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她再驚再怒,終究是不忍拆散兩人,可岑老爺呢?就算家業已由兩人接手,可他能忍住不插手女兒的事麼?
疏雨在聽到姨娘說「走罷」的時候眼角便都紅了。她知道兩人本就沒資格要求周姨娘接納她們的感情,周姨娘時不忍心拆散她們,也不知道該怎麼對待她們了。
於是她上前拉住了岑聞,抬頭對周姨娘正色說道:「姨娘,我和聞兒會搬出岑家去。」
「但求姨娘讓我和聞兒能來見見您。」
見周姨娘始終背過身去不願看兩人,疏雨哽咽了一聲,鬆開了岑聞的手,自己跪了下去。
「姨娘待我如親子,疏雨心中感懷。這十幾年來枕穩衾溫,自在閒適,皆是因為姨娘用心相護。」
疏雨壓著鼻頭酸意,接著說道:「疏雨有生母,可您在我心中也是我的母親。」
「疏雨自知對您不起,不敢再祈求姨娘的原諒。可我……與聞兒好不容易才有了今日,我堅決不能放開聞兒的。」
說著,她抬起頭來,一字一頓地把自己的心聲再剖白給周姨娘聽,這是她第一次再別人面前談論起她與岑聞的感情。
「姨娘,疏雨膽小得很。是聞兒將我從麻木含糊的日子裡拉出來,重新給了我一個安心處,我這一輩子也只願與她偕老。」
說完,她想起姨娘那句「可大抵是我做錯了。」心中也泛起酸意來,於是她含淚又說道:「是我不知廉恥,諸多妄念,不是您縱我隨我。」
此話一出,疏雨便看見了姨娘的手顫巍巍地揪住了裙邊。
岑聞聽著疏雨方才的剖白,早已忍不住流出淚來。於是她也跪下了,朝著姨娘拜了一拜,帶著哭腔,鄭重地說道:「女兒會走的,也會好好照顧自己,萬望姨娘保重身體。」
聽到她們跪下來的聲音,姨娘眼中酸澀得不行,只能緊閉起了眼睛。
一拜完,兩人站了起來,慢慢地朝門邊走去。可是在快要出門的時候,疏雨看到了姨娘微微彎下的背脊。想起初見到周姨娘時,周姨娘笑著將她迎進門去的那副神采,疏雨低下頭去,小聲得不能再小聲地說了一句:「對不起,娘……」
她只是庶母,按規矩來說疏雨和岑聞都不能叫她娘,可這一聲娘重重砸到了周姨娘心上。叫她難受得五臟六腑都緊緊揪起,她甚至忍不住想回頭說一句,算了,就當自己不忍心,就當自己心軟。
可是終究還是沒說出口。
就像現在,周姨娘看著那碗雪梨,她知道那是兩人為她蒸的。可是因為心中煩擾不得解,她終究還是沒能吃下一口。
過了一年,又是一個秋季。周姨娘的祖父自夢中突然逝世,走得很安詳,享年已有八十,算是喜喪了。
可是周姨娘是在周家祖父膝下養大的,祖父此前身子都很好,她之前去探望時,還樂呵呵地與她用了一餐飯。這會兒走得突然,周姨娘心中哀痛,再加上之前病沒大好,直接暈倒在靈堂上,周姨娘的父母看見女兒暈倒,心疼不已,趕忙將人送去廂房裡,又是喊大夫,又是喊人回岑家通報。
所幸周姨娘只是昏過去一刻,後來岑聞和疏雨及時趕到,駕著馬車將周姨娘送回了岑家。
回家後,兩人衣不解帶地照顧了周姨娘幾日,顧念著周姨娘的身體,再加上周家那邊送靈的事情,才在岑家住了這幾日。
終於等到周家祖父下葬,一切事畢後,周姨娘的身子也漸漸好了起來。
她沒有開口留兩人,於是兩人也沒有在岑家久留的理由。
