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陶曦月立刻發現了:「長姐,你是不是也有好消息了?」

  「沒有。」陶雲蔚想起近來陸玄那個纏人的樣子,不由扶了扶額,「不過我看也快了。」

  陶曦月、陶新荷瞭然,三人目光相覷,又不約而同地笑了起來。

  摘星台上,同樣正在聚宴小酌的陶家仨女婿和舅兄陶伯璋順著夜風隱約聽見了東閣里傳來的陣陣笑聲,不由彼此對視一眼,紛紛默笑著搖了搖頭。

  「朕倒從不曾聽見皇后在朕面前笑得這般開懷。」李衍頗有些無奈地道,「看來這輩子是不能企及兩位夫人了。」

  崔湛起先還笑著,這會子聽他這麼一說,不知想到什麼,笑意微斂,沉吟道:「新荷也很久不對我這樣笑了。」

  「你那是冰凍三尺,就算是化冰也沒有那麼快的。」陸玄淡定道,「我就不一樣了,我早就知道我家這位在我面前抹不開面子,她對我笑得大不大聲倒無所謂,心裡有我就好。」

  李衍、崔湛一臉無語。

  兩人不由交換了個眼神,彼此都在對方眼裡看到了五個字:這人忒嘚瑟!

  看穿一切的陶伯璋忍了忍笑。

  偏這件事上李衍也拿不出什麼制勝之策,索性轉了話題,說道:「子敬也快到年紀議親了吧?」他這話是衝著陶伯璋說的,「到時你和岳翁要好好替他斟酌。」

  隨著《氏族全譜》的編出,丹陽陶氏因這代子女實在太過光耀,而一躍成了高門甲族。就現在陶家的風頭,陶伯珪作為唯一一個婚事未定的陶氏子,又明擺著有錦繡前程,只怕打他主意的不會少。

  陶伯璋恭道:「聖上放心。」

  李衍知道他辦事靠譜,也不再多說什麼,只道:「實在不行,就還是簡之來拿個主意。」

  陸玄點了點頭。

  這事他自然責無旁貸。

  寶慧走了過來,稟道:「聖上,益州信報。」

  李衍伸手接過,展了開來。

  崔湛看著他唇邊淺笑,問道:「聖上,可是犍為那邊有消息了?」

  李衍笑著頷首,將信報遞給了他,說道:「簡之想的辦法已經奏效了,南越領主為其弟所殺,接下來我們只要派人過去就行了。」

  那原先留了條命的南越領主既不肯好好歸順大齊,為他效力,他也就只有釜底抽薪了。

  陸玄說得對,與其耗費他的兵力糧草去鎮壓,倒不如從裡面破壞掉。

  這個位子那人不坐,南越族想必有的是人肯坐。

  「朕心中有一願,」李衍道,「想說與兄弟聽。」

  陸玄、崔湛、陶伯璋三人凝眸而望。

  「有朝一日,願一統南北,天下再無離散。」李衍說罷,舉起了酒杯。

  陸玄莞爾,舉杯迎上。

  崔湛、陶伯璋已相繼為之。

  「願,天下大同——」

  第131章 番外一

  陶伯珪十七歲生辰當天,收到了他阿爹寄來的信,彼時他正在收拾行囊,準備次日隨師兄鄺秀之出發去南海郡。

  陶爹是寫信來問兒子意見的。

  太上皇上個月崩逝了,眼下正值國喪,按理來說本不應談婚論嫁,不過卻架不住有些人擔心等一年只怕黃花菜要涼,所以還是會與看中的人家暗通款曲,也好儘量先達成個初步意向。

  過年的時候家裡人為了今後有個統一的對外態度,其實就已先問過他的意思。

  陶伯珪當時明確表達了自己還沒心思考慮這些,也不想草率找個人過一生,還是要向兄姐看齊。

  他父親和幾個兄姐聽了這話也贊同,三個姐夫更是十分受用,大姐夫陸玄當場便表示會幫他把話放出去,並道:「這種事原是看緣分,急也不管用,你看我當年不急不慢地,正好就遇上了陶大姑娘。」

  三姐夫崔湛點頭附和:「婚姻大事,謹慎些更好。」

  他聖上姐夫更道:「等再過兩年你出師了,就先來給朕當著作郎,立業之事也不可耽誤。」

  然而陶爹的這封來信里卻說,江宗主有意把自家小孫女許給他,那女娃今年才剛滿十三,對方覺得正好國喪期後再慢慢商議也不遲,畢竟最早也得兩年後才能成親了,就算再要多等陶伯珪兩年也能等得。

  陶從瑞的意思,是康陵江氏好歹也是盛門高族,江宗主都親自出面把話說到這樣的地步了,自己也實在不好直接拒絕,於是就聽了長子和大女婿的建議,寫信來問問他,看陶伯珪要不要抽個空親自回金陵一趟解決這事。

  陶伯珪了解父親的性格,自然明白江宗主這番態度給他阿爹帶來的難處,更曉得兄長和大姐夫的意思是想練練他,所以他毫不猶豫地提筆回了信,大意就幾句:自己有更重要的事需即日出發去南海,短時歸期未定。另,江氏小妹年紀尚幼,小孩子便該做小孩子的事,請江宗主不必等他什麼,他也承擔不起江家姑娘韶華虛耗的風險。

  言下之意就是並不贊同江家早早給女孩訂婚的行為。

  大齊本無早婚之俗,他家裡當初那麼困難的時候,阿爹也沒想過要這麼迫不及待地把三個阿姐嫁出去換些什麼,才剛滿十三歲的女孩子,原該是和他三姐那時一樣樂天快意的,明明又不是養不起,卻偏要因長輩那些利益算計被迫為他這個陌生的,不知性情如何,能否託付終身的人困住身心,簡直糟蹋孩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