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頁
「你倒是有骨氣!」潘衍打個呵欠,欲站起身回房,眼前卻是人影一晃,待定睛瞧去,卻是太平往地央一跪,規規矩矩地給他們磕三頭,再指指嘴巴,打起手勢,潘鶯看不懂,潘衍讓他起來,並道:「他有話要講。」這些手勢是他無聊時教給太平的,畢竟是長隨,每趟有話吩咐他辦,都得用筆墨交流,他嫌煩,一些常用的話語便用手勢代替,時間久了便生出默契,一看便知。
春柳還是取來筆墨紙硯供他用,太平寫道:「今日我從董家小姐府出來後,便發覺身後有個黑袍道人緊追不捨,幸得遇見燕少俠,才撿回這一命!」
潘鶯讓常嬤嬤把巧姐兒帶走,先開口問:「黑袍道人為何要殺你?」忽然想起一年多前的血玉案子。
太平心若明鏡,能救他命者,也就眼前三人,若還把過去遮瞞,隨時都是他的死期。
他寫著:「我乃七年前滿門抄斬案子中謝將軍之子,謝煜!」
謝煜,那時還是青春少年郎。他不愛耍刀弄棍,喜歡讀書習字,五歲便能吟詩作對,滿腹錦繡華章。謝將軍不喜,總想讓他繼承自己的衣缽,做個沙場馳騁的小將軍,還是長姐謝嬌勸阻了父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二弟既然喜文不喜武,爹爹又何必一味的強求。到時文不得、武也不得,淪為碌碌庸人,這又是何苦呢!」自此次後,父親果然不再強迫他,他也打算去義塾念個幾年書,得秀才功名後,再考入國子監螢窗苦讀,登科入仕,成為一代賢官名垂青史,是他的遠大志向。
話曰: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福旦夕。
一場災禍不期先至,皇帝年少,朝政由太后及外戚把持,因和謝家有夙仇,便隨便給謝將軍安個罪名滿門抄斬,謝嬌不堪受辱,欲跳井去死,卻被謝煜流淚抓住不放,她終是不忍心,和阿弟一起被關進牢房裡。
那牢房的潮濕惡臭自不必說,哪想得半夜三更時,他迷迷糊糊睡著,又被蚊蟲咬醒,聽有小聲嘀咕聲,睜眼見兩個著黑袍的道人和獄吏站在牢外,提著燈籠把亮光往人臉上照,忽就停在謝嬌的面孔上,謝嬌姿色秀美,白晳的頸子纖長。
道人似乎很滿意,很快掏出一包銀子給了獄吏,獄吏掂了掂,方打開牢門,上前揪著謝嬌的烏髮就往外拖,謝嬌大驚,哭嚎著拼命反抗亦無用,眼見要被拖出牢門,他不管不顧地撲上去拽住阿姐的腿,獄吏大怒,拿鞭子狠狠抽打他,他咬牙死也不鬆手,或是怕引來旁人注意,黑袍道低命住手,又補了些錢給獄吏,連他一併帶走,塞進馬車裡,直往黑濃濃的夜幕深處而去。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第貳零捌章 道觀內姐弟分離 華宅中詭事層出
只道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無端端飛來一段禍,謝嬌姐弟二人被虜至一處破舊的道觀,迎出來兩三黑袍人,陰沉沉地把她倆打量,幾人嘀咕了片刻,其中一位扭住他的胳臂就往觀里走,謝煜身不由己,迴轉頭來,阿姐也被拽住,她衣裳殘破、披頭散髮,月光映滿她的面頰,白里泛青,無有一絲血色。
「阿姐!」謝煜生出莫名的恐懼,哭嚎的大喊,見得謝嬌朝他安撫的一笑,並比了個手勢,只有他能懂,在獄裡阿姐新教他的:活下去。
自那後,他便再也沒有見過阿姐。
