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頁
關翊臉色大變,其父母也頓時呆住了。
偏此時鄺靈蘊又用一種極之悲憫的語氣說道:「七年了,我和阿陳皆無所出,原以為曹表妹當真與我們會有不同際遇,沒想到……可惜了。」
她口中的陳氏便是三年前在關家求子的壓力之下,她應關翊所求,主動給他納的妾。
鄺靈蘊說完這句話之後,一直到拿了和離文書,在兄長和陶伯珪的陪護下帶著嫁妝從關家大宅離開,都再也沒有看過關翊一眼。
第二天一早他們便坐上船,離開了南海郡。
那日天氣很好,斜風暖陽,鄺靈蘊站在甲板上望著遠處煙水,只當從不曾察覺到關翊也乘著船跟在旁邊,似是相送,又似是欲言又止地挽留。
陶伯珪看了眼站在不遠處那艘船上朝鄺靈蘊所在方向張望的人,又看了看她,然後繼續沉默地陪在旁邊站著,與鄺秀之一左一右,好似兩尊門神。
最後還是鄺秀之忍不住開了口,皺眉道:「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事到如今,難不成我們家還會讓你回去不成?」
鄺靈蘊淡笑了笑,神色舒展,語氣平常地說道:「阿兄不必理會,他就是這樣的人,慣愛自我感動,好似他對我用了怎樣的深情,連他自己都要為之落淚。」
陶伯珪彎了彎唇角,微頓,出聲問道:「那師姐如今待他可仍有情意?」
鄺靈蘊說道:「他覺得這七年來我無所出,又專心治學忽視了他,而他在這樣的情況下卻還因記掛著我所以只納了一房妾室,已是待我極用心用情。」
「但他卻從不曾想自己如何不求上進,更遑論能明白何謂以心換心?」她說到這裡,微微一笑,「我治學可得回報,圍著他轉能得到什麼?圖他貪心不足,還是圖他背地裡憐惜那假意與我交好的曹玉珠,憐惜到那般不知羞恥的地步?」
她讓關翊陪她看書,想引導他為以後擇路,他卻安於有父母蔭庇的現狀,毫無規劃;她喜歡鑽研博古金石之事,他也不感興趣,反嫌棄她總弄這些東西占地方。
早前她還覺得關翊雖然沒什麼大志,但人還算溫柔體貼,也不像有些士家子弟那樣過於沉溺享樂,染上什麼惡習,除了對曲戲樂調的興趣頗重,也都還可以。
卻萬萬沒想到他竟抵不住人家投其所好的勾引。
他明知曹玉珠是什麼人,明知她拿這女子當妹子疼,結果還配合著捅了她一刀。
關翊甚至根本不明白,為何她可以主動幫他納之前那個妾,卻偏偏要在這事上這麼較勁。
說來,那時她嫁到關家,一是為父親報恩,二則是為父親名聲著想。
就像她幫他納妾也是一樣,她不想讓關翊拿著這份「無子的委屈」去對外人「訴說」,誰知到時會傳成什麼樣?說她鄺靈蘊妒性強,自己生不出來還不准丈夫納妾,用和離來威脅他?
沒那個必要。
所以她就算了,只當自己也圖個清靜,從此更可專心治學。
後來那妾室三年也無所出,她就懷疑問題是出在關翊那裡,但這種事她不好明言,只能想他或許自己會認清現實。
結果就來了那麼一出。
她對他或許很早很早以前有過情,畢竟少年夫妻,那時新婚若說對他毫無期許是不可能的,只是這份期許隨著時日過去,漸漸在相處中失了痕跡,直到今時今日,或許用失望來形容都是不對的,只能說是終於突破了她能忍受的底線吧。
若是連尊重都不能得到,那這段關係也就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了。
「師姐說得好。」陶伯珪笑看著她,贊道,「你既還有這樣的心魄,無論到何時,都定無事不能成——」
鄺靈蘊眉梢微揚,含笑地打量著他,亦讚許道:「難怪阿爹這樣喜歡你,小師弟果然也不是那尋常凡夫俗子可比。」
陶伯珪似有些不大好意思地笑了笑,正要再說什麼,忽然一個浪打來,船晃了兩晃,他不由皺眉沉了沉氣。
鄺秀之也不太舒服。
鄺靈蘊見狀,歉意地道:「兩位兄弟為了我的事遠道而來,我也沒讓你們在番禺好生歇歇又急著趕路回去,實在對不住,等到了下個驛站我們先上岸住幾天吧。」
說罷,她又想起什麼,吩咐侍女去找了兩粒香丸出來分別給了陶伯珪和鄺秀之。
陶伯珪接過來時顯得有些猶豫。
鄺靈蘊察覺了他的遲疑,細心道:「師弟是不習慣用香藥麼?」
他回過神,抬眸朝她看去——
「不是,」他唇角淺揚,「我只是沒有想到。」
「那後來呢?」陸放聽到小舅舅講至此處,忍不住追問道,「姓關那小子追了舅母幾里路?」
陶伯珪無語失笑,往他腦門上敲了一記,說道:「你這小鬼頭,不關心正主,倒挺在意這些路人。」
他才多大點?還叫人家小子。
陶伯珪覺得挺可樂。
陸放揉著腦袋道:「後面的事我都聽三姨母說了呀,不就是小舅你借著舅母對你初次關懷之機,開始一個勁往她面前湊,最後把人給哄到自己家來了麼?偏這些細節沒人講過。」
李憫和陶世簡也在旁邊忍不住笑。
陶伯珪不以為然地道:「那有什麼好講的,我也沒在意他跟到了幾時,反正從那之後就再沒聽過關家人的消息。」
