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頁
「皇上,知道貴妃所中之毒的來歷,想必柳大人能迅速告破此案。」裴熠觀察著天熙帝的神色,試探道:「只是這樣一來,當年雁南王妃一案恐怕也會因此浮出水面。」
作者有話說:
追更辛苦了??
第117章 陰謀
當年雁南王妃出事,正值謁都派遣監察官到雁南審查,那一年審查官員是齊世廣,當時齊世廣剛襲爵不久,奉太后之命前往雁南,也是因此,這件事才能迅速傳回謁都。
那時天熙帝年歲尚小,他本該對這件事知之甚少,當時還不是太子的天熙帝卻在宮中聽人議論過。他記得好像是默寫禮則的中途餓了,悄悄去太后宮裡那點心的時候聽宮女說的,藩王死個王妃對朝廷來說並不是什麼大事,或許是當時他太餓了,所以才記得那麼清楚。
而如今,經裴熠一提醒,他卻意識到其中的問題所在。
若加獨是西域才有,當年雁南王妃中毒一事便很明了,心愛的王妃被戍西人所害,身為一方王侯必然不會罷休,只要雁南王起兵,雁南與戍西免不了會有一場惡戰,然而誰也沒想到雁南王根本不敢,他不僅不敢,還向朝廷隱瞞了王妃是中西域加獨而死。
戍西對雁南虎視眈眈,想要占據雁南是不爭的事實,然而王妃死的那一年恰巧戍西碰到百年一遇的旱災,整個戍西都陷入生存的困境,根本沒有多餘的糧食來供應軍需,赫連復並非是有勇無謀的悍將,他絕不會在那一年向大祁發兵。
如果不是戍西人的陰謀,那會是誰?天熙帝想,難道希望挑起雁南和戍西戰事的另有其人?
雁南王雖然迂腐卻不參與謁都的黨爭,正是因為懂得明哲保身所以才有這麼多年的安穩日子。這麼多年之所以朝廷沒有去動雁南,不僅僅因為雁南王的兵力不足以讓朝廷產生威脅,更是因為雁南王毫無野心,安於享樂。
那個人為什麼要這麼做?天熙帝試圖把自己想像成「那個人」。
明知道戍西沒有兵力應對,只想挑起矛盾,只要惹怒了戍西,雁南與戍西的仇恨便結下了,只要戍西一過災年,重整軍隊便會立刻對雁南起兵,而雁南王根本無法應對兵精馬壯的戍西,雁南里謁都雖遠,卻畢竟是大祁的,且雁南一帶富庶,朝廷必然會派兵增援,到時候雁南王即便再不情願也必定會披甲上陣,若他戰死陣前,新的人便會去雁南接管,如此一來......
天熙帝恍然明白過來,他心有餘悸的對李忠義說:「去把耿東叫過來。」
關津雲裡霧裡的摸不著頭腦,他沒聽明白天熙帝和裴熠兩人之間在打什麼啞謎,乾脆直接開口道:「皇上,王佑仁祖父好好地為何要毒害雁南王妃?又為何......」他大概想說又為何毒害皇上,但這話他不敢說,於是改口問道:「這其中會不會是受人指使?」
裴熠無語的看了他一眼,心裡終於知道為何天熙帝能在任何時候都對關津放心了。
天熙帝看了裴熠一眼,裴熠立刻說:「關大人所言有理,想必耿大人會查明實情。」
「那是自然。」關津道:「敢謀害天子,那是誅九......」
「皇上,臣還有一事。」不等關津把話說完,裴熠便開口打斷,說話間便看了關津一眼,天熙帝說:「關津,你先下去。」
待關津一臉莫名其妙的退下去之後,天熙帝說:「還有什麼事?」
「臣剛剛聽了關大人的話,忽然想到的。」裴熠覷了一眼門口,確認關津已經離開了才說:「幕後之人這一次沒能傷到皇上龍體,必然不會就此放手,與其日日嚴防,莫不如引蛇出洞掌握先機。」
「你的意思是,要朕先下手?」天熙帝道:「朕怎可......」
「皇上想多了。」裴熠連忙說:「臣的意思是,這次失敗了,他們必定會利用這個機會再次布局,臣是武將,讀的書不多,但臣知道兩軍交戰若只是防守,總有招架不住的時候,但若反守為攻,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天熙帝在心裡對他那句「臣是武將,讀的書不多」嗤之以鼻。
*
裴熠從大殿出來的時候,太醫還在外面跪著,他清了清嗓子,對他們說:「皇上體諒諸位太醫近日來辛苦了,讓你們先回去。」
跪成一排的太醫們聞言面面相覷,半晌後才從同僚的眼神里確信不是自己的幻覺,連連大聲呼喊:「多謝陛下。」
李忠義領著耿東從裴熠身邊匆匆而過,裴熠眯起眼回首忘了一會兒,直到耿東徑直走進了大殿,他才前期袍角往台階下走。
「你方才攔著我做什麼?」關津不知道什麼時候跟了上來,他似乎是特意在等裴熠。
裴熠哼笑著看了一眼關津的腦袋說:「為你好。」
「為我好?」關津的好奇心頓時作祟起來,他說:「我倒要聽聽,你怎麼個為我好法?」
裴熠打量了一下四周,面上依舊保持著笑意,聲音卻輕了不少說:「你當著皇上的面要誅他的九族,我不攔著你人頭還能保得住嗎。」
關津聞言大驚失色道:「我不是,我沒,我沒這個意思。」
裴熠一把捂住他的嘴說:「你再大點聲,所有人都知道了。」
關津點點頭,等裴熠鬆手了,他才極小聲的說:「你的意思是太后?」
裴熠:「我什麼都沒說。」
作者有話說:
追更辛苦了??
