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果要理解……你可以想像一下有一天上課時候教室裡面坐著一個猩猩的趕腳。

  我記得曾經看到過這個報導,但是現在一搜沒搜到,但是因為看到過一眼印象很深,當時就是說很多馬,尤其是文中這種「進口馬」是絕對不能接受驢子的,騾子也不行,看到了得撂挑子。所以古代運輸時候,騾、馬、驢基本不能走一塊。

  當然你要問既然馬看到驢要炸,騾子是哪兒來的……這個問題,一個是,讓馬啪啪啪的時候其實是不太會讓它看到交配對象的,都是遮眼或者藉助工具(咳)另一個就是春天到了自帶濾鏡,還有就是養一段時間大家熟了就好。

  所以到了後期其實也能一起走,但是作為畜力,馬比驢、騾都強,但你們也知道馬太寶貴了,就是騎兵在不作戰的時候也是不捨得騎馬的,當做畜力的馬本身就是劣等或者是老馬,一般都是驢、騾,後二者吃得少幹得多,缺點就是服從性很差,尤其是驢脾氣特別壞。

  但是它,能吃=w=

  廂兵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禁軍、邊軍榮退下來養老的,所以他們偶爾也可以復伍,嗯咳。

  宋朝的兵部管廂軍+物資運送,樞密院管邊軍、禁軍,另外還有三衙什麼的這裡就不多說啦!

  (講道理我覺得唐宋的官府名詞有點難記)

  昨天夏喵看到的畫面是畫影的記憶,因為情緒太激烈所以傳過來了。

  原著上白玉堂是在第三次探沖霄樓的時候萬箭穿心死的,屍骨無存,只留下了飛蝗石,應該是真的死了,因為後文有玉堂的魂魄出現的描寫,不過《七五》本身生死也就一條線(強行辯駁)

  畫影是TV 二設,所以設定它最後被襄陽王的人拿走了。

  第225章 北宋(九十)

  翌日, 人來人往的兵部大院門口貼了一張紅色大布告,上頭明明白白得寫了【與民監督】下頭卻是一列各大商戶捐獻榜, 何時何日某某家捐了什麼均都寫的一清二楚, 邊上還有兵部尚書親筆所書的一折歉書,言明實在盛情難卻不得不為之,這些捐獻的物資將隨著下一批的貨物一同運出。

  禮輕情意重, 我方不鼓勵大家為拼富而捐款唷,為保證運輸專業性,我方僅接受如下類物資,諸君量力為之。

  圍觀的人民群眾議論紛紛,再看看榜首捐出了三百頭牛作為畜力的店家, 頓時好感度驟升。

  在商業繁茂的宋代,立刻有敏感的商家發現這是個打GG的最佳機會, 尤其是自己所售貨物與兵部所需有關的, 立即慷慨解囊,此後便一發不可收拾,直至半月後兵部言貨物已經堆積,暫時不再接收捐贈為止, 他們足足收到了官方捐贈和個人捐贈足足四百餘石。

  這些貨物伴隨著大宋人們的熱切心情被一同送去了前線。

  宋遼邊境線上,與兵部尚書以及大部分民眾所想的不同, 宋遼軍隊戰事談不上焦灼。宋軍雖暫時止步於遼軍防線之外, 但是此時宋軍官兵們心中卻極其平靜,甚至可以說,越打越平靜。

  此前屢次短兵交接之時, 宋先鋒隊身著板甲,全身竟有刀箭不入之勢,他們身著重甲、手持護盾,全身武裝到腳踝,便是連戰馬也都被護甲所保衛。

  遼軍守城武械同樣以弩為主,弩最大的弱勢便是無法拋射,故而其射擊軌道較為平穩,對於訓練有素的重騎兵來說,他們每天舉起盾牌往人家城牆下頭走上一輪便能消耗一批箭矢。

  遼軍當然也曾派出騎兵與之對戰,但是不知道宋國甲冑是如何鍛制,竟極其堅硬,遼國自豪的馬刀砍上只留一淡痕,便是以□□擊也不過出現一凹陷,兵士竟做不痛不癢之姿。

  更過分的是,便是連馬刀砍在馬匹上都不能引其更多反應。

  箭矢拋射上去會被反彈,宋國人為了防止這一種國際方法,著重加強了肩部的防禦,弩機雖有效果,但是直面射擊時候人家有盾牌防禦啊!沒錯居然帶上了盾牌,這群狗大戶!

  之前他們、面對同樣形式甲冑使用的普遍攻擊手法——錘也沒了效果,砸上去之後宋軍亦是表現得絲毫不在意。

  這到底是什麼逆天的甲冑!

  雖然這甲冑一看便極其昂貴,且非常沉重以至於唯有騎兵才可穿戴,但是對於遼國而言,他們的敵人有一種他們無法突破的防具便已經足夠叫他們頭疼了。

  有一便可有二,如果宋軍當真可以武裝出這樣的一支軍隊,遼定將面臨大難。

  宋遼數次遭遇戰,均被宋軍以鐵盾在前,步兵、弓兵殿後掩護的戰陣所擊潰。

  為了配合這樣的一支重騎兵,宋軍一反常態得調用了大量的弓兵部隊,而不是弩兵。

  其拋射的覆蓋範圍極廣,落點更為飄忽,有重騎兵掩護的弓兵手們一時之間打出了他們職業生涯的巔峰,幾乎每一支箭都能帶走一條人命,但遼軍的弓兵隊的攻擊卻全數被擋在外面。

  機動性更高的輕騎兵和重騎兵又無法頂著密集的弓箭壓制進行衝鋒,即便偶爾衝鋒到了他們面前,一身鎧甲的重騎兵一手持盾一手舉槍,攻擊力也不低。

  弓兵更是均都肩負長矛,近距離作戰時候就以矛攻,遼軍雖偶有得勝,多以敗歸。

  但於如今狀況,遼將也只是稍稍意外。

  坦白說若是宋軍沒有鼓搗出什麼新玩意便膽敢來攻遼,他們才會覺得慌張,現如今一上手便露出了秘密武器的宋軍……不過爾爾罷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