潘鶯心底很難過,眼眶泛紅,沒誰比她更能明白生離死別的滋味,常燕熹低聲道:「你先回房歇息去!」
她搖頭,常燕熹也不勉強,持壺倒了一盞熱茶擱她手邊。
太平接著寫:他翌日就隨黑袍人一同離開京城,很快便明白留他一命的目的,可供他們任意使喚,做最髒累的活計,稍有不順,動輒打罵是家常便飯,每日裡舊傷未愈新傷又添,想他生於高門大戶,錦衣玉食,何曾受過這等苦楚,到底受了多少罪不細表,一度認為死都比這樣活著好,但憶起阿姐,他又不想死了。
如此一路風餐露宿,抵達雲南,停住在一處如寶殿仙宮的宅子前,謝煜但見:朱漆大門,並排六間,鎏金門釘,縱九橫七,內里琉璃瓦房,門多廊迷,雕樑畫棟,巧奪天宮,琪樹花香,珍禽異獸數不勝數。管事仆子多如煙海,行禮相迎。當晚又來了一位大人物。
常燕熹和潘衍交換個眼色,他們不約而同想起在雲南守藩的,能有如此大陣仗,唯有野心勃勃的秦王了。
常燕熹插話問:「那位大人物可否半臉有一塊淺黑的胎印?」秦王自幼為這胎印所累,又性殘暴,在宮中不被喜歡。
謝煜微怔,繼而點頭。那秦王身畔有十數帶刀侍衛相護,入得前廳落主座,黑袍道們分坐兩邊,筵席開始,酒菜迅速擺上桌,琴師樂伎歌舞助興,好不熱鬧的景致,他無人搭理,就躲到廳的後門,順縫隙往裡偷看,見那秦王面貌如鍾馗醜陋,一條烏印愈顯凶神惡煞。黑衣道與他敬酒,他也來者不拒,聽到什麼樂事,高聲大笑,甚是得意忘形。謝煜瞧見他旁邊空著一桌酒席,似還有位能與他齊肩的人物未至。
常燕熹和潘衍神色漸肅,不提他們,燕十三道:「想來此位便是黑袍眾道之首了。」又問:「你可有見到他是何等模樣?」
眾琴師樂伎退下,忽然廳內燈火轉黯淡,謝煜正驚疑不定間,忽地央不知怎的竟湧出水來,片刻已有一人高,浮面平靜不見波紋,又聞吼聲,順而望去,半空之中現出一隻野獸,名曰「含利」。何為含利,燕十三道:「此獸十分罕見,本朝難尋,聽聞從西方而來,口能吐金子。被喻為吉祥之獸。」
春柳還是取來筆墨紙硯供他用,太平寫道:「今日我從董家小姐府出來後,便發覺身後有個黑袍道人緊追不捨,幸得遇見燕少俠,才撿回這一命!」
潘鶯讓常嬤嬤把巧姐兒帶走,先開口問:「黑袍道人為何要殺你?」忽然想起一年多前的血玉案子。
太平心若明鏡,能救他命者,也就眼前三人,若還把過去遮瞞,隨時都是他的死期。
他寫著:「我乃七年前滿門抄斬案子中謝將軍之子,謝煜!」
謝煜,那時還是青春少年郎。他不愛耍刀弄棍,喜歡讀書習字,五歲便能吟詩作對,滿腹錦繡華章。謝將軍不喜,總想讓他繼承自己的衣缽,做個沙場馳騁的小將軍,還是長姐謝嬌勸阻了父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二弟既然喜文不喜武,爹爹又何必一味的強求。到時文不得、武也不得,淪為碌碌庸人,這又是何苦呢!」自此次後,父親果然不再強迫他,他也打算去義塾念個幾年書,得秀才功名後,再考入國子監螢窗苦讀,登科入仕,成為一代賢官名垂青史,是他的遠大志向。
話曰: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福旦夕。
一場災禍不期先至,皇帝年少,朝政由太后及外戚把持,因和謝家有夙仇,便隨便給謝將軍安個罪名滿門抄斬,謝嬌不堪受辱,欲跳井去死,卻被謝煜流淚抓住不放,她終是不忍心,和阿弟一起被關進牢房裡。
