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誠然她做這些時,早就懷著這番目的,如今外祖父親口說出來,唐韻心頭還是溢出了一股暖意。

  誰不想被疼呢。

  但她要的,也得先同外祖父說明。

  唐韻應下了他對自己的承諾,「有外祖父在,外孫女自是放心。」

  唐韻說完側仰著頭,看向寧玄敬,面上帶了些嚮往,「上回外孫女見外祖父在信函上說西戎的天空極為遼闊,山巒江湖,荒漠戈壁,甚是嚮往,也不知外孫女這輩子,能否有機會親眼去目睹一番。」

  那一雙亮晶晶的眼睛,充滿了憧憬,寧玄敬瞧了一眼,心都快化了,「怎沒機會?以後你想去哪兒,外祖父都帶你去。」

  唐韻的眼睛一瞬彎成了月牙,感激地道,「多謝外祖父。」

  那模樣同她母親兒時一模一樣,寧玄敬心坎軟得一塌糊塗,寵溺地摸了摸她的頭,「果然還是個小丫頭。」

  再抬眼,前方皇上的腳步已經停了下來,眾嬪妃也沒再跟著了,均都讓到了一邊。

  寧玄敬沒敢耽擱,腳步提了起來,滿臉慈愛地同她道,「外祖父先忙,等出來了,再去尋你。」

  唐韻點頭,「好。」

  唐韻看著寧家三人走到了皇上跟前,自己的腳步也匆匆上前,站在了皇后身後。

  今日西戎將士回宮,明日早朝皇上必定會論功封賞。

  寧家居首功,加爵封侯,也是情理當中,並非她不相信外祖父,而是她得確保萬無一失。

  有太子在,她不可能被賜上公主的封號,且此時以她的背景,也配得上太子妃了。

  但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

  她長了一身傲骨。

  *

  皇上帶著西戎歸來的將領一道去了大殿,嬪妃皇子們陸續散開,均回了自己的宮殿。

  皇后適才也瞧見了唐韻同寧家人的敘舊,回去的路上便笑著問道,「適才同寧家人見上了,可高興?」

  「好些年沒見,倒還是之前的模樣,沒怎麼變。」唐韻低下頭,臉上的高興之色,已經不言而喻。

  皇后輕嘆了一聲。

  原本是喜事。

  可被太子做出了那檔子不是人為的事兒,如今皇后也不知道該如何體面地去善後。

  「論功後,過幾日還得辦封功宴,你的事情還未定下來,倒也不用急著出去,陪本宮再多呆幾日。」皇后能做的,只有儘量拖些日子。

  唐韻眸色輕輕一動,垂目應了下來,「好。」

  *

  太子在乾武殿的門口,接上了皇上。二皇子三皇子也在。

  「父皇。」

  三位皇子一一行了禮,皇上先看向了太子,兩個月的軍營日子,粗老爺們瞧慣了,再看著他身上的溫潤如雅,分外惹人喜。

  「都還好?」

  太子答,「父皇放心,一切都好。」

  皇上滿意地點頭,目光這才落在了其他兩位皇子身上,笑著道,「今日幾位功臣也一道進了宮,你們來了,正好跟著進來見見。」

  接風宴太子已經備好了,就等人到。

  魏將軍,林副將,幾位皇子自然認得,寧家祖孫三人,卻是頭一回見,進屋後,三人上前依次拜見了三位皇子,「參加太子殿下,二殿下,三殿下。」

  「寧大人辛苦了。」太子的神色溫和熱情,抬手虛扶了一把。

  抬頭起身時,寧玄敬才看清了那張臉,確實如傳言所說,清風霽月,一表人才。

  與皇上的威嚴不同,太子面色溫潤,卻是一身的貴氣逼人。

  想起被他派來的韓大人和范大人,寧玄敬心頭不免生出了敬佩之意。

  當初朝廷派來的本是暗線的徵信,寧家已經做好了打算,臨近作戰的前一夜,韓大人突然找上門,要其前去接應五千人馬。

  寧家這些年雖在西戎確實鋪了不少路,但缺乏作戰經驗,這回若非韓大人和范大人五千人馬前來替寧家出謀劃策,寧家不可能連著攻下兩座城池。

  雖說都是朝廷的排兵布陣,互利共贏,但於寧家而言,是太子給了寧家出頭的機會。

  寧玄敬生出敬佩,理所當然。

  今日的酒宴並非正式的賞功宴,只為了接風,見過禮後,皇上便讓寧家人入了坐,「這一路都辛苦了,先坐下飲上兩杯美酒,也不枉咱們揮灑熱血,痛苦地殺了這一個月。」

  皇上本就是泥腿子出身,喜歡打打殺殺,尤其是勝利歸來,喜歡同人分享這份喜悅。

  是以,一回宮,身上的鎧甲都未來得及退,便聊起了同西戎的戰役。

  戰場上的事三皇子搭不上話,倒是二皇子很感興趣,問了幾回寧家二公子寧衛,是如何一夜之間掃光了敵軍的五個部落。

  二皇子問什麼,寧衛答什麼。

  不少說也不多說。

  太子面含微笑地聽著。

  皇上暗裡也在觀察,一個時辰後,接風宴結束,眾人走後,皇上留下了太子,問道,「太子以為,寧家人如何。」

  明日早朝就得封賞。

  就憑寧家這回在西戎的功勞,怎麼也配封一個將軍的封號。

  寧玄敬年邁,雖也英勇,繼續作戰有些勉強。

  他膝下的三兒子寧書輝不錯,作戰能力同自己不相上下,最讓他欣賞的是那位寧家二公子寧衛。

  有勇有謀,一上戰場,如同一匹虎豹,單靠氣勢就能壓人一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