於是用完這頓飯後,疏雨只留岑聞在姨娘身邊,自己回屋收拾東西去了。就算姨娘一直沒對兩人說過重話,可她也怕兩人站在一起,姨娘心中會介意;於是乾脆留下岑聞陪姨娘服藥,自己轉身回吟秋榭里了。
她轉身告退的時候,周姨娘眼中就已經有不忍了。她本就心軟,她們母女三人算起來已有近兩年不曾好好說過幾句話了,就連前幾日女兒給她侍疾時,也是小心翼翼地,有一句沒一句地說話。
就像這會兒在她屋裡一樣,岑聞本來說起話來沒完沒了,可這會兒卻只能聽到勺子剮蹭在藥碗邊的清脆聲。
周姨娘默默望著岑聞,和疏雨一起執掌茶業已有兩年,岑聞早已不如當日那般青澀,連在自己面前都不是那個會撒嬌賣乖的姑娘了。
她輕輕嘆出了一口氣來,就算再怎麼變,可那專注的神色卻還是和從前悄悄研茶的時候一模一樣。
看著看著,周姨娘便再忍不住了,於是她出聲打破了屋內安靜的氣氛。
只聽她輕聲問岑聞:「已經九月了罷?」
岑聞手上的動作停了下來,她不解周姨娘為何突然這樣問,所以只是小心回道:「是了,已經是九月初了。」
聽著她話中的不解與小心,周姨娘抿了抿唇,最終抬起頭來看著岑聞說道:「你和疏雨下周回家來罷。」
說著,看著燭燈映在岑聞鼻尖的暖光,周姨娘輕輕抬手,像從前那樣颳了刮岑聞的鼻頭。然後,語氣中有很久不習慣對別人展露的溫柔,她對岑聞說道:「這會兒的蟹肉最是鮮嫩,回來罷,回來給你們蒸蟹吃。」
岑聞像是反應不過來一樣,手還端著藥碗不敢動。半晌,她眼眶漸漸濕潤了,可人卻緊抿起嘴唇來,像是怕眼淚要掉下來一般。
看她這樣,又跟從前沒甚麼兩樣了。周姨娘好笑地問道:「要哭了?」
疏雨在聽到姨娘說「走罷」的時候眼角便都紅了。她知道兩人本就沒資格要求周姨娘接納她們的感情,周姨娘時不忍心拆散她們,也不知道該怎麼對待她們了。
於是她上前拉住了岑聞,抬頭對周姨娘正色說道:「姨娘,我和聞兒會搬出岑家去。」
「但求姨娘讓我和聞兒能來見見您。」
見周姨娘始終背過身去不願看兩人,疏雨哽咽了一聲,鬆開了岑聞的手,自己跪了下去。
「姨娘待我如親子,疏雨心中感懷。這十幾年來枕穩衾溫,自在閒適,皆是因為姨娘用心相護。」
疏雨壓著鼻頭酸意,接著說道:「疏雨有生母,可您在我心中也是我的母親。」
「疏雨自知對您不起,不敢再祈求姨娘的原諒。可我……與聞兒好不容易才有了今日,我堅決不能放開聞兒的。」
說著,她抬起頭來,一字一頓地把自己的心聲再剖白給周姨娘聽,這是她第一次再別人面前談論起她與岑聞的感情。
「姨娘,疏雨膽小得很。是聞兒將我從麻木含糊的日子裡拉出來,重新給了我一個安心處,我這一輩子也只願與她偕老。」
說完,她想起姨娘那句「可大抵是我做錯了。」心中也泛起酸意來,於是她含淚又說道:「是我不知廉恥,諸多妄念,不是您縱我隨我。」
此話一出,疏雨便看見了姨娘的手顫巍巍地揪住了裙邊。
岑聞聽著疏雨方才的剖白,早已忍不住流出淚來。於是她也跪下了,朝著姨娘拜了一拜,帶著哭腔,鄭重地說道:「女兒會走的,也會好好照顧自己,萬望姨娘保重身體。」
聽到她們跪下來的聲音,姨娘眼中酸澀得不行,只能緊閉起了眼睛。
