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頁
李霽沉默片刻,道:「漪如,你想做太子妃麼?」
漪如愣了愣,少頃,露出苦笑。
自從聽到了使者的奏報,她就隱隱猜到了這裡。普天之下,兵馬最強的是長沙王,從前,連皇帝也不曾跟他對著幹,現在那些一盤散沙的諸侯和軍府,則更是無法抵擋。
朝廷的來書,蓋著大璽,無疑是王皇后的意思。可見她已經走投無路,唯有將長沙王迎入京中,才能平息這場危難。
而長沙王一旦入京,繼承大統就是板上釘釘的事。
漪如想起了先帝。
當年,長沙王作為嫡子本該繼承皇位,如今歷經種種,竟是重又回到了眼前。
李霽作為世子,也會被立為太子。
太子妃三個字,是她上輩子的夙願。自她被告知自己要嫁給太子開始,她就一直覺得那個位子是自己的,直到嚴家倒下。
這輩子,她極力遠離皇宮。
可諷刺的是,老天似乎故意跟自己過不去,她越是不想要,便越是塞過來。陰差陽錯,竟又要回到那裡去。
「事到如今,我還能說不想麼?」漪如道。
「自是可以。」李霽道,「你不想做,我幫父親平定天下之後,便讓給阿灝。」
「阿灝才幾歲。」漪如好笑地輕輕打他一下。
李霽卻不說話,只看著她。
「我們不是說好了,無論發生什麼都要一起扛?」漪如道,「你去何處,我便去何處。」
李霽的目光一動,眉宇間終是舒開。
「回去吧。」他輕聲道,說罷,拉起她的手。
夜風和緩,明月高懸。
二人相依偎著,邊說話邊往宅子裡走去,在地上落下淡淡的影子。
第三百五十三章 終章
承露十一年九月癸亥,太子薨。戊戌,皇帝崩於勤政殿,諡曰懷仁皇帝。
王皇后欲立六皇子齊王為新帝,汝南侯韋襄稱王皇后弒君,挾貴妃韋氏、趙王、韓王、燕王反叛,圍困京城,大將軍崔珩率五萬禁軍殊死抵抗。
十一月,長沙王奉詔入京討逆,世子霽將韋氏叛黨圍於秦州,城破,韋襄自盡,天下大定。
京畿百姓簞食壺漿,迎長沙王入京,中山王等宗室及重臣上書,備言國不可一日無君,而齊王年幼不能理政,請長沙王以社稷為重,繼承大統。長沙王辭而不受,中山王等一再請願,三請三讓之後,長沙王乃受。
正月,長沙王於太極宮登基,立世子霽為皇太子。
三月,皇帝舊疾復發,傳位皇太子,自尊太上皇,往廣州養病。甲戌,皇太子霽登基,大赦,改元,賜內外官及五品以上子為父後者勛、爵,民酺五日。丁未,立皇太子妃嚴氏為皇后。
年節後,天氣漸暖。
一場春雨之後,宮觀樓台在陽光下煥然一新。大街上,依舊熙熙攘攘,去年的亂事仿佛早已經在人們的笑臉之中淡忘。
寶相庵前,青石鋪就的路面打掃得乾乾淨淨。
一輛馬車轔轔而來,在寺院的山門前停下。
寺里的住持早已經等候在這裡,迎上前,恭敬一禮:「阿彌陀佛,貧尼顯慧,拜見中宮。」
漪如看著顯慧,還了佛禮。
寶相庵是皇家寺院,今日並非吉日,來上香的人並不多。漪如沒有讓侍衛驅趕閒人,只與顯慧便走邊說著話,往寺內而去。
「我記得,這裡的住持,原本是一位叫顯能的。」漪如道,「她去了何處?」
顯慧的神色有些訕訕,念了聲佛,低聲道:「中宮有所不知,去年大亂之時,顯能因收受賄賂,被王皇后……便是如今景寧宮裡的王太后下了獄,沒多久就圓寂了。」
