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錢到手之後,司行簡直接把原主的積蓄捐了。

  原主對外的人設有熱心公益這一面,不管是懷著什麼目的,他這麼做也算是遵從原主的「遺願」。

  司行簡對這些身外之物向來看得不重,畢竟賺錢對他來說太過容易。

  就這兩件衣服錢,他倒不至於出不起。

  因為他不會嫌崽崽花錢多,也不覺得為了一次活動定製再也不會穿的衣服是白白浪費錢,所以司安瑀一直沒覺得自己和別的同學有太大差距,就更不會自卑。

  這種集體參與、尤其還是各班要比個高下的活動,特別能增強一個班的凝聚力。

  從排練節目開始,司安瑀就覺得班裡的同學似乎關係更好了。

  司安瑀沒見過世面,對這樣的活動報以極大的熱情,就算是回到家也哼著歌,不時扭扭跳跳,和司行簡分享排練趣事。

  這也讓司行簡對藝術節多了點期待,他甚至買了攝像機,準備到時候給崽崽拍些視頻。

  直到他得知老師也要準備節目的消息……

  司行簡不解:他們不是老師嗎?這種事還要湊什麼熱鬧?

  即使語文組的老師商議的節目不是唱歌跳舞,而是詩歌朗誦,他也不想參加。

  朗誦,是需要投入感情、慷慨激昂的。而這些,他沒有。

  他就算能不笑場,只怕也是站在隊伍里濫竽充數。

  於是,司行簡就說:「我身高不合適,站在裡面太突兀,要不……」

  他話還沒說完,就被人打斷:「你可以站前面領誦啊,長得這麼好看,咱語文組多有牌面。」

  司行簡:「……」

  那他豈不是要當眾出醜?

  「既然是朗誦,那就應該讓讀得比較好的人站前面。」

  聽司行簡這麼說,其餘的幾個男老師臉色還是有點不好看。

  什麼意思?就他個子高、還長得好?他們是教書的,這次是朗誦節目,又不是選模特比美的。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比較和不公,然後引發不滿、抱怨、排擠。

  大多數人都說教師是個高尚的職業,但畢竟這也是職場。

  原主資歷淺沒有那些響亮的名譽稱號,但能和其他老師一樣進入這所學校任教,甚至還受到優待,被別的老師不喜歡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現在換成司行簡,這種情況也沒有改善。

  像同事的婚禮之類的人情往來,就算別人遞了邀請函,他也不參與。

  對無關人,他向來不怎麼放在心上。

  他本來就不是什麼熱情的性格,不會八面玲瓏讓人照顧別人的情緒,更不在意別人對他的觀感。

  至於「多個朋友多條路」這種說法,他嗤之以鼻。

  沒有路,他不會自己開嗎?

  在別人眼裡,司行簡這個人就有點太高傲了。

  總有人在他背後,酸溜溜地說他壞話:「不就是仗著自己長得好看嗎?誰知道……」

  司行簡對這些議論和排擠也不在意,那些人大概就是嫉妒他年輕又貌美吧。

  哦,還有優秀。

  現在針對他提出自己個子高站在隊伍里不和諧,就有人陰陽怪氣:

  「這不是集體節目嗎?搞什麼特殊?」

  「人家不想參加就算了,反正人和咱們不一樣,有特殊優待。」

  司行簡看向說話的人,他們心虛地低頭移開視線。

  背後說他壞話就算了,反正他又聽不到;當著他的面,他就不會忍著了。

  如果不是學校要求全體老師參與,他也不願意給語文組組長添麻煩,否則,就算被議論,他也會拒絕的。

  「我是說,我可以伴奏。」

  有人疑惑道:「這是古詩,要是鋼琴、吉他不合適吧?」

  這是一篇非常經典的、適合朗誦的詩篇,在許多節目中都被朗誦過。

  其作者是大晏朝人,司行簡見過本人,只是他離開的時候這首詩還沒有問世。

  其實網上有適合朗誦用的配樂,但他總得找個活干。再說,現場彈奏背景樂也是加分項。

  司行簡:「弦樂器,我都略懂。不過這首詩,古箏或琵琶比較合適。」

  說到古箏,因為晏朝的時候要避諱司行箏的名字,人們一直稱「箏」為十三弦,也很少有人在司行箏面前彈箏。

  司行箏的後代也要避諱,所以後來彈箏的人就少了,很多譜子技法都失傳。

  直到近代,箏才又慢慢有人彈,不過也並不算流行,能稱得上精通的還是少數。

  不過,現在的箏最普及的是二十一弦。

  司行簡借了學校的箏,彈了一首失傳的曲子。

  箏音跌宕起伏,張弛有度,既有狂放激憤,又有抑鬱不平。

  在場的老師都被震撼到了,愣了一下才鼓起掌,他們從來不知道箏也可以氣勢磅礴。

  彈箏伴奏這個方案算是通過了,司行簡彈奏了一遍錄好音,以後也不用每天來排練。

  司行簡:我果然機智。

  *

  藝術節一共兩天,第一天是校慶日,會有董事校長講話和集體匯演,第二天是社團、個人才藝。

  這兩天校園裡到處是衣著精緻、畫著妝的小糰子和青蔥少年,看著就賞心悅目。

  司行簡覺得最可愛的還是他家崽。

  司安瑀皮膚白,不用擦粉,只是臉頰上打了一點腮紅,眉心貼了個紅點,看著就像個小仙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