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否則按照鄺靈蘊信中表現出來的態度和行事作風,應該會等到娘家來人之後再攤牌,不然少不得要被那些人合起來煩個沒完沒了。

  現在關家門前出現了這種陣仗,只有兩個可能:要麼是曹家來找關翊要說法;要麼就是關家人有所察覺,想先逼著鄺靈蘊讓步。

  他想到這裡,眉頭忽皺。

  鄺秀之也反應過來,當機立斷道:「我們快走。」

  兩人不敢耽誤,疾步而往,大約是因他們的來勢實在打眼,旁邊那些看熱鬧的也紛紛投來了目光。

  關宅大門洞開,顯然今日也是有意敞了門戶要把話傳出去,鄺秀之一腳剛踏上台階,就被守在門口的關家下人給攔住了。

  鄺秀之正要說話,忽聽斜刺里有人喊了聲「二郎君」,於是循著這滿是欣喜激動的聲音看去,果然見到個熟面孔。

  眼前這正在朝他跑來的不是別人,正是小妹的乳母鄧嬤嬤。

  鄧嬤嬤領著兩個兒子快步行至近前,衝著關家的下人便怒罵道:「瞎了你們的狗眼!這是我家姑娘的娘家兄長,還不讓開?怎麼就許關家找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合起來欺負我家姑娘,正經的親家郎君卻進不來門麼!」

  院裡院外的人聽了,不由一怔,旋即更是紛紛朝這邊打量了過來。

  關家的管事不敢接這話,恰好又看見鄺秀之身邊還站著個相貌俊逸出眾的少年郎君,看年紀,他想,鄺娘子也沒有阿弟,這人又是誰?

  於是他就盡忠職守地問了:「鄺郎君遠道而來,小的們自是該替家君迎接的,但不知這位小郎君又該如何稱呼?」

  鄺秀之接過話道:「這位是我小師弟,也是聖上親封的陽安縣子——陶子敬。」

  丹陽陶氏的小國舅!

  消息迅速被遞進正廳後,連帶著關家和當地士紳等所有在場的人也都震驚了。

  誰也沒想到這樣的皇親國戚竟然會出現在這裡。

  關父和曹氏更是大感不妙,陶子敬明明是個外人,卻肯這樣遠道而來地摻和這件事,擺明就是要給鄺氏兄妹助陣的,有他在,什麼人情關係都是虛話。

  只怕陶小國舅來了番禺的事前腳一傳出去,後腳郡守府就要來人了……

  果不其然,那些片刻前還在幫著規勸鄺靈蘊的耆老、士紳們,這會子也不知是不是被驚地還未回過神,全都紛紛沒了言語。

  鄺靈蘊淡淡抬眸看了眼公婆,又將目光自關翊、曹玉珠等人身上緩緩逡巡而過,末了,輕嘲地勾了下唇角,

  陶伯珪和鄺秀之便是在此時走進來的。

  他人才剛站定,視線將將尋到鄺靈蘊,還未來得及說話,就見對方衝著自己柔和一笑,先開了口:「久聞不如見面,丹陽陶氏當真是一門子女皆翹楚。」

  陶伯珪迎著對方溫和靜深的目光,須臾,心照不宣地無聲而笑。

  鄺靈蘊這話說得平靜又隨意,每個字聽上去都好似尋常讚許,可放在此情此景之下,對某些人卻無異於醍醐灌頂。

  對啊,這可是丹陽陶氏!

  這家可不僅僅有個皇后,還有手握軍功、官居右中兵丞的長子,陶郡公的另外兩個女兒衛國夫人和榮國夫人,也俱是聲名相當顯赫的。

  就算是年紀最少的陶小國舅本人,那也是十二歲就在大宗學受過他大姐夫教導,又經其引薦拜得名師門下,後又輔佐恩師參與編撰《氏族全譜》的才子,如今眼見著已隱隱有了名士的風頭。

  再想到他那三個姐夫……

  九五之尊、士族襟袖、國之柱石,個個都非凡子不說,還偏偏對他那三個阿姐都是一心愛重。

  關父頓感一個頭如兩個大。

  只見陶伯珪向著鄺靈蘊端端一禮,喚道:「子敬見過師姐。」

  鄺靈蘊低首回了禮,這才又轉而朝自己兄長看去,莞爾道:「二兄,你變化不大。」

  她面對鄺秀之時並無什麼熱淚盈眶的激動表現,也沒有立刻撲上來對自家人敘說苦楚,有的只是平靜柔和的打量。

  如同從未發生什麼,又仿佛她早已走過了自己該走的路。

  鄺秀之反而微紅了眼圈,感慨道:「還是老了些。」又道,「你仍是那樣。」

  鄺靈蘊一笑,說道:「怎麼可能還是那樣,我都二十三了,哪有人永遠活在十五六的。」

  鄺秀之正想安慰兩句,卻又見小妹眉梢微抬,語帶飛揚地道:「不過嘛你贊我好看還是可以的,我也覺得我不錯。」

  又好似同片刻前那個心性淡然的樣子判若兩人。

  陶伯珪不由微笑,旋即不經意看見站在關翊身邊的曹氏女撇了撇嘴。

  鄺秀之無語失笑:「你當真還是那樣。」

  他這次說的卻不是相貌。

  鄺氏兄妹兩個旁若無人地寒暄著,除了陶伯珪之外其他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尷尬。

  不插嘴吧,顯得自己被鄺家人輕視了;插嘴吧,人家小國舅站在那裡都沒說什麼,他們哪好表達不滿?

  最後還是關翊開了口。

  「二舅兄,」他向著鄺秀之恭敬一禮,迎著對方驟然微沉的目光,客氣地道,「你和陶師弟遠道而來,莫要站著說話了,快請坐吧。」

  陶伯珪看了他一眼,心中不得不承認這姓關的德行不怎麼樣,長得倒還算有個狗樣,舉手投足也頗有風度,難怪能忽悠到別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