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頁
但是當有人小聲提醒了他一句「當時的宰相是王旦」之時,耶律隆緒立刻想起來了「卿所言,莫不是李德明向宋國借糧之事?」
此事發生在澶淵之盟後四年,當時宋主還不是現在這個小皇帝,他記得那時候党項人鬧了饑荒,便寫了封信給宋主「求粟百萬石」。
說是求,其實是威脅。
那時候宋國的皇帝還在搞泰山封禪一事,其宰相王旦便直接回「具粟百萬於京師」,詔德明來取之。硬生生得把李德明給嚇回去了,從狼崽子又變成了狗崽子。
這臣子在此時舊事重提自然不會毫無根據,遼帝腦子稍稍一轉便明白了他的想法,他用手連連點他,面上露出了一抹心領神會的笑容「嗯~你這注意極妙也~」
他一連說了三個妙,見帳中任有人不解,便心情極佳得解釋說道「昔日宋對党項說,【粟已備好,自取之】把那李德明嚇得夾住了尾巴逃躥,今日,我便也對宋說一句【地契已備好,自取之】看他們要怎麼回。」
場內眾人一愣,紛紛擊掌叫好,更有一遼將抱拳揖曰「陛下,讓他們來我上京實在是太難了,不若我們給他們降低些難度,他們不是說要幽、涿、順三州嗎?咱們吶,就說地契放在這三州裡面了,有本事自己去拿。」
他這一番話又引得場內眾人大笑一片,便是遼主亦是指著他連道促狹,見帝王心情有此由怒轉喜,立刻有人抱拳道「我等乃兄國,不若讓他一讓,邊說地契放在邊關如何?」
「將軍,此萬萬不可,」他這話一說,便讓保守的文官集團皺了眉,有一漢人模樣的青年站了出來擰眉道「若是當真放在宋遼邊境,宋人放手一搏,當真取了地契,吾等又要如何?」
「若是因此給了地,豈不冤枉?」
「哎——蕭大人此言差矣,」一遼將還未等耶律隆緒說話便站了出來「蕭大人有所不知,近些日子以來,我遼邊軍自不曾停止磨練,日日鍛鍊其武技,反觀宋邊軍……每逢秋冬便開始玩什麼,玩什麼冰嬉。」
他這話一出,惹得知曉內情的遼國官員亦是連聲點頭道「據說他們還要靠這個去汴京參加比賽拿獎金來充軍費呢。」
場內一片大笑,顯然這個笑話早已成為眾人皆知的「秘密」啦,接下來又有一個遼將出來說「非但如此,他們不司演練,還跑去養豬了,陛下有所不知,宋軍養的豬還怪好吃的,他們養豬的功夫可比舞刀槍的功夫強多啦!」
「哦你們吃了?」耶律隆緒微微挑眉,面上看不出喜怒,那遼將乾咳一聲「這倒沒有,不過是聽邊軍換防的兄弟說的,這豬是宋軍拉到榷場賣的。他們一開始也不知道賣給誰,是兄弟們通過貨商的路子買回來的,宋軍不知道是給咱們邊軍吃了,實屬意外。」
「嗯。」遼帝昂昂下巴示意他們繼續說,「臣聽聞那宋軍,極其的不務正業,他們還讓兵士自己洗衣服、燒磚、砍豬草,這樣下來,一日能夠訓練的時間才多少?又怎能敵得過我遼國百萬雄兵?」
「蕭大人,你看看這樣的兵,用什麼來取得地契?靠他們養的豬嗎?」
他這話一出,又一次引得全場大笑,遼帝笑著搖搖頭,舉手示意大家停一停,然後他言「既如此,朕便親筆一封,回給那宋小皇帝。」
待到侍人奉上筆墨,帝王展卷,便見他他一震寬袖,邊書邊道「宋小皇帝之前不是引得了大片燕民嗎?」
「那麼喜歡燕,朕便將三地地契放在燕地,放在咱們析津府,有能耐,便自己來拿吧。」
