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5頁
一時之間,也不知多少人蜂擁而來,《水滸傳》這樣的正經小說,即使寫,也不可能寫出那麼羞恥的段落,唯一的理由,就是這其中還有一個番外在林牧電腦里存著!
林牧早就恢復了往日的忙碌狀態,也不知道為毛線,自打西門慶的劇情出來後,自己的電腦就老是受到黑客攻擊,有的甚至借用肉雞的龐大信息流,以這種沒技術含量的手段來蠻幹,氣得林牧把電腦抱到神威·太湖之光那邊,一天數次地進行黑客戰爭。
在神威·太湖之光面前秀配置?
可是老這樣搞也不是個法子,黑客好辦,那數之不清的浪蕩書友,卻是個麻煩,哪怕電視上,武松已經大展神威,斗殺完西門慶、醉打過蔣門神、血濺完鴛鴦樓、夜走過蜈蚣嶺,連續四出大戲,都無法阻止那些牲口伸手要種子的無賴行徑。
林牧覺得自己內心還是一個比較有節操的人的,思來想去,還是沒發表這本爭議極大的小說,畢竟前世自明出現之後,都幾百年了,這本書依舊爭議參半,林牧最近還沒精力去趟這個渾水。
……
林牧耍無賴,每天編著程序,再和書友鬧騰著玩,一群人整天你要我不給地閒過。
但別的不說,曲藝圈,那是已經翻天覆地了。
自古文曲不分家,自打李開先的《寶劍記》大獲成功,連著京劇都跟著唱這個曲子時,整個圈子裡的氣氛,就微妙了起來。
流行音樂,興起也不過是這二十年,而曲藝圈裡的那些名家,少說也唱了三、四十年的大戲,在戲曲衰落的今天,看到一個能一定程度改變現狀的《水滸傳》時,又哪裡坐得住?
李開先寫了《寶劍記》,是很厲害,但這曲藝圈裡,自覺功底不比他低的名家,又哪裡少過?!
許多曲種現在,不光面臨著佳徒難求的現狀,還面臨著自己都沒飯吃,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都要失傳的困境,聯珠快書,就是其中之一。
奎松齋就是善唱聯珠快書的大家,這個曲種最後的「聯珠調」最是討彩,聯珠箭一般的飛瀑直瀉,一通快書唱下來,不只聽著好聽、痛快,也最能顯示唱書人的功底,給奎松齋掙了一輩子吃食。
但舊的書已經唱老,喜歡這個曲目的都是些老人,總是聽也厭,生意最近又被《寶劍記》搶了不少,奎松齋吃著碗裡的飯,都覺得不安穩。
他向來是性子極淡的人,不然也不會能安下性子,一輩子唱著快書過這清淡日子,碗裡的白米飯上澆些肉湯,都能讓他喜笑顏開,與其他同行一同吃得心滿意足。
「罷了罷了,雖說不求名利,但總歸要把祖師傳下來的快書傳下去,唱了一輩子的快書,寫快書倒還是頭一遭,也不知道好寫不好寫……」
事情出人意料的順利,一個人就是個快書書店的奎松齋,只感覺一切都是如行雲流水,根本不費什麼勁的,就把《蜈蚣嶺》、又名《削道冠》的快書給寫了出來,講得是武松血濺鴛鴦樓後,路過蜈蚣嶺,聽過惡道士王飛天強搶民女張秀英後,就闖上山去,一場惡鬥結果了王飛天,救人除害。
這也是聯珠快書的一個特點,因為節奏通快,又紮根民間,最喜歡說的就是這些尋常的「義士為民除害」的故事,沒辦法,舊時候為了討口飯吃,自然要滿足聽眾的喜好來說。
寫曲本、唱快書!
奎松齋只覺得世道都變了,往日裡的門可羅雀的小書館,在打出了說「武松夜走《蜈蚣嶺》」的招牌後,馬上就吸引了許多的聽眾,舊日裡費天大勁都難以出現的場景,竟然就這麼突然地來到自己面前!