那牢房的潮濕惡臭自不必說,哪想得半夜三更時,他迷迷糊糊睡著,又被蚊蟲咬醒,聽有小聲嘀咕聲,睜眼見兩個著黑袍的道人和獄吏站在牢外,提著燈籠把亮光往人臉上照,忽就停在謝嬌的面孔上,謝嬌姿色秀美,白晳的頸子纖長。
道人似乎很滿意,很快掏出一包銀子給了獄吏,獄吏掂了掂,方打開牢門,上前揪著謝嬌的烏髮就往外拖,謝嬌大驚,哭嚎著拼命反抗亦無用,眼見要被拖出牢門,他不管不顧地撲上去拽住阿姐的腿,獄吏大怒,拿鞭子狠狠抽打他,他咬牙死也不鬆手,或是怕引來旁人注意,黑袍道低命住手,又補了些錢給獄吏,連他一併帶走,塞進馬車裡,直往黑濃濃的夜幕深處而去。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第貳零捌章 道觀內姐弟分離 華宅中詭事層出
只道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無端端飛來一段禍,謝嬌姐弟二人被虜至一處破舊的道觀,迎出來兩三黑袍人,陰沉沉地把她倆打量,幾人嘀咕了片刻,其中一位扭住他的胳臂就往觀里走,謝煜身不由己,迴轉頭來,阿姐也被拽住,她衣裳殘破、披頭散髮,月光映滿她的面頰,白里泛青,無有一絲血色。
「阿姐!」謝煜生出莫名的恐懼,哭嚎的大喊,見得謝嬌朝他安撫的一笑,並比了個手勢,只有他能懂,在獄裡阿姐新教他的:活下去。
自那後,他便再也沒有見過阿姐。
潘鶯心底很難過,眼眶泛紅,沒誰比她更能明白生離死別的滋味,常燕熹低聲道:「你先回房歇息去!」
她搖頭,常燕熹也不勉強,持壺倒了一盞熱茶擱她手邊。
太平接著寫:他翌日就隨黑袍人一同離開京城,很快便明白留他一命的目的,可供他們任意使喚,做最髒累的活計,稍有不順,動輒打罵是家常便飯,每日裡舊傷未愈新傷又添,想他生於高門大戶,錦衣玉食,何曾受過這等苦楚,到底受了多少罪不細表,一度認為死都比這樣活著好,但憶起阿姐,他又不想死了。
如此一路風餐露宿,抵達雲南,停住在一處如寶殿仙宮的宅子前,謝煜但見:朱漆大門,並排六間,鎏金門釘,縱九橫七,內里琉璃瓦房,門多廊迷,雕樑畫棟,巧奪天宮,琪樹花香,珍禽異獸數不勝數。管事仆子多如煙海,行禮相迎。當晚又來了一位大人物。
常燕熹和潘衍交換個眼色,他們不約而同想起在雲南守藩的,能有如此大陣仗,唯有野心勃勃的秦王了。
常燕熹插話問:「那位大人物可否半臉有一塊淺黑的胎印?」秦王自幼為這胎印所累,又性殘暴,在宮中不被喜歡。
謝煜微怔,繼而點頭。那秦王身畔有十數帶刀侍衛相護,入得前廳落主座,黑袍道們分坐兩邊,筵席開始,酒菜迅速擺上桌,琴師樂伎歌舞助興,好不熱鬧的景致,他無人搭理,就躲到廳的後門,順縫隙往裡偷看,見那秦王面貌如鍾馗醜陋,一條烏印愈顯凶神惡煞。黑衣道與他敬酒,他也來者不拒,聽到什麼樂事,高聲大笑,甚是得意忘形。謝煜瞧見他旁邊空著一桌酒席,似還有位能與他齊肩的人物未至。
常燕熹和潘衍神色漸肅,不提他們,燕十三道:「想來此位便是黑袍眾道之首了。」又問:「你可有見到他是何等模樣?」
眾琴師樂伎退下,忽然廳內燈火轉黯淡,謝煜正驚疑不定間,忽地央不知怎的竟湧出水來,片刻已有一人高,浮面平靜不見波紋,又聞吼聲,順而望去,半空之中現出一隻野獸,名曰「含利」。何為含利,燕十三道:「此獸十分罕見,本朝難尋,聽聞從西方而來,口能吐金子。被喻為吉祥之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