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崔桃奚雖性格涼薄,但還不願意因為一個蠢貨葬送全族,族中有些人是該死,但大部分人確實無辜。

  「孤知道了。」李成綺道:「文書送到長寧殿。」

  章逐藪道:「是。」

  他見過禮之後起身出去。

  長寧殿是謝明月辦公所在,崔桃奚挑了下眉。

  她聽聞小皇帝親近謝明月而遠李旒,今日一見他所為,果然如此。

  崔桃奚道:「陛下日理萬機,我不叨擾了。」

  李成綺起來送她,「太皇太后不多留幾刻?」他想了想,「御膳房新來的廚子有幾道菜做的尚好。」

  面對崔桃奚,除卻公事,他連其他話都找不出。

  崔桃奚笑眯眯道:「菜雖好,茶卻難喝。」

  李成綺無言以對,送崔桃奚出殿。

  昨夜下過大雨,今日碧空如洗,陽光落在這個著華貴宮裝的女子身上,她滿身的珠翠耀得李成綺眼睛有一瞬間的刺痛。

  這樣的陽光,李成綺看不清她的臉,只看得清那些耀目的珠翠。

  女子偏頭,忽對李成綺道:「吾子李昭,生而聰慧。」

  李成綺沒想到自己死過再活一次能聽到崔桃奚如此評價,沉默半晌,笑著道:「先帝之事,孤亦有所耳聞,先前宮中的先生還說陛下是救世的神仙。」

  「早慧早亡,也算不得什麼好事。」崔桃奚的聲音冷漠。

  自她入長樂宮以來,還從未用這樣的語調說話過,簡直像是一塊堅冰,刺得人又冷又疼,寒意砭骨。

  李成綺一時語塞。

  他想笑,想解釋,卻又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他想,孤也不想早死。

  生死有命,孤掌天下之權,也難以勉之。

  於是揉了揉鼻子,頷首苦笑道:「是。」

  「所以,」崔桃奚似乎看了他一眼,也好像根本就是陽光太刺眼,李成綺產生的錯覺,「小皇帝,你好自為之。」

  作者有話說:

  母子感情有,但不是很多。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76章

  翌日。

  這樁調查起來並不大張旗鼓, 卻牽動著無數人的舞弊案終於落下帷幕,崔穎儀利誘學士, 得到策題賣出, 後又為保全自身買兇滅口,為國法所不容,念其父祖忠心為國,不牽連家人, 於秋後問斬, 耿恬玩忽職守, 泄露策題, 罷官流放三千里充軍,其餘一百二十人, 除卻已葬身魚腹的盧姓考生,皆流放充軍,革除功名, 永不錄用。

  詔令既出,天下震驚, 尤為驚崔穎儀, 其出身甚高, 又有一太皇太后姑姑,竟落得個身死的下場, 各級考試中有異心者皆收斂,生怕下一個就輪到自己。

  余者則拍手稱快,除了處置得當的緣故外, 還因為皇帝要在明年春加開恩科, 再行舉士。

  而這件事的結果, 並沒有使朝中多麼震動, 朝中官員此刻關注的俱是第二道詔書。

  第二道,據說由新帝親手寫就,謝明月於大朝會時念出的詔書。

  「孤自御極以來,夙夜兢業,弗敢怠慢,以期四海永樂,海清河晏。先帝治時,昆悅積惡,於我朝懷覬覦之心,人神共怒,是以興兵,摧枯拉朽,昆悅須臾而滅……」眾臣跪聆旨,大殿之中呼吸聲都不聞,所迴蕩的唯有謝明月的聲音,「孤今視之,朝廷之弊不在西南,而在群臣之中。先帝所遺之多忠貞懷德之士,然後小人奸邪蔭蔽,隱於朝中,怙惡不悛,為萬姓所不容,孤於百代計,挽迂荒積弊,今即變諸制,求太平之治。布告朝野,咸使聞之。」

  詔書不過寥寥百餘言,卻砸得眾人眼前發黑。

  新帝的意思,竟是要改官制!

  還未親政,即要改官制,到底是小皇帝的意思,還是謝明月的意思?

  那小皇帝不出深宮,又素來有個不學無術的暴虐名聲,怎麼會想到改革官制,定然是謝明月借著天子詔令大做文章。

  有朝臣在看見策題時便猜到了皇帝的打算,然而不想明旨得如此迅速。

  謝明月竟然同意。

  有人悄然看謝明月的臉色,從中卻什麼都看不出。

  還是說,謝侯只是暫且不駁小皇帝面子,對於改革只是陽奉陰違?

  有人心思活絡,想探一探謝明月的意思,再做打算。

  太監接過謝明月手中的詔書。

  謝明月站在丹陛之下,群臣之前。

  「改革諸令已匯總成文書發下,今日即行。」謝明月道,目光平靜地掃過驚疑的人群,「秦博約。」

  秦博約從人群走出。

  諸進士大多授官,然而他這個一甲第一與顧無隅卻始終沒有動靜,蘭台多有議論,猜測著到底是選來的人不合了誰的心思,一甲第一與第三竟始終沒有授官。

  不曾想,卻是為了今日。

  「陛下有諭,秦博約持重,懷毓秀才,鯤鵬志,今官制初改,阻力重重,孤懷惜才重才之心,授秦博約淮州守,願爾昃食宵衣,視民如子,不復孤之期許。」

  淮州守!

  誰人不知淮州乃是朝廷賦稅重地,為皇帝所看重,是周朝最為繁華,最風花雪月,也是最能損折官員傲骨志向之地,今日小皇帝居然肯讓秦博約出任淮州守?

  這到底,這到底是皇帝的意思,還是謝明月已經按捺不住,欲染指淮州了?

  不少人不約而同地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