「莫要說我這當哥哥的欺負他,若他當真有本事拿到地契,我便白送他啦,哈哈哈哈哈!」
「陛下英明——」
群臣紛紛拜倒,面上表情十分輕鬆,甚至有人咧嘴大笑,如此狀態下當然無人察覺有一個臣子唇邊的笑容幾多嘲諷。
小半月後,這封充滿挑釁意味的信函被送到了宋都,趙禎在小書房內展開了這封信,閱覽一遍後卻無怒色,反倒是有幾分笑意「竟是同王相說的一樣,王卿真乃神機妙算。」
被他這般誇獎的王旦斂眉笑道「陛下誇讚了,臣此僅為小道,屆時還是要看諸位將軍攻城伐寨。」
「王相不必謙虛。」夏安然笑道「王相此計可免得將士們屆時面對的反撲,吾等又是站在了道義的上峰,無論遼國如何反應,宋都將立於不敗。」
他眸子微轉,瞳仁裡頭光芒閃爍「若能拿下此三州,加上吾等所掌瀛州、莫州,可在燕站穩腳跟,屆時再圖檀、薊,便可將遼軍拒於長城以北,太行山以西。」
「開封安矣。」
現如今涼州已被宋軍收回,經過數年經營已小有成果,重新連同的河西走廊亦是重新給宋國輸送來了馬匹和牧草資源。
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其實很簡單,它分成了兩部分,一個燕七州,其占據長城以南太行山脈以西的的華北平原,失去了這塊地方的宋王朝國度汴京北部除了黃河外沒有任何遮擋,若遼有意,大可以騎兵南下,只需數日便可沖入邊境線。
為了預防這點,宋軍不得不在邊境線囤積大量的兵士和糧食,平原地帶之下騎兵的衝鋒能力太過強大,難以避之,當然宋軍也不是沒有別的動作,譬如植樹造林也是個好辦法,又能美化環境涵養水土,又能阻擋騎兵。
就是對自己人也麻煩了點。
此事發生在澶淵之盟後四年,當時宋主還不是現在這個小皇帝,他記得那時候党項人鬧了饑荒,便寫了封信給宋主「求粟百萬石」。
說是求,其實是威脅。
那時候宋國的皇帝還在搞泰山封禪一事,其宰相王旦便直接回「具粟百萬於京師」,詔德明來取之。硬生生得把李德明給嚇回去了,從狼崽子又變成了狗崽子。
這臣子在此時舊事重提自然不會毫無根據,遼帝腦子稍稍一轉便明白了他的想法,他用手連連點他,面上露出了一抹心領神會的笑容「嗯~你這注意極妙也~」
他一連說了三個妙,見帳中任有人不解,便心情極佳得解釋說道「昔日宋對党項說,【粟已備好,自取之】把那李德明嚇得夾住了尾巴逃躥,今日,我便也對宋說一句【地契已備好,自取之】看他們要怎麼回。」
場內眾人一愣,紛紛擊掌叫好,更有一遼將抱拳揖曰「陛下,讓他們來我上京實在是太難了,不若我們給他們降低些難度,他們不是說要幽、涿、順三州嗎?咱們吶,就說地契放在這三州裡面了,有本事自己去拿。」
他這一番話又引得場內眾人大笑一片,便是遼主亦是指著他連道促狹,見帝王心情有此由怒轉喜,立刻有人抱拳道「我等乃兄國,不若讓他一讓,邊說地契放在邊關如何?」
「將軍,此萬萬不可,」他這話一說,便讓保守的文官集團皺了眉,有一漢人模樣的青年站了出來擰眉道「若是當真放在宋遼邊境,宋人放手一搏,當真取了地契,吾等又要如何?」
「若是因此給了地,豈不冤枉?」