漪如瞭然。
這位顯慧她並不認識,但顯能她是認識的。
因為上輩子自己在這寶相庵里的時候,顯能就是住持。在顯能的手上,漪如度過了自己上輩子最痛苦,也是最清醒的日子。
至於賢能那受賄之事,漪如大約能猜到,那是與太子的死有關。
給太子下毒的江良娣,是在寶相庵出的家,也是在寶相庵里自盡。王皇后將一應涉事之人都處置了個乾淨,其中也包羅了顯能。說起來,賢能算是無辜受累,但也當真知道的人寥寥無幾,就算是漪如和李霽,也是在長沙王入京之後,才得知了原委。
至於皇帝的死,那更是一樁醜事。勤政殿的門十分結實,徐氏在裡面反鎖了,外頭無論如何也撞不開。大火之後,人們只在火場裡找到了兩具燒焦的骸骨,一具緊緊抱著另一具,場面駭人。
但王皇后只是宣稱皇帝病逝,對勤政殿的大火隻字不提。畢竟徐氏是她的弟媳,一旦追究起來,首當其衝的就是王家。
王皇后雖窮途末路,但到底做了一件對的事,那就是將長沙王迎入京中。此舉,不但安定了天下,也讓王家免於了滅頂之災。
長沙王將先皇帝和先太子追諡,葬入帝陵。而後,王皇后得了太后的名號,自請到京郊的景寧宮裡去吃齋養老。至於王承業,聽說他帶著所有姬妾兒女回老家去了,再無消息。
李霽當上太子那天,是漪如唯一一次見到王皇后的時候。漪如看到她,幾乎認不出來。她身上穿著喪服,雖仍舊有成群的宮人伺候著,漪如卻覺得,那臉上已經如死灰一般沒有了活氣。據說她去景寧宮的時候,隨身的物什只有一隻小小的匣子。那裡面裝的是太子小時候的玩具,每天夜裡,王皇后要抱著才能入睡。
漪如愣了愣,少頃,露出苦笑。
自從聽到了使者的奏報,她就隱隱猜到了這裡。普天之下,兵馬最強的是長沙王,從前,連皇帝也不曾跟他對著幹,現在那些一盤散沙的諸侯和軍府,則更是無法抵擋。
朝廷的來書,蓋著大璽,無疑是王皇后的意思。可見她已經走投無路,唯有將長沙王迎入京中,才能平息這場危難。
而長沙王一旦入京,繼承大統就是板上釘釘的事。
漪如想起了先帝。
當年,長沙王作為嫡子本該繼承皇位,如今歷經種種,竟是重又回到了眼前。
李霽作為世子,也會被立為太子。
太子妃三個字,是她上輩子的夙願。自她被告知自己要嫁給太子開始,她就一直覺得那個位子是自己的,直到嚴家倒下。
這輩子,她極力遠離皇宮。
可諷刺的是,老天似乎故意跟自己過不去,她越是不想要,便越是塞過來。陰差陽錯,竟又要回到那裡去。
「事到如今,我還能說不想麼?」漪如道。
「自是可以。」李霽道,「你不想做,我幫父親平定天下之後,便讓給阿灝。」
「阿灝才幾歲。」漪如好笑地輕輕打他一下。
李霽卻不說話,只看著她。
「我們不是說好了,無論發生什麼都要一起扛?」漪如道,「你去何處,我便去何處。」
李霽的目光一動,眉宇間終是舒開。
「回去吧。」他輕聲道,說罷,拉起她的手。
夜風和緩,明月高懸。
二人相依偎著,邊說話邊往宅子裡走去,在地上落下淡淡的影子。
第三百五十三章 終章
承露十一年九月癸亥,太子薨。戊戌,皇帝崩於勤政殿,諡曰懷仁皇帝。