奎松齋徹底懵了。
第973章 不該出現的老前輩
當初一本《網遊之天地》出現後,引領了網遊類小說的潮流,一度成為網絡小說站上最火爆的分類,在那個時候,出本網遊小說,就火一本,只要不是爛到極點,就能被那些被網遊小說吸引的讀者,送到各個一等一珍貴的推薦位上。
而現在,這樣的觀眾瘋狂追捧現象,似乎也出現在《水滸傳》上,對於那些形象鮮明人物的喜愛,讓觀眾對與之相關的戲曲、小說、故事,都產生了極濃郁的好奇心,哪怕奎松齋的聯珠快書再是小眾,一搭上最新的「人氣王」武松,那也是水漲船高地受歡迎。
小小的戲園,連續幾天人滿為患,甚至吸引了許多小商販來戲園外做生意,成了附近頗熱鬧的一個所在。
休息的功夫,奎松齋三口兩口扒了半碗飯菜,又往碗裡澆了些溫開水,混著小半碗的米粒,唏溜溜地吃得全身自在。
下午還有兩場戲要唱,雖然有些累,但對於他這個把快書唱到骨子裡的人來說,這已經是一輩子最高興的時刻。
戲園已經火了幾天,新寫的《蜈蚣嶺》在央視的曲藝頻道也被介紹開來,這幾天,每天都有從全國各地跑來的戲迷,想來聽聽他這新寫的曲目。
奎松齋知道,這樣情況,在全國各地都有發生,這段時間,曲藝圈裡幾乎炸了窩,每天都能聽說哪哪個曲種的大師,又出《水滸》的新曲目了,連著央視台的戲曲頻道,都專門搞了個《水滸》戲曲節目,收視率還不低。
「最近唱京劇的歐陽予倩改編了《武松與潘金蓮》,洪深寫了評劇《閻婆惜》、連著唱了一輩子評劇、跟一頁書交情很好的趙麗容都跟著他學唱,其他魏明倫也出了一出荒誕川劇、更有《逼上梁山》、《三打祝家莊》相關的戲曲,很是惹眼,梨園裡這下子,可是揚眉吐氣了!」旁邊的兒子向他介紹道,對老爺子充滿了敬意。
林牧早就恢復了往日的忙碌狀態,也不知道為毛線,自打西門慶的劇情出來後,自己的電腦就老是受到黑客攻擊,有的甚至借用肉雞的龐大信息流,以這種沒技術含量的手段來蠻幹,氣得林牧把電腦抱到神威·太湖之光那邊,一天數次地進行黑客戰爭。
在神威·太湖之光面前秀配置?
可是老這樣搞也不是個法子,黑客好辦,那數之不清的浪蕩書友,卻是個麻煩,哪怕電視上,武松已經大展神威,斗殺完西門慶、醉打過蔣門神、血濺完鴛鴦樓、夜走過蜈蚣嶺,連續四出大戲,都無法阻止那些牲口伸手要種子的無賴行徑。
林牧覺得自己內心還是一個比較有節操的人的,思來想去,還是沒發表這本爭議極大的小說,畢竟前世自明出現之後,都幾百年了,這本書依舊爭議參半,林牧最近還沒精力去趟這個渾水。
……
林牧耍無賴,每天編著程序,再和書友鬧騰著玩,一群人整天你要我不給地閒過。
但別的不說,曲藝圈,那是已經翻天覆地了。
自古文曲不分家,自打李開先的《寶劍記》大獲成功,連著京劇都跟著唱這個曲子時,整個圈子裡的氣氛,就微妙了起來。
流行音樂,興起也不過是這二十年,而曲藝圈裡的那些名家,少說也唱了三、四十年的大戲,在戲曲衰落的今天,看到一個能一定程度改變現狀的《水滸傳》時,又哪裡坐得住?
李開先寫了《寶劍記》,是很厲害,但這曲藝圈裡,自覺功底不比他低的名家,又哪裡少過?!