「哎——蕭大人此言差矣,」一遼將還未等耶律隆緒說話便站了出來「蕭大人有所不知,近些日子以來,我遼邊軍自不曾停止磨練,日日鍛鍊其武技,反觀宋邊軍……每逢秋冬便開始玩什麼,玩什麼冰嬉。」
他這話一出,惹得知曉內情的遼國官員亦是連聲點頭道「據說他們還要靠這個去汴京參加比賽拿獎金來充軍費呢。」
場內一片大笑,顯然這個笑話早已成為眾人皆知的「秘密」啦,接下來又有一個遼將出來說「非但如此,他們不司演練,還跑去養豬了,陛下有所不知,宋軍養的豬還怪好吃的,他們養豬的功夫可比舞刀槍的功夫強多啦!」
「哦你們吃了?」耶律隆緒微微挑眉,面上看不出喜怒,那遼將乾咳一聲「這倒沒有,不過是聽邊軍換防的兄弟說的,這豬是宋軍拉到榷場賣的。他們一開始也不知道賣給誰,是兄弟們通過貨商的路子買回來的,宋軍不知道是給咱們邊軍吃了,實屬意外。」
「嗯。」遼帝昂昂下巴示意他們繼續說,「臣聽聞那宋軍,極其的不務正業,他們還讓兵士自己洗衣服、燒磚、砍豬草,這樣下來,一日能夠訓練的時間才多少?又怎能敵得過我遼國百萬雄兵?」
「蕭大人,你看看這樣的兵,用什麼來取得地契?靠他們養的豬嗎?」
他這話一出,又一次引得全場大笑,遼帝笑著搖搖頭,舉手示意大家停一停,然後他言「既如此,朕便親筆一封,回給那宋小皇帝。」
待到侍人奉上筆墨,帝王展卷,便見他他一震寬袖,邊書邊道「宋小皇帝之前不是引得了大片燕民嗎?」
「那麼喜歡燕,朕便將三地地契放在燕地,放在咱們析津府,有能耐,便自己來拿吧。」
「莫要說我這當哥哥的欺負他,若他當真有本事拿到地契,我便白送他啦,哈哈哈哈哈!」
「陛下英明——」
群臣紛紛拜倒,面上表情十分輕鬆,甚至有人咧嘴大笑,如此狀態下當然無人察覺有一個臣子唇邊的笑容幾多嘲諷。
小半月後,這封充滿挑釁意味的信函被送到了宋都,趙禎在小書房內展開了這封信,閱覽一遍後卻無怒色,反倒是有幾分笑意「竟是同王相說的一樣,王卿真乃神機妙算。」
被他這般誇獎的王旦斂眉笑道「陛下誇讚了,臣此僅為小道,屆時還是要看諸位將軍攻城伐寨。」
「王相不必謙虛。」夏安然笑道「王相此計可免得將士們屆時面對的反撲,吾等又是站在了道義的上峰,無論遼國如何反應,宋都將立於不敗。」
他眸子微轉,瞳仁裡頭光芒閃爍「若能拿下此三州,加上吾等所掌瀛州、莫州,可在燕站穩腳跟,屆時再圖檀、薊,便可將遼軍拒於長城以北,太行山以西。」
「開封安矣。」
現如今涼州已被宋軍收回,經過數年經營已小有成果,重新連同的河西走廊亦是重新給宋國輸送來了馬匹和牧草資源。
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其實很簡單,它分成了兩部分,一個燕七州,其占據長城以南太行山脈以西的的華北平原,失去了這塊地方的宋王朝國度汴京北部除了黃河外沒有任何遮擋,若遼有意,大可以騎兵南下,只需數日便可沖入邊境線。
為了預防這點,宋軍不得不在邊境線囤積大量的兵士和糧食,平原地帶之下騎兵的衝鋒能力太過強大,難以避之,當然宋軍也不是沒有別的動作,譬如植樹造林也是個好辦法,又能美化環境涵養水土,又能阻擋騎兵。
就是對自己人也麻煩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