王皇后欲立六皇子齊王為新帝,汝南侯韋襄稱王皇后弒君,挾貴妃韋氏、趙王、韓王、燕王反叛,圍困京城,大將軍崔珩率五萬禁軍殊死抵抗。
十一月,長沙王奉詔入京討逆,世子霽將韋氏叛黨圍於秦州,城破,韋襄自盡,天下大定。
京畿百姓簞食壺漿,迎長沙王入京,中山王等宗室及重臣上書,備言國不可一日無君,而齊王年幼不能理政,請長沙王以社稷為重,繼承大統。長沙王辭而不受,中山王等一再請願,三請三讓之後,長沙王乃受。
正月,長沙王於太極宮登基,立世子霽為皇太子。
三月,皇帝舊疾復發,傳位皇太子,自尊太上皇,往廣州養病。甲戌,皇太子霽登基,大赦,改元,賜內外官及五品以上子為父後者勛、爵,民酺五日。丁未,立皇太子妃嚴氏為皇后。
年節後,天氣漸暖。
一場春雨之後,宮觀樓台在陽光下煥然一新。大街上,依舊熙熙攘攘,去年的亂事仿佛早已經在人們的笑臉之中淡忘。
寶相庵前,青石鋪就的路面打掃得乾乾淨淨。
一輛馬車轔轔而來,在寺院的山門前停下。
寺里的住持早已經等候在這裡,迎上前,恭敬一禮:「阿彌陀佛,貧尼顯慧,拜見中宮。」
漪如看著顯慧,還了佛禮。
寶相庵是皇家寺院,今日並非吉日,來上香的人並不多。漪如沒有讓侍衛驅趕閒人,只與顯慧便走邊說著話,往寺內而去。
「我記得,這裡的住持,原本是一位叫顯能的。」漪如道,「她去了何處?」
顯慧的神色有些訕訕,念了聲佛,低聲道:「中宮有所不知,去年大亂之時,顯能因收受賄賂,被王皇后……便是如今景寧宮裡的王太后下了獄,沒多久就圓寂了。」
漪如瞭然。
這位顯慧她並不認識,但顯能她是認識的。
因為上輩子自己在這寶相庵里的時候,顯能就是住持。在顯能的手上,漪如度過了自己上輩子最痛苦,也是最清醒的日子。
至於賢能那受賄之事,漪如大約能猜到,那是與太子的死有關。
給太子下毒的江良娣,是在寶相庵出的家,也是在寶相庵里自盡。王皇后將一應涉事之人都處置了個乾淨,其中也包羅了顯能。說起來,賢能算是無辜受累,但也當真知道的人寥寥無幾,就算是漪如和李霽,也是在長沙王入京之後,才得知了原委。
至於皇帝的死,那更是一樁醜事。勤政殿的門十分結實,徐氏在裡面反鎖了,外頭無論如何也撞不開。大火之後,人們只在火場裡找到了兩具燒焦的骸骨,一具緊緊抱著另一具,場面駭人。
但王皇后只是宣稱皇帝病逝,對勤政殿的大火隻字不提。畢竟徐氏是她的弟媳,一旦追究起來,首當其衝的就是王家。
王皇后雖窮途末路,但到底做了一件對的事,那就是將長沙王迎入京中。此舉,不但安定了天下,也讓王家免於了滅頂之災。
長沙王將先皇帝和先太子追諡,葬入帝陵。而後,王皇后得了太后的名號,自請到京郊的景寧宮裡去吃齋養老。至於王承業,聽說他帶著所有姬妾兒女回老家去了,再無消息。
李霽當上太子那天,是漪如唯一一次見到王皇后的時候。漪如看到她,幾乎認不出來。她身上穿著喪服,雖仍舊有成群的宮人伺候著,漪如卻覺得,那臉上已經如死灰一般沒有了活氣。據說她去景寧宮的時候,隨身的物什只有一隻小小的匣子。那裡面裝的是太子小時候的玩具,每天夜裡,王皇后要抱著才能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