許多曲種現在,不光面臨著佳徒難求的現狀,還面臨著自己都沒飯吃,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都要失傳的困境,聯珠快書,就是其中之一。
奎松齋就是善唱聯珠快書的大家,這個曲種最後的「聯珠調」最是討彩,聯珠箭一般的飛瀑直瀉,一通快書唱下來,不只聽著好聽、痛快,也最能顯示唱書人的功底,給奎松齋掙了一輩子吃食。
但舊的書已經唱老,喜歡這個曲目的都是些老人,總是聽也厭,生意最近又被《寶劍記》搶了不少,奎松齋吃著碗裡的飯,都覺得不安穩。
他向來是性子極淡的人,不然也不會能安下性子,一輩子唱著快書過這清淡日子,碗裡的白米飯上澆些肉湯,都能讓他喜笑顏開,與其他同行一同吃得心滿意足。
「罷了罷了,雖說不求名利,但總歸要把祖師傳下來的快書傳下去,唱了一輩子的快書,寫快書倒還是頭一遭,也不知道好寫不好寫……」
事情出人意料的順利,一個人就是個快書書店的奎松齋,只感覺一切都是如行雲流水,根本不費什麼勁的,就把《蜈蚣嶺》、又名《削道冠》的快書給寫了出來,講得是武松血濺鴛鴦樓後,路過蜈蚣嶺,聽過惡道士王飛天強搶民女張秀英後,就闖上山去,一場惡鬥結果了王飛天,救人除害。
這也是聯珠快書的一個特點,因為節奏通快,又紮根民間,最喜歡說的就是這些尋常的「義士為民除害」的故事,沒辦法,舊時候為了討口飯吃,自然要滿足聽眾的喜好來說。
寫曲本、唱快書!
奎松齋只覺得世道都變了,往日裡的門可羅雀的小書館,在打出了說「武松夜走《蜈蚣嶺》」的招牌後,馬上就吸引了許多的聽眾,舊日裡費天大勁都難以出現的場景,竟然就這麼突然地來到自己面前!
奎松齋徹底懵了。
第973章 不該出現的老前輩
當初一本《網遊之天地》出現後,引領了網遊類小說的潮流,一度成為網絡小說站上最火爆的分類,在那個時候,出本網遊小說,就火一本,只要不是爛到極點,就能被那些被網遊小說吸引的讀者,送到各個一等一珍貴的推薦位上。
而現在,這樣的觀眾瘋狂追捧現象,似乎也出現在《水滸傳》上,對於那些形象鮮明人物的喜愛,讓觀眾對與之相關的戲曲、小說、故事,都產生了極濃郁的好奇心,哪怕奎松齋的聯珠快書再是小眾,一搭上最新的「人氣王」武松,那也是水漲船高地受歡迎。
小小的戲園,連續幾天人滿為患,甚至吸引了許多小商販來戲園外做生意,成了附近頗熱鬧的一個所在。
休息的功夫,奎松齋三口兩口扒了半碗飯菜,又往碗裡澆了些溫開水,混著小半碗的米粒,唏溜溜地吃得全身自在。
下午還有兩場戲要唱,雖然有些累,但對於他這個把快書唱到骨子裡的人來說,這已經是一輩子最高興的時刻。
戲園已經火了幾天,新寫的《蜈蚣嶺》在央視的曲藝頻道也被介紹開來,這幾天,每天都有從全國各地跑來的戲迷,想來聽聽他這新寫的曲目。
奎松齋知道,這樣情況,在全國各地都有發生,這段時間,曲藝圈裡幾乎炸了窩,每天都能聽說哪哪個曲種的大師,又出《水滸》的新曲目了,連著央視台的戲曲頻道,都專門搞了個《水滸》戲曲節目,收視率還不低。
「最近唱京劇的歐陽予倩改編了《武松與潘金蓮》,洪深寫了評劇《閻婆惜》、連著唱了一輩子評劇、跟一頁書交情很好的趙麗容都跟著他學唱,其他魏明倫也出了一出荒誕川劇、更有《逼上梁山》、《三打祝家莊》相關的戲曲,很是惹眼,梨園裡這下子,可是揚眉吐氣了!」旁邊的兒子向他介紹道,對老爺子充滿了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