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五弟不是要燒樓嗎?澆些油更便宜一些。」

  「可是那是你之前從膳房拿的豬油吧?這能燒嗎?」

  「五弟且放心,展某還取了些菜油,時間緊迫準備不足,還請見諒了。」

  「不是,等等,你這似乎是香油……?」

  「……兩位郎君,我等準備了火油,這些……這些,還是且放下吧……」

  「……咳。」兩個青年人齊齊尷尬一咳,片刻後相視一眼,卻先後笑出聲來。

  江湖浩蕩,一人獨行總是寂寞。

  裹挾著漢江上水汽的南風掀起地上塵土,將襄陽城城牆上的大旗吹得獵獵作響。

  碧空無垠,飛鳥掠空,正是一個絕佳的好天氣。

  作者有話要說:

  說一個冷知識,其實宋元欽差只是一個概念,也就是皇帝親自派下的某個差事,和明清時候欽差大臣日天日地的性質不一樣滴,當然拿聖旨和尚方寶劍這種的時候不算啊。

  所以文中包拯見到襄陽王理論要拜。

  欽差是高度集權後出現的一種特殊職業(默默敲黑板)知識點記下來以後可以抖機靈喲。

  其實宋朝本身是不允許用違法手段進行調查取證的,這點和現代一樣,文中手段肯定要被彈劾的。

  其實中國古代司法的巔峰真的是宋朝,即便後來明清都也不如,人身保護資產保護隱私保護都很全面,可以說只要不是運氣太差,遇到了特別複雜的案件,冤假錯案率相對很低

  當然,其實屈打成招也不少就是了,這是時代局限

  第224章 北宋(八十九)

  隔年, 天聖九年一月,趙宋帝王趙禎掛著和善的笑容對著前來賀年的遼國使者正式遞交國書, 要求購買幽、涿、順三州。

  在這一年, 宋遼之間經歷了近七年的蜜月期後,終於彼此露出了獠牙,此局面並不在眾人預料之外, 此前和平本就是雙方打無可打所致,並非是因為彼此間的矛盾已經消失,然而竟然是宋先行挑釁,此一點是眾藩屬國始料不及的。

  也是因此,使得遼王可謂火冒三丈。

  自兩年前遼東半島燃起戰火之後, 遼國國內一直算不上太平。

  遼聖宗耶律隆緒非常清楚這是因為許多宗臣覺得他老了。

  他今年已經五十九歲了,去年更是病了一場, 也因為他這一病, 雖然消息瞞得嚴實,卻還是像被某些人抓住了空隙的猛獸一般想要狠狠撕咬。

  「我還沒死呢!」

  耶律隆緒將被使者帶回來的宋國國書摔在了地上,他來回踱步指著文書,怒氣翻湧卻不得出口, 只覺得一陣陣的眩暈「買地?」

  「買地!?」

  「兀那小兒,他竟敢對我說買地?」

  「還是三州!」

  「他哪兒來的膽子?誰給他的膽子?他那個只會煉丹的老子嗎?還是屁滾尿流回去的祖父?亦或者那一群只會讀書的臣子?」

  男人的目光在房內猶如困獸一般逡巡片刻, 落在了歸國的使者面上, 他走到那人面前,眯著眼,以極小的音量道「你告訴朕, 是誰給他的膽子?」

  他此言雖是溫柔,卻使得使者驚嚇之下普通一聲跪了下來,兩股戰戰「陛下,臣不知,當時宋國那個小皇帝說這是他的親筆所書,讓臣直接交給陛下,路上臣並不曾打開啊!」

  「不曾打開?那朕要你何用!」遼主盛怒之下,一腳踢在使臣肩部,將他提了個仰倒,後者狼狽伏地,連連叩首,不敢多言。

  見狀,邊上的一個漢臣思索了一下,出列道「我主息怒,臣在想……此是否為宋主的一個試探?」

  他這一句話引來了滿堂的視線,耶律隆緒按了按火氣,他一個旋身大步踏回王座之上,道「你且說說,什麼意思?」

  漢人臣子出列,恭敬作揖「陛下去歲冬日病了一場,當時消息封鎖的嚴,故而消息傳到宋國之時定有延誤,一時之間宋國定然不知我主情況如何,故而發此函試探。」

  「你是說……」耶律隆緒沉吟片刻,「倘若我火冒三丈,乃至於有了過激反應,便有心虛之態……對了,用那個詞,色厲內荏,對吧?」

  「陛下英明。」

  「你說的倒有些道理。」

  冷靜下來之後的遼王目光如電直刺而去,他為王多年,作為這塊大陸上最為強盛的王朝擁有者,積攢下的氣勢滂沱而出「只是,我若半絲反應也無,豈不是惹人恥笑?」

  「陛下。」一遼將側跨一步「不若由我先與之一戰,將其打趴下之後再將此信原路送回?乾脆釘在他們城牆頭,以做威懾?」

  「嗯……」遼王露出了思索的神色,正當他想要開口之時,忽然見一個臣子一直不曾發言,面上卻露出猶疑之色,他目光一轉,便有了主意,「卿可是有言要稟?」

  那臣子被點名後緩緩立到堂中「稟陛下,陛下可還記得二十數年前……宋國回給夏國之言?」

  此時,党項王已經被趙禎奪去封號,轉為夏國公,党項亦是失去了夏國的別稱,但是這個臣子卻還是稱呼其為夏國,顯然是不把宋國國主的敕令放在眼中,他的此番態度並不令朝中眾臣有所意外,顯然此亦為約定俗成只態。

  而他的這一問題讓遼王露出了疑惑之色「二十年前……」

  他微微昂起頭,垂下眼瞼,指腹緩緩拂過美髯,露出了深思之色。這個時間點太過久遠,又是宋、党項之間的事,他還一時有些淡忘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