這種很難剿滅。

  不論是何種情況,想要杜絕匪患,根子都在於朝廷,不在於山匪本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