一拜完,兩人站了起來,慢慢地朝門邊走去。可是在快要出門的時候,疏雨看到了姨娘微微彎下的背脊。想起初見到周姨娘時,周姨娘笑著將她迎進門去的那副神采,疏雨低下頭去,小聲得不能再小聲地說了一句:「對不起,娘……」
她只是庶母,按規矩來說疏雨和岑聞都不能叫她娘,可這一聲娘重重砸到了周姨娘心上。叫她難受得五臟六腑都緊緊揪起,她甚至忍不住想回頭說一句,算了,就當自己不忍心,就當自己心軟。
可是終究還是沒說出口。
就像現在,周姨娘看著那碗雪梨,她知道那是兩人為她蒸的。可是因為心中煩擾不得解,她終究還是沒能吃下一口。
過了一年,又是一個秋季。周姨娘的祖父自夢中突然逝世,走得很安詳,享年已有八十,算是喜喪了。
可是周姨娘是在周家祖父膝下養大的,祖父此前身子都很好,她之前去探望時,還樂呵呵地與她用了一餐飯。這會兒走得突然,周姨娘心中哀痛,再加上之前病沒大好,直接暈倒在靈堂上,周姨娘的父母看見女兒暈倒,心疼不已,趕忙將人送去廂房裡,又是喊大夫,又是喊人回岑家通報。
所幸周姨娘只是昏過去一刻,後來岑聞和疏雨及時趕到,駕著馬車將周姨娘送回了岑家。
回家後,兩人衣不解帶地照顧了周姨娘幾日,顧念著周姨娘的身體,再加上周家那邊送靈的事情,才在岑家住了這幾日。
終於等到周家祖父下葬,一切事畢後,周姨娘的身子也漸漸好了起來。
她沒有開口留兩人,於是兩人也沒有在岑家久留的理由。
於是用完這頓飯後,疏雨只留岑聞在姨娘身邊,自己回屋收拾東西去了。就算姨娘一直沒對兩人說過重話,可她也怕兩人站在一起,姨娘心中會介意;於是乾脆留下岑聞陪姨娘服藥,自己轉身回吟秋榭里了。
她轉身告退的時候,周姨娘眼中就已經有不忍了。她本就心軟,她們母女三人算起來已有近兩年不曾好好說過幾句話了,就連前幾日女兒給她侍疾時,也是小心翼翼地,有一句沒一句地說話。
就像這會兒在她屋裡一樣,岑聞本來說起話來沒完沒了,可這會兒卻只能聽到勺子剮蹭在藥碗邊的清脆聲。
周姨娘默默望著岑聞,和疏雨一起執掌茶業已有兩年,岑聞早已不如當日那般青澀,連在自己面前都不是那個會撒嬌賣乖的姑娘了。
她輕輕嘆出了一口氣來,就算再怎麼變,可那專注的神色卻還是和從前悄悄研茶的時候一模一樣。
看著看著,周姨娘便再忍不住了,於是她出聲打破了屋內安靜的氣氛。
只聽她輕聲問岑聞:「已經九月了罷?」
岑聞手上的動作停了下來,她不解周姨娘為何突然這樣問,所以只是小心回道:「是了,已經是九月初了。」
聽著她話中的不解與小心,周姨娘抿了抿唇,最終抬起頭來看著岑聞說道:「你和疏雨下周回家來罷。」
說著,看著燭燈映在岑聞鼻尖的暖光,周姨娘輕輕抬手,像從前那樣颳了刮岑聞的鼻頭。然後,語氣中有很久不習慣對別人展露的溫柔,她對岑聞說道:「這會兒的蟹肉最是鮮嫩,回來罷,回來給你們蒸蟹吃。」
岑聞像是反應不過來一樣,手還端著藥碗不敢動。半晌,她眼眶漸漸濕潤了,可人卻緊抿起嘴唇來,像是怕眼淚要掉下來一般。
看她這樣,又跟從前沒甚麼兩樣了。周姨娘好笑地問道:「要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