偏此時鄺靈蘊又用一種極之悲憫的語氣說道:「七年了,我和阿陳皆無所出,原以為曹表妹當真與我們會有不同際遇,沒想到……可惜了。」
她口中的陳氏便是三年前在關家求子的壓力之下,她應關翊所求,主動給他納的妾。
鄺靈蘊說完這句話之後,一直到拿了和離文書,在兄長和陶伯珪的陪護下帶著嫁妝從關家大宅離開,都再也沒有看過關翊一眼。
第二天一早他們便坐上船,離開了南海郡。
那日天氣很好,斜風暖陽,鄺靈蘊站在甲板上望著遠處煙水,只當從不曾察覺到關翊也乘著船跟在旁邊,似是相送,又似是欲言又止地挽留。
陶伯珪看了眼站在不遠處那艘船上朝鄺靈蘊所在方向張望的人,又看了看她,然後繼續沉默地陪在旁邊站著,與鄺秀之一左一右,好似兩尊門神。
最後還是鄺秀之忍不住開了口,皺眉道:「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事到如今,難不成我們家還會讓你回去不成?」
鄺靈蘊淡笑了笑,神色舒展,語氣平常地說道:「阿兄不必理會,他就是這樣的人,慣愛自我感動,好似他對我用了怎樣的深情,連他自己都要為之落淚。」
陶伯珪彎了彎唇角,微頓,出聲問道:「那師姐如今待他可仍有情意?」
鄺靈蘊說道:「他覺得這七年來我無所出,又專心治學忽視了他,而他在這樣的情況下卻還因記掛著我所以只納了一房妾室,已是待我極用心用情。」
「但他卻從不曾想自己如何不求上進,更遑論能明白何謂以心換心?」她說到這裡,微微一笑,「我治學可得回報,圍著他轉能得到什麼?圖他貪心不足,還是圖他背地裡憐惜那假意與我交好的曹玉珠,憐惜到那般不知羞恥的地步?」
她讓關翊陪她看書,想引導他為以後擇路,他卻安於有父母蔭庇的現狀,毫無規劃;她喜歡鑽研博古金石之事,他也不感興趣,反嫌棄她總弄這些東西占地方。
早前她還覺得關翊雖然沒什麼大志,但人還算溫柔體貼,也不像有些士家子弟那樣過於沉溺享樂,染上什麼惡習,除了對曲戲樂調的興趣頗重,也都還可以。
卻萬萬沒想到他竟抵不住人家投其所好的勾引。
他明知曹玉珠是什麼人,明知她拿這女子當妹子疼,結果還配合著捅了她一刀。
關翊甚至根本不明白,為何她可以主動幫他納之前那個妾,卻偏偏要在這事上這麼較勁。
說來,那時她嫁到關家,一是為父親報恩,二則是為父親名聲著想。
就像她幫他納妾也是一樣,她不想讓關翊拿著這份「無子的委屈」去對外人「訴說」,誰知到時會傳成什麼樣?說她鄺靈蘊妒性強,自己生不出來還不准丈夫納妾,用和離來威脅他?
沒那個必要。
所以她就算了,只當自己也圖個清靜,從此更可專心治學。
後來那妾室三年也無所出,她就懷疑問題是出在關翊那裡,但這種事她不好明言,只能想他或許自己會認清現實。
結果就來了那麼一出。
她對他或許很早很早以前有過情,畢竟少年夫妻,那時新婚若說對他毫無期許是不可能的,只是這份期許隨著時日過去,漸漸在相處中失了痕跡,直到今時今日,或許用失望來形容都是不對的,只能說是終於突破了她能忍受的底線吧。
若是連尊重都不能得到,那這段關係也就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了。
「師姐說得好。」陶伯珪笑看著她,贊道,「你既還有這樣的心魄,無論到何時,都定無事不能成——」
鄺靈蘊眉梢微揚,含笑地打量著他,亦讚許道:「難怪阿爹這樣喜歡你,小師弟果然也不是那尋常凡夫俗子可比。」
陶伯珪似有些不大好意思地笑了笑,正要再說什麼,忽然一個浪打來,船晃了兩晃,他不由皺眉沉了沉氣。
鄺秀之也不太舒服。
鄺靈蘊見狀,歉意地道:「兩位兄弟為了我的事遠道而來,我也沒讓你們在番禺好生歇歇又急著趕路回去,實在對不住,等到了下個驛站我們先上岸住幾天吧。」
說罷,她又想起什麼,吩咐侍女去找了兩粒香丸出來分別給了陶伯珪和鄺秀之。
陶伯珪接過來時顯得有些猶豫。
鄺靈蘊察覺了他的遲疑,細心道:「師弟是不習慣用香藥麼?」
他回過神,抬眸朝她看去——
「不是,」他唇角淺揚,「我只是沒有想到。」
「那後來呢?」陸放聽到小舅舅講至此處,忍不住追問道,「姓關那小子追了舅母幾里路?」
陶伯珪無語失笑,往他腦門上敲了一記,說道:「你這小鬼頭,不關心正主,倒挺在意這些路人。」
他才多大點?還叫人家小子。
陶伯珪覺得挺可樂。
陸放揉著腦袋道:「後面的事我都聽三姨母說了呀,不就是小舅你借著舅母對你初次關懷之機,開始一個勁往她面前湊,最後把人給哄到自己家來了麼?偏這些細節沒人講過。」
李憫和陶世簡也在旁邊忍不住笑。
陶伯珪不以為然地道:「那有什麼好講的,我也沒在意他跟到了幾時,反正從那之後就再沒聽過關家人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