第117章 陰謀
當年雁南王妃出事,正值謁都派遣監察官到雁南審查,那一年審查官員是齊世廣,當時齊世廣剛襲爵不久,奉太后之命前往雁南,也是因此,這件事才能迅速傳回謁都。
那時天熙帝年歲尚小,他本該對這件事知之甚少,當時還不是太子的天熙帝卻在宮中聽人議論過。他記得好像是默寫禮則的中途餓了,悄悄去太后宮裡那點心的時候聽宮女說的,藩王死個王妃對朝廷來說並不是什麼大事,或許是當時他太餓了,所以才記得那麼清楚。
而如今,經裴熠一提醒,他卻意識到其中的問題所在。
若加獨是西域才有,當年雁南王妃中毒一事便很明了,心愛的王妃被戍西人所害,身為一方王侯必然不會罷休,只要雁南王起兵,雁南與戍西免不了會有一場惡戰,然而誰也沒想到雁南王根本不敢,他不僅不敢,還向朝廷隱瞞了王妃是中西域加獨而死。
戍西對雁南虎視眈眈,想要占據雁南是不爭的事實,然而王妃死的那一年恰巧戍西碰到百年一遇的旱災,整個戍西都陷入生存的困境,根本沒有多餘的糧食來供應軍需,赫連復並非是有勇無謀的悍將,他絕不會在那一年向大祁發兵。
如果不是戍西人的陰謀,那會是誰?天熙帝想,難道希望挑起雁南和戍西戰事的另有其人?
雁南王雖然迂腐卻不參與謁都的黨爭,正是因為懂得明哲保身所以才有這麼多年的安穩日子。這麼多年之所以朝廷沒有去動雁南,不僅僅因為雁南王的兵力不足以讓朝廷產生威脅,更是因為雁南王毫無野心,安於享樂。
那個人為什麼要這麼做?天熙帝試圖把自己想像成「那個人」。
明知道戍西沒有兵力應對,只想挑起矛盾,只要惹怒了戍西,雁南與戍西的仇恨便結下了,只要戍西一過災年,重整軍隊便會立刻對雁南起兵,而雁南王根本無法應對兵精馬壯的戍西,雁南里謁都雖遠,卻畢竟是大祁的,且雁南一帶富庶,朝廷必然會派兵增援,到時候雁南王即便再不情願也必定會披甲上陣,若他戰死陣前,新的人便會去雁南接管,如此一來......
天熙帝恍然明白過來,他心有餘悸的對李忠義說:「去把耿東叫過來。」
關津雲裡霧裡的摸不著頭腦,他沒聽明白天熙帝和裴熠兩人之間在打什麼啞謎,乾脆直接開口道:「皇上,王佑仁祖父好好地為何要毒害雁南王妃?又為何......」他大概想說又為何毒害皇上,但這話他不敢說,於是改口問道:「這其中會不會是受人指使?」
裴熠無語的看了他一眼,心裡終於知道為何天熙帝能在任何時候都對關津放心了。
天熙帝看了裴熠一眼,裴熠立刻說:「關大人所言有理,想必耿大人會查明實情。」
「那是自然。」關津道:「敢謀害天子,那是誅九......」
「皇上,臣還有一事。」不等關津把話說完,裴熠便開口打斷,說話間便看了關津一眼,天熙帝說:「關津,你先下去。」
待關津一臉莫名其妙的退下去之後,天熙帝說:「還有什麼事?」
「臣剛剛聽了關大人的話,忽然想到的。」裴熠覷了一眼門口,確認關津已經離開了才說:「幕後之人這一次沒能傷到皇上龍體,必然不會就此放手,與其日日嚴防,莫不如引蛇出洞掌握先機。」
「你的意思是,要朕先下手?」天熙帝道:「朕怎可......」
「皇上想多了。」裴熠連忙說:「臣的意思是,這次失敗了,他們必定會利用這個機會再次布局,臣是武將,讀的書不多,但臣知道兩軍交戰若只是防守,總有招架不住的時候,但若反守為攻,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天熙帝在心裡對他那句「臣是武將,讀的書不多」嗤之以鼻。
*
裴熠從大殿出來的時候,太醫還在外面跪著,他清了清嗓子,對他們說:「皇上體諒諸位太醫近日來辛苦了,讓你們先回去。」
跪成一排的太醫們聞言面面相覷,半晌後才從同僚的眼神里確信不是自己的幻覺,連連大聲呼喊:「多謝陛下。」
李忠義領著耿東從裴熠身邊匆匆而過,裴熠眯起眼回首忘了一會兒,直到耿東徑直走進了大殿,他才前期袍角往台階下走。
「你方才攔著我做什麼?」關津不知道什麼時候跟了上來,他似乎是特意在等裴熠。
裴熠哼笑著看了一眼關津的腦袋說:「為你好。」
「為我好?」關津的好奇心頓時作祟起來,他說:「我倒要聽聽,你怎麼個為我好法?」
裴熠打量了一下四周,面上依舊保持著笑意,聲音卻輕了不少說:「你當著皇上的面要誅他的九族,我不攔著你人頭還能保得住嗎。」
關津聞言大驚失色道:「我不是,我沒,我沒這個意思。」
裴熠一把捂住他的嘴說:「你再大點聲,所有人都知道了。」
關津點點頭,等裴熠鬆手了,他才極小聲的說:「你的意思是太后?」
裴熠:「我什